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992
颗粒名称: 福利企业
分类号: C913
页数: 2
摘要: 1986年,为解决优抚对象和社会孤残人员就业,县民政局成立民政福利服务公司,下设刊刻、缝纫、棕床、矿烛、南北杂货门市部等经济实体;9月,新塘乡成立九江县民政福利服务公司新塘分公司,生产和经营民政福利产品。全县有乡福利企业4个、村级福利企业4个。全县福利企业有职工130人,其中残疾人68名,年创产值78万元,盈利2. 63万元。 1987年,全县农村有福利企业15个,其中乡办10个,村办5个,安置四残(肢残、眼残、耳残、智残)人员124人,占职工总人数58%。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

内容

1986年,为解决优抚对象和社会孤残人员就业,县民政局成立民政福利服务公司,下设刊刻、缝纫、棕床、矿烛、南北杂货门市部等经济实体;9月,新塘乡成立九江县民政福利服务公司新塘分公司,生产和经营民政福利产品。全县有乡福利企业4个、村级福利企业4个。全县福利企业有职工130人,其中残疾人68名,年创产值78万元,盈利2. 63万元。
  1987年,全县农村有福利企业15个,其中乡办10个,村办5个,安置四残(肢残、眼残、耳残、智残)人员124人,占职工总人数58%。全县民政福利企业生产产值实现150万元,利润较上年增长26%。其中县局属民政福利厂,年生产总值8. 55万元,创利润8100元。1988年,全县福利企业实行县办、乡办、村办、院办“四轮齐转”新格局,共有福利企业23个,安置四残人员121名,年生产总值174万元。其中新合小石村福利厂安排四残人员23名、贫困户11名,生产乳胶手套,年产值24万元,创利润1.5万元。1989年,全县福利企业安排四残人员159人,实现产值275万元。县民政丝织厂新产品绞织素缎批量生产,获省经贸委颁发的“绞织素缎新产品证书”。1990年,县民政局在整顿城乡福利企业中,取消不符合开办福利企业条件的福利企业6家。确认继续生产经营福利企业17家,全县福利企业虽受市场疲软影响,年总产值仍达243万元,利润15.9万元。
  1992年,县民政局放宽政策,引进人才,实行风险承包,调整产业结构,参与市场竞争,加快福利企业改革步伐,使产值利税同步增长。城门乡福利厂新上“101润滑剂”,沙河街镇东方化学品厂开发“908冰箱除味剂”,新合乡福利厂转产油脂生产,均收到良好效益。全县实现年总产值426.5万元,利税36.3万元。
  1996年,县民政局加大资金注入,调整产业结构,并派员外出学习,使企业面貌逐步改观。局直属民政石材厂新上板材生产线,年签合同产值180万元:新世纪节能设备公司生产的各种热水器,半年销售额达76万元。是年,全县福利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02万元,实现利税39万元。1999年,全县有福利企业8家,即县民政局福利厂、石材厂、残联世纪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城门乡化工厂、草帽厂,白华乡幸福日化厂,沙河乡福利化工厂、蛟滩福利玻纤厂。有企业工人93人,其中残疾人36人。生产的竹木制品、化工产品、石材板料、中央热水器等都成为热门产品,远销南京、武汉等地。
  2001年,因市场竞争激烈,福利企业经营不善,产品单一,全县民政福利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2003年,县民政局对现存的5家民政企业进行改制和整顿,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使企业逐步走上发展轨道。2005年,全县5家民政福利企业,共安置劳力340人,其中能就业的残疾人员178人。沙河民政福利厂和九江佳业服装鞋帽厂,残疾人就业占60%以上。全县福利企业实现税利500万元。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