第七节 民政政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999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民政政务
分类号: D632
页数: 5
摘要: 1988-1996年,根据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草案》精神,全县先后开展1—3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后,至2005年先后开展4-6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关键词: 民政 工作

内容

1988-1996年,根据198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草案》精神,全县先后开展1—3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1998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后,至2005年先后开展4-6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
  第一届选举于1988年10月开始,先以乡为单位组织村委会干部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然后统一安排,依法进行选举。全县选出村委会正、副主任和委员447人。其中,连任352人,妇女委员88人。
  第二届选举于1994年上半年开始,整个工作分准备、实施、完善、总结4个阶段进行,各乡镇成立村选举委员会,制定选举办法,召开动员大会,培训骨干,候选人摸底,公布选举日期。选举时当天发票,当天选举,当众唱票。通过选举完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和治保调解、科教、文卫、民政福利、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全县共选出村委会正、副主任和委员413人。其中连任324人,妇女委员101人。
  第三届选举于1996年9月11日至10月11日进行,全县136个村委会选民总数为176996人,参加选举选民168324人,参选率达95. 1%。村委员会主任实行等额选举,候选人136名,当选128人,其中连任112人,8个村主任落选;副主任和委员实行差额选举,副主任候选人261名,当选139人,其中连任112人;委员候选人501名,当选355人,其中连任304人。选举成功率达94. 12%。当选成员平均年龄37.8岁,比上届平均年龄下降1.9岁。全县1813个村民小组长同时全部配齐。
  第四届选举于1999年12月14日至2000年1月底进行。全县137个行政村,除岷山乡花盘村因山林纠纷未进行选举,城门乡红心村主任候选人选举时票数未过半数,岷山乡小阳村因旧势力干扰未正式选举外,其余134个村级选举成功。全县共有选民172819人,参选率为94. 1%。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34人,其中连任99人;选出村委会副主任、委员472人,其中连任260人,妇女委员98人。新的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36.2岁,比上一届平均下降1.6岁。当选成员中,有高中文化程度364人。
  第五届选举于2002年10月15日至2003年1月20日开展。全县136个村委会,具有法定资格选民177647人,参加投票选举170947人,参选率达96. 23%。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136名,其中新当选48名;副主任及委员442名,其中新当选267名;村民代表29920名。同时,选举产生村民小组长1815人。
  第六届选举于2005年10月15日至2006年1月10日开展。全县104个村委会和7个村改社区居委会,具有法定资格的选民167640人,参加投票选举160642人,参选率达95. 83%,选举产生村委会主任104名,社区居委会主任7名,其中新当选42名,书记兼主任的20名;副主任及委员444名,其中新当选225名;村(居)民代表2932名。同时,选举村(居)民小组长1765人。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目的是服务居民。民政部门利用社区平台,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救贫帮困、助残扶弱、老年人工作、便民利民、婚姻管理、殡葬改革等职能服务延伸到社区,以促进民政工作相互联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申报、调查、复核、保障金的发放等,均依托居委会做好低保扩面、动态管理等。2001年,根据省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制订《九江县推进县城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社区建设采取调整摸底、抓住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2002年初,县民政部门选定九一六居委会和沙河经济开发区刘八碗居委会为全县社区建设试点单位。九一六居委会位置相对独立,辖区面积18.5万平方米,住宅57栋,居民568户、1880人。