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339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工业
分类号: F4
页数: 16
摘要: 管理机构经济贸易委员会1986年,称经济委员会。1996年3月,改称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经贸委),负责全县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主管全县国营工业企业。内设人秘股、综合股、企业改革股,定编20人(行政17人,事业3人),设正、副主任5人。 二轻工业局主管二轻集体工业的职能部门,与县手工业联社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7年,局内设人秘股、科技信息股、企业管理股、审计股,干部职工15人。2003年5月,二轻局改为二轻工业总公司,局机关人员和工作职能全部并入县经贸委。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经济理论

内容

管理机构经济贸易委员会1986年,称经济委员会。1996年3月,改称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经贸委),负责全县国民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主管全县国营工业企业。内设人秘股、综合股、企业改革股,定编20人(行政17人,事业3人),设正、副主任5人。
  二轻工业局主管二轻集体工业的职能部门,与县手工业联社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1987年,局内设人秘股、科技信息股、企业管理股、审计股,干部职工15人。2003年5月,二轻局改为二轻工业总公司,局机关人员和工作职能全部并入县经贸委。
  民营经济服务局 1986年,称乡镇企业管理局,为县政府主管全县乡镇企业的职能部门。内设人秘股、企业管理股、科技信息股。下设乡镇供销公司,各乡(镇)分别设乡(镇)企业办公室。2000年,乡镇企业供销公司实行改制,人员分流。2003年,乡镇企业管理局改称民营经济服务局,与县招商局合署办公。
  沙城工业园2001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九江县设立沙城工业园,同时,成立九江县沙城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财务部、项目部。2002年6月,园区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同年8月,管委会升格,内设工业园办公室、县融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2个正科级单位。
  经营方式1986 - 1994年,国家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县工业企业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地方国有(集体)工业全面上升。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集体企业异军突起。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119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1家,集体所有制企业88家;轻工业81家,重工业38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207.6万元。1995年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计190家,其中国有企业47家(中央企业2家,省属企业6家,地属企业4家,县属企业35家),集体企业135家(省属1家,县属35家,乡属99家),股份制私营经济及中外合资企业8家。1996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县以下国有(集体)企业逐步萎缩,民营经济兴起。至2005年,县属91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工作,以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国营1986年,国营工业企业25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23个。1998年,国营工业企业29家,即县办印刷厂、建材厂、水泥制品厂、味精厂、水泥厂、造纸厂、油泵厂、京九化工厂、铁门坎金矿、赣北木材厂、九江纺织厂、庐山纺织厂、柴桑酒厂、自来水厂;部门办粮食局粮油综合加工厂、油脂加工厂、振兴食品厂、粮油机械修理厂、县饲料公司,交通局汽车修配厂,新洲场轧花厂、油脂厂、自来水厂,赛城湖场办等离子喷涂厂、汽车修配厂、竹凉席厂、毛巾厂、粮油禽蛋加工厂、粉丝厂。共有职工3320人,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净值13794.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935.8万元,利税总额612.6万元。2005年,除自来水厂正常生产外,其余企业或改制或租赁或停产,未进行生产加工。
  集体1986年,全县有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88家。其中,县办二轻工业企业11家,即油毡厂、针织厂、木材加工厂、工艺美术厂、五金厂、家具厂、皮革厂、服装厂、胶合板厂、篾器厂、农房预制构件厂;部门办大集体工业企业10家;乡镇(不含村办)集体工业企业67家。即镇街道属8家,乡属59家。主要行业有建材、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农机具修造、化工、针织、羽绒、服装、家具、灯具、皮革、印刷等。1995年,全县集体工业企业145家。其中县属41家,乡镇办104家。县属部门办集体工业企业代表性的有县供销社江洲、永安、沙河、团结、港口等轧花厂,乡镇办集体企业代表性的有沙河乡九江泡花碱厂、新合镇九江制衣厂、沙河街镇羽绒厂等。是年,全县集体企业共有职工5589人,年末固定资产6400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627812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2421.9万元,实交税金总额475.1万元,利润总额355. 83万元。1996 - 2005年,集体企业因资金短缺,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产品单一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绝大部分企业或破产、停产,或租赁经营,或转为个体私营、民营。2005年,全县集体工业企业仅1家,工业总产值3709万元,实现利税213万元。
