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864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分类号: D669
页数: 3
摘要: 1990年9月21日,成立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县残联),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县民政局代管。2003年3月,单列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组宣股、康复股,就业服务站,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2005年,县残联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协调、服务残疾人事业,1990年底,县残联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95年3月,成立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
关键词: 残疾人 问题

内容

1990年9月21日,成立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县残联),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县民政局代管。2003年3月,单列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内设办公室、组宣股、康复股,就业服务站,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2005年,县残联有工作人员8人,其中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2人。
  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协调、服务残疾人事业,1990年底,县残联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95年3月,成立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2003年,成立肢残人、聋哑人、盲人协会和精神病、弱智患者亲友协会。2004年,成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站和法律援助中心,组建残疾人服务站和残疾人亲友协会。
  1991年9月,全县各乡(镇、场)均建立残疾人协会。1995年5月,更名为乡(镇、场)残疾人联合会。2003年6月,全县各村、居委会均建立残疾人协会。2005年,全县各乡(镇、场、区)有残疾人联合会15个,由主管领导兼任残联主席。
  代表会议1990年1 1月9日,召开首届残疾人代表会议,出席会议代表97人(其中残疾人、残疾人亲友50人)。会议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一届理事会,罗运淼任县残联理事长。1995年1月,召开县残联第二次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二届理事会,黄昌金任理事长。后理事长由县委直接任命。
  主要活动宣教活动1990 - 2005年,在每年“全国助残日”都要举办宣教活动,共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印发省、市、县有关文件1. 87万份,办宣传栏、黑板报87期,放映幻灯片34场次,撰写广播、电视、报刊宣传稿132篇,出动宣传车10台次,悬挂宣传横幅63条,印发宣传读物9600本(册)、图画4200张。在活动中,注重扶残先进事迹和残疾人自强典型的宣传,如岷山乡岷山村20多户村民15年如一日照顾智残者宋增焕的事迹,新塘乡胡桥村盲人费伦保自强自立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事迹。并将残疾人事业成果制成图片参加全市助残日活动展出。县、乡残联还分别组织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体活动多次。
  康复与预防县残联坚持把“三项康复”(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聋哑儿童语言听力训练)列为工作重点。1990年,开始将县内聋哑儿童送九江市残联康复中心进行聋儿语代训。2004年由县东方红特殊教育学校开办聋儿语自训。1992年5月,县残联特邀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白内障手术专家来县为42名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1993年4月,中残联组派国家级专家黎元清教授率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医疗队来县,12名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得到手术矫治。至2005年,全县经聋哑听力语训、白内障手术复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得以康复的残疾患者12621人(例)。同时,认真做好孕妇补碘、小儿服糖丸等疾病预防工作,并为残疾人配备轮椅车、假肢、助听器、拐杖、盲杖、矫正眼镜等器具。县残联注重残疾人康复与预防场所设施建设,2004年,将新建康复中心二楼200多平方米用作残疾人康复训练基地。2005年,为训练基地安装由香港李嘉诚捐赠价值6万元的康复训练器材。同年,又争取省残联15万元配置康复设施。 残疾人就业 1986 - 1990年,全县29家民政福利企业,由民政、劳动部门先后推荐安置残疾人399人。1990 - 1996年,政府进一步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鼓励民营企业招收残疾人46人,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480人,组织输送残疾人赴外地务工192人。同时,按就业计划安排培训残疾人150余人。2003 - 2005年,集中安排就业96人,个体从业150人。同时,为保证单位按实际在册职工人数1. 50-/0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从2003年开始,县政府按照财政部规定和县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在全县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凡未按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按差额人数每年40元的标准计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至2005年共收缴保障金116万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和扶持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发展生产所需。
  扶贫解困 1986 - 1990年,为残疾人发放社会救济款37万元、扶贫款11万元,残疾人脱贫率45%。1995年5月,在全县开展“捐献2元钱,奉献一爱心”活动,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募捐2.4万元。同时,县残联向农行申请小额扶贫贷款40万元,其中马回岭镇立项扶持福利企业20万元,安置残疾人43人;20万元用于158户有残户发展种养业,脱贫率50%。1998和1999年,社会各界为受灾残疾人捐款287万元,捐物折款1300万元。2003年开始,对城乡“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社会职业、无生活依靠)残疾人一律安排进福利院和敬老院集中抚养;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人,优先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给予定期救济,至2005年已有266户城镇残疾户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对残疾人个体经营户减免多种税费;对残疾少儿及残疾人家庭少儿实行助学措施,至2005年,全县共扶助121名残疾儿童助学金5万余元;组织全县各单位与200户残疾人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通过送资金、技术、项目,直至残疾人脱贫为止。同年5月,开展“爱心扶弱济困,实施‘三助工程’捐赠”活动,全县共接受助残捐赠4. 44万元。2004年5月,开展“情系残疾兄弟姐妹,共建残疾人康复中心”活动,县残联接受捐赠5. 51万元,用于“三助(助听、助行、助明)工程”和发展残疾人事业。全县受助有残家庭1534户。2005年县境地震,有残户房屋损毁800余间,需拆除重建3000余间。县残联向省残联争取安排重建有残户住房项目,并筹集社会捐款6万多元帮助特困有残户重建住房。
  登记管理1987年4月1日零时起(全国统一时间),县残联组织专业人员入户进行残疾人调查登记工作,经过33天调查,全县有残疾人11312人,其中视残970人、肢残3675人、智残2795人、精神疾患216人、语言听力残疾2430人、综合残疾1226人。2003年6月,全县开展第二次残疾人调查,全县有残疾人12492人,其中视残1020人、肢残4450人、智残2975人、精神疾患271人、语言听力残疾2540人、综合残疾1236人。同时,对残疾类别、致残原因、康复需求以及残疾人从业、文化、婚姻、经济状况和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等情况进行调查,为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至2005年,县残联为残疾人登记发证3045份,其中视残者312份、肢残者1982份、智残者240份、精神疾患者67份、语言听力残疾者320份、综合残疾者124份。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