在试点工作中,完善《社区居委会干部守则》、《社区居委会自治章程》等制度,建立健全社区党支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等组织;拓展社区服务实体,组建社区志愿者队伍,竞聘2名环卫工人,投资15万元购置健身器材,投资5万元,购置书报画册3000册,投资30万元硬化主干道,建立绿化带1万平方米,加强社区治安,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刘八碗社区位居县城居民集中生活区,在社区建设中,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案,社区工作制度,社区正副主任工作职责。做到制度上墙,居民户管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弱势群体(含低保户)情况了如指掌,社区歌舞队、腰鼓队、秧歌队、文艺演出队等居民文体活动活跃。刘八碗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全县社区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至2005年,沙河街镇和沙河经济开发区共建起社区15个。
  行政区划管理区划变更1987年5月,撤棉种场,设白华乡。同年,全县有马回岭乡、城子镇乡、狮子乡、涌泉乡、新塘乡、岷山乡、黄老门乡的8个村委会更改村名。1990年3月,马回岭撤乡建镇;1993年8月,江洲、城子镇、洗心桥、狮子撤乡建镇;1994年4月,新合撤乡建镇。1995年1月,江洲镇撤园林、益民场,设良种场;1999年2月,城门乡设集镇管委会。2002年1月,长山、白华、黄老门3乡,分别并人新塘、永安、岷山乡;10月,撤销县农科所,并人马回岭镇。2003年8月,赛城湖水产场五峰村、赛湖村,沙河街镇青峰村、杨花村、东方红村一组,沙河乡蛟滩村及泉塘村部分(三、四、五、六、八、九、十四、十五、十六组)划归九江市开发区,其行政区划仍归九江县辖;9月,全县撤并村委会有江洲3个、城子镇1个、永安乡2个、港口街镇2个、狮子镇3个、城门乡2个、新合镇1个、新塘乡3个、涌泉乡1个、岷山乡3个、马回岭镇(含居委会)5个、沙河街镇(含居委会)6个,全县撤村委(居委)会改设场、所、居委会、社区共11个;10月,沙河乡撤乡改设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域勘界1996年6月,成立九江县勘界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是与毗邻县(市、区)共同制订联合勘界实施方案,调查边界走向,协商确定边界线,实地认点认线,确定界桩位置和埋设界桩,处理相关问题,起草文件,收集资料,绘制边界线地形图。是年,勘界办工作人员深入实地踏勘,勾图、取证,完成九(江)德(安)线27千米长的边界勘定任务。1997年,县勘界领导小组与毗邻县(市)先后召开联系会13次,县民政局出车80余次,历时90天,行程900余千米,完成九(江)瑞(昌)线、九(江)湖(口)线、庐(山)九(江)北线、浔(阳)九(江)东、西线等104千米长的边线勘定。1998年,县勘界工作人员奔波于庐山脚下山林里,脚踏实地,调查实情,画线测量,完成九江县与庐山147千米长的边界勘定任务。1999年,完成九(江)星(子)线17千米勘定任务。同时,勘定九(江)瑞(昌)线75%的边界线,并完成九、德线及九、德、星,九、德、瑞2个三交点测绘任务。2001年6月,根据全市勘界紧急会议要求,县勘界人员全面完成县境3条边界线未贯通、1条边界线未测绘、2个交会点未确定的扫尾工作。至此,历时5年,边界线长达313千米、6个三交点的勘界工作全面完成,并通过省、市勘界资料汇总验收。
  地名管理1986年,九江县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九江县地名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县政府办公室代管。
  1992年,撤销九江县地名办公室,其职能划归县民政局管理。1987年,县地名办组织相关人士,对县城大街小巷统一进行命名,以政府名义命名的主干道有柴桑路、沙河路、双瑞路、德化路、沙河老街、沿河北路、沿河南路等7条;次干道有甘泉路、蛟滩路、公园北路、一中路、渊明路、公园南路、三中路、塔南路、土城路、冷水路、二中路等11条。小路或巷全部以所命名的路依次称1、2、3-支巷,其排序南北走向由北向南,东西走向由西向东。命名的桥有双瑞路横跨沙河上的桥称沙河桥,俗称下街头桥;柴桑大道横跨沙河上的桥称新城桥。是年5月,设置路(街)牌、巷牌、门牌、指路牌;县城路(街)、巷地名牌,由城建部门设置;居民门牌,由公安部门设置;车站、码头和公路上的地名标志,由交通部门设置。同时,对沙河街镇公园居委会、塔南居委会、河桥居委会、老街居委会、甘泉居委会、土城居委会、老站居委会等7个居委会进行地域划界。
  1987年,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和省人民政府关于“一个县内村委会名称不重名”的要求,将城子镇乡春光村改名为白马湖村委会,涌泉乡跃进、泉塘村改名为锣鼓岭、泉塘畈村委会,新塘乡岷山村改名为外岷山村委会,狮子乡青山村改名为仲山村委会,岷山乡株岭村改名为西株岭村委会,黄老门乡株岭村改名为东株岭村委会,马回岭乡蔡桥村改名为蔡家桥村委会。
  1993年,县政府将原沙河路更名为庐山大道,该大道自塔南路路口至昌九汽车专用公路止。是年,火车站九江南站更名为庐山站。1995年,县政府对县城新修建的街道正式命名,对扩充加长有变化街道重新确定起止点。新命名的街道有庐山东路与庐山西路、庐山南路与庐山北路、东泉路、柳林路、岳母墓路、庐泉路、起止点有变化的街道有柴桑路、沿河南路、沿河北路、双瑞路、甘泉路、蛟滩路、渊明路、塔南路、冷水路、二中路。同时,对新建桥予以命名,有1994年新建的庐山北路横跨沙河上的桥称石门桥,1995年新建东泉路横跨沙河上的桥称东泉桥,1988年新建的塔南路横跨沙河的桥称育新桥。
