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8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会
分类号: D41
页数: 2
摘要: 1986年,县总工会内设行政办公室、财务部、组织宣传部、女工部、劳动保障部,下设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2004年5月,增设九江县特困职工帮扶中心。2005年,有干部职工29人,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3名。 1986年,全县有基层工会188个、工会小组390个,会员9185人。
关键词: 群众组织 工会党组

内容

1986年,县总工会内设行政办公室、财务部、组织宣传部、女工部、劳动保障部,下设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2004年5月,增设九江县特困职工帮扶中心。2005年,有干部职工29人,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3名。
  1986年,全县有基层工会188个、工会小组390个,会员9185人。1995年,全县有基层工会212个,会员12546人。之后,由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其工会组织随之自然消失。2000年,开始在新的经济组织中建立工会组织,先后成立了工业园工会联合会、工商业工会联合会以及九江纺织厂工会、九江智盛纺织有限公司工会、江西博莱大药厂工会、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会等一批外资、私营企业工会组织。
  1997年开始,各乡、镇(场)均建立了工会联合会。2004年,沙河街镇、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的11个社区也建立了工会组织。2005年,全县有基层工会305个,会员13608人。
  代表会议1990年12月18 - 19日,召开九江县总工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84人,特邀代表21人。会议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选举洪育梅为主席。此后至2005年未召开代表大会,工会主席由县委直接任命。至2005年,张敬芳、洪育梅、高大启、蔡卓光先后任主席。
  主要活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1986年,在企业中坚持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已经形成,1988年和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先后颁布施行,进一步确定职代会的法律地位,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至2005年,全县有68家企事业单位共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132次,对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福利、住房、医保、社会统筹等热点问题,分别进行了审议和决定。1999年,试行厂务公开制度。2000年,县属23家企业全部实行厂务公开制度。
  开展劳动创效竞赛 1986年,在全县23家国有、集体企业中,开展振兴九江县“三创”(岗位创一流、班组创先进、企业创效益)劳动竞赛,参加竞赛活动的职工5000余名,提出合理化建议382条,其中58条被企业采纳实施,创经济效益120万元。1990 - 1999年,在全县生产企业中开展以“双增双节”(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为中心,以质量、品牌、效益为内容的“三杯”(经济效益杯、节能降耗杯、扭亏增盈杯)竞赛和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增效益为主要内容的“争创一流业绩,争当‘九五’英模”的劳动竞赛,参加竞赛活动的职工6500余名。在活动中,仅水厂、纺织厂就采纳了职工技改建议5条,分别创效50万元、80万元。2000年5月,全县纺织行业在九江纺织厂举行职工技术比武活动,职工吕芬、李平燕、蔡美荣分别获细纱挡车一、二、三等奖,吴红英、李蔚云、许祖娅分获粗纱挡车一、二、三等奖。2001年,按照全国总工会部署,在全县企业中组织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在职工中开展“四创”(管理创先、技术创新、队伍创优、企业创效)劳动竞赛,全县参加竞赛活动的职工7500余名。县自来水厂、搬运公司、航运公司、达佳纺织公司等企业受到市“四创”竞赛表彰。
  组织职工教育培训 1986年,工会职工学校开办了初、高中文化补习班,至1990年有1500人参加学习,其中获初、高中毕业证142人,获单科结业证56人,考入各类大专院校124人。1995年,组织职工参与文化技术学习和岗位培训,至2000年共培训1200余人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1986 - 2005年,县总工会每年会同县经贸委(二轻局)、交通局、公安局对全县国有、集体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企业生产和职工安全。1996年,会同劳动部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执法大检查。1997年,在23家国有、集体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仲裁和解决劳动争议。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总工会在88家国有、集体企业中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并指导1. 05万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1999年,与劳动就业局联合主办6期下岗职工培训班,培训下岗职工450人次,实现再就业350人。
  创建企业职工之家 1985年,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1986年,有“职工之家”28个,表彰先进职工之家8个。1988年4月,粮食局工会“职工之家”被省、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1990年,全县有“职工之家”206个。1995年,经职工评议验收的合格“职工之家”18个、“职工小家”4个。基层工会根据各自情况开展“职工之家”活动,诸如办图书室、广播室,举办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文学创作、新闻报道、编辑厂报和集邮展览等活动。
  实施温暖济困工程 1992年,工会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1993年,境内遭受洪灾,全县职工捐款2.2万元、捐衣物1860件,县总工会拨款1万元,救济受灾职工。1996年,县政府成立九江县送温暖基金会,翌年拨款10万元作基金。1998年,遭受百年未遇洪灾。全县6500名职工捐款32万元、衣被2541件(床),慰问受灾企业18家,救济受灾职工820人。1999年元旦、春节,筹集温暖济困资金15万元,走访困难企业12家,慰问困难职工632人。2004年,筹资18.2万元,走访困难企业10家,慰问困难职工205户、下岗职工96人、受灾职工40人、离退休职工54人。2005年11月26日,县境发生地震。接受外地工会捐款5万元及数十万元的物资(仅江苏省总工会捐赠物资就折合70多万元)。
  举办职工文体活动各级工会经常组织健康有益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1986年,县水泥厂工会举办职工摄影和书画展。同年,九一六地质队工会组织职工参加九江市民族歌舞选拔赛;次年组织职工参加全省地质系统文艺会演;1989年,国庆举办5场歌咏演唱会,400余名职工登台演唱。1986 - 1997年粮食局工会每年举办职工演唱会、故事讲座、迪斯科赛和戏剧小品演出。1990年,九江纺织厂工会创办《九织工人》报,为职工发表作品提供平台。同年元旦,铁四局五处工会举办迎春邮花展。1995年,总工会与妇联等部门联合组织“庆‘三八’大秧歌”活动,千余名女职工组成18支表演队参加;同年举办第一届全县职工运动会,12支队伍500余名运动员参赛。1997年,举办全县职工“庆‘五一’迎回归”文艺会演,16支代表队500余名演员参演。2003年、2005年,总工会与体育局联举办两次全民健身运动会。
  女职工工作 1985年,县总工会成立九江县女职工委员会。在各基层工会中,有25名以上女会员的22家企事业单位设立女工工作委员会,不满25名的单位设立女工委员。1995年,全县有28个单位建立女工委员会。2005年,有35个单位建立女工委员会。
  1986年,在女工中开展计划生育知识竞赛。1988年,进一步贯彻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有关规定,各企事业单位女工委继续认真做好女职工“四期”(经期、孕期、哺乳期、更年期)保护工作。1992年,《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组织全县各条战线妇女1400人参加全市女职工权益法律知识竞赛。2001年,在全县女职工中开展“四个一”(即组织一万名女职工参加学习成才活动,鼓励一千名女职工实现素质达标,促成一百名女职工技能、学历上一个档次,树立10名素质达标、学习成长标兵)活动。“九五”、“十五”期间,县直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私企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女工委员会,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2000余名女职工参加了活动。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