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群众救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987
颗粒名称: 特困群众救济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摘要: 1986年,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特别困难,国家给予的救济,不直接向个人发放临时性救济或补助款物,实行全年救济(补助)款物一次性下达到乡(镇、场),由乡镇场包干使用。1993年,县政府下拨救济粮750吨,救济款17万元,重点救助城门乡、长山乡等地的困难群众。1996年上半年,县民政局下拨救济款55万元,解决春荒期间特困户口粮问题。1998年,因特大洪灾,县政府下拨捐赠粮10吨、救济衣被48487件(床)、救济款20万元,解决困难群众在大灾之年吃饭、穿衣问题。1999年1月,县民政局下拨救济粮400吨、救济补助费40万元,解决困难群众春节生活困难,由各乡(镇、场)根据调查情况发放到户。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内容

1986年,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原因,造成部分群众生活、生产特别困难,国家给予的救济,不直接向个人发放临时性救济或补助款物,实行全年救济(补助)款物一次性下达到乡(镇、场),由乡镇场包干使用。1993年,县政府下拨救济粮750吨,救济款17万元,重点救助城门乡、长山乡等地的困难群众。1996年上半年,县民政局下拨救济款55万元,解决春荒期间特困户口粮问题。1998年,因特大洪灾,县政府下拨捐赠粮10吨、救济衣被48487件(床)、救济款20万元,解决困难群众在大灾之年吃饭、穿衣问题。1999年1月,县民政局下拨救济粮400吨、救济补助费40万元,解决困难群众春节生活困难,由各乡(镇、场)根据调查情况发放到户。
  2003年3月,县民政局根据省、市部署,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00元视为特困群众的标准,在全县开展特困群众排查摸底工作,经排查全县人均年纯收入低入600元的有5730户、19889人,占农村人口7. 04%。7月,成立九江县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九江县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实施方案》,县财政安排救助资金18万元和工作经费2.7万元,根据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救助对象的确定。按照“本人申请或村组提名、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张榜公布、乡镇审核再公榜、民政局审批”的操作程序和“救助到户”的原则,并按“常年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分类排序分类审批。全县共确定救助对象8922人,占农村人口3%,其中,常年救助对象2677人,临时救助对象6245人。同时,发放常年救助对象“救助证”、临时救助对象“救助卡”,全县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正式启动实施。2004年,全县有救助对象9342人,其中常年救助对象3097人,全年共支付救助资金36.6万元,其中省市下拨补助资金17.6万元,县财政列支救助资金19万元。2005年,全县确定救助对象3063户9386人,共列支救助资金140. 92万元。同年,县政府制订《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县财政列支1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县医院设立农村特困群众救助病房,对医疗费用实行“三免六减半”,即免挂号费、注射费、换药手续费,减半收取大、小便化验,胸片、血化验、检查住院床位、换药费,共救助特困对象患者12人,免减医疗费4.6万元。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