  2005年,对县工业园区内新建的道路给予命名,根据命名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向社会公开征集,邀请专家评定。主干道命名为东篱路,支干道为东篱一路、二路、三路等。是年,县民政部门挤出经费安排专人对城内标牌进行保洁,区划地名股每月2次进行标牌检查,当年更换损坏路牌5处,标牌维护情况良好。
  婚姻登记1986年8月,县政府根据江西省婚姻登记实施办法细则第二章第四条规定,核定新洲垦殖场、赛城湖水产场、县棉花原种场,分别可办理本地区内的婚姻登记工作。县民政局对各乡镇场18名婚姻登记员进行业务培训,经考核发给合格证书。1989年,婚姻登记由乡文书兼任改为招聘的民政员担任。同时,对民政员进行婚姻登证业务培训,考试合格者发给婚姻登记合格证书,未取得婚姻登记合格证书者不得上岗。
  1999年,全县婚姻登记由县民政局统一管理,集中登记,县民政局抽调3人设婚姻登记处,在妇幼保健院借房挂牌办公。当年办理结婚登记1091对,离婚登记42对。2001年,县政府制订《关于对全县违法婚姻处理的若干规定》,当年查处2例违法婚姻,并向计划生育部门反馈婚姻登记情况。是年,县局成立“九江县天缘婚姻服务中心”,为婚姻当事人服务。2003年10月1日,国家《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婚姻登记,只要男女双方签署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无须单位或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和男女婚检等,简化了登记手续。2004年1月,民政婚姻登记处改设民政局院内。1999 - 2005年,由民政局统一登记办理婚姻登记13796对,其中结婚13169对,离婚627对。
  儿童收养管理 199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以下简称《收养法》)实施,县政府在全县开展广泛宣传,城镇设法制宣传橱窗,张贴《收养法》,并出动宣传车在县城及农村巡回宣传。根据《收养法》规定实施儿童收养管理,凡14岁以下未成年人且又是丧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其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生父母有特殊困障无能力抚养的子女均可收养。送养人必须是孤儿的监护人、社会福利机构、有特殊困障无能力扶养的生父母;收养人必须无子女、有扶养教育儿童能力、年龄在30周岁以下。收、送养人,必须双方自愿,送养必须父母双方送养,严禁买卖儿童。同时,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收费项目。1999 - 2005年,全县共办理儿童收养登记业务40例。
  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1990年,县民政部门根据国务院1989年10月25日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精神,调派人员、设置机构,专管社团登记管理工作。1992年3月,对全县所有社会团体组织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凡该登记而未登记的,下发限期登记通知。是年,登记社团组织14个。1995年,开展社团组织清理整顿工作,在清理整顿中,取消存在封建迷信色彩的5个社团组织,对保留的社团组织重新办理登记手续。1996年,对社团组织进行年检和合格社团组织换证工作,召开社团工作表彰会,保证社团机构健康发展。1999年,在国务院《条例》颁布10周年时,再次对社团组织进行清理整顿。在清理中,发现“同志文社”为非法社团组织,坚决予以撤销。并对气功类社团进行专项清理。对所有合格社团重新进行登记。
  2001年,成立九江县民间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县民政局社会事务综合业务股合署办公,开展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并对社团分支机构进一步调查摸底。2002年,启动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至2005年,先后办理九江县体育中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九江县柴桑足球俱乐部、九江县红十字会医院、九江县私立港口中学、九江县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等非企业单位的社团登记。
  2005年,全县累计先后办理并经年检审核重新登记社团30家(其中注销1家),民办非企业5家。社团会员13285人,其中团体会员1701人、个人会员11584人。殡葬管理1988年3月,九江市政府划定九江县属推行火葬区。1990年5月,县政府根据市府办字[1989]183号文件精神,成立九江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02年,筹措资金320万元,在沙河街镇东风村一组后山上,建福禄陵园1处,倡议死亡者葬入公墓区。至2005年,全县火葬遗体近百具。但县民对火葬依然认识不足,火葬新风尚未普遍推行。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