  私营1986年,全县乡镇企业实施“四轮(乡办、村办、联办、产办)驱动,多样并举”方针,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是年,全县有个体户、联产办企业(含非工业企业)952家,从业人员2573人。1995年,全县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11245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
  20世纪90年代中期,县民营经济逐渐发展。1995年,全县有民营企业1家,为九江县岷山砖瓦厂;股份制企业3家,即九江东太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生产合成洗涤剂、偏硅酸钠,九江金港稀有金属有限公司,九江县华阳预制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4家,即九江梦乡家具有限公司,江西兆华钢管有限公司,九江协利水泥有限公司,江西凤凰石材有限公司花岗石工艺厂。2004年,县工业园区投产民营企业33家,涉及电子、纺织、医药化工、生物科技、建材、包装等行业,从业人员4755人,实现工业产值49570万元,上缴税收1587. 89万元,实现利润1684万元。2005年,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39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1847万元,销售收入12亿元。其中县沙城工业园已投产的民营企业45家,实现工业产值93779.2万元,上缴税收2882.9万元。
  第二节主要行业建材1986年,全县拥有建材工业企业19家。1995年,全县有乡镇砖瓦厂、预制厂、采石场等建材工业企业22家;县办主要有水泥厂、水泥制品厂、建材厂、油毡厂、农房预制构件厂等。年生产水泥14万吨、水泥电杆1100根、水泥瓦6万片、水泥预制构件5. 1314万立方米、红砖17959.4万块、建筑用石灰8.0327万吨、机瓦334万片。2005年,全县主要建材企业有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九江协利水泥有限公司、九江双龙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江西华赛石材有限公司、九江方圆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以及乡镇砖瓦厂、预制厂等。
  九江水泥厂县属国营企业,始建于1969年5月。20世纪80年代所产九江牌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厂区占地总面积10. 32公顷,1986年,具有年产2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1994年、1995年税利连超千万元,被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企业”,并进入九江市工业企业50强行列。1998年4月,“九江牌”水泥被评为“省优免检”产品。2000年6月,九江水泥厂以租赁方式承租给浙江兰溪六洞山水泥集团公司,冠名为九江源达水泥有限公司,2001年7月,又以资产转让方式将生产区域内厂房、设备、土地等全部资产以1180万元转让给源达公司。至此,九江水泥厂进行全面改制,对在册职工676人按改制政策规定进行妥善安置,2004年11月,九江县人民法院裁定宣告九江水泥厂破产。
  九江建材厂县属国营企业,原称县砖瓦厂,1986年改称九江建材厂。至1994年6月底,该厂累计亏损298. 07万元,资不抵债23. 91万元。同年7月,九江水泥厂兼并九江县建材厂,兼并后称九江水泥厂建材分厂,为九江水泥厂二级经营单位,单独核算,但不具备法人资格。同时,由县水泥厂投资250万元筹建包装袋厂,由于市场等方面原因,包装袋厂未投产,该厂继续陷入困境。2000年5月,建材厂与水泥厂分离,仍称九江建材厂。至2005年,厂房设备一直租赁给私人生产。
  九江油毡厂县属集体企业。1986年,下设油毡分厂、造纸分厂、劳动服务公司、防水材料公司,为中国防水建材企业协会会员单位。所生产的“庐山牌”、“三角牌”油毡、油毡原纸为江西省优质产品,出口免检。1990年,全厂总产值365. 39万元,销售收入631. 08万元,创利税17. 41万元。1995年,全面停产。2000年,企业进行改制,2004年12月改制结束,458名在册职工,按改制政策妥善安置。
  水泥制品厂县属国营企业。生产预应力水泥电杆,原厂址位于九江市城区北司路,占地3.2公顷。1992年,厂址从九江城区迁县境赛城湖水产养殖场,占地面积2公顷。1994年,恢复生产。1997年,同浙江温州瑞安求精钢模有限公司合作生产。1999年,租赁给九江方圆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经营,当年向国家上缴税收13万元。2001年9月,企业进行产权转让,41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九江协利水泥有限公司引进的中外合资企业。1994年,由福建省福清市东瀚华福冷冻厂与香港锦丰贸易公司合资兴建,厂址位于县城南郊,企业法人代表邱尔金。生产“九融”牌普通硅酸盐425#水泥,年产能力8.8万吨,2002年,纳税144.1万元,被九江市人民政府授予“纳税先进单位”。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5.1万元,纳税106万元。
  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为县内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由浙江六洞山水泥集团公司投资兴建,企业法人代表范文彬。计划投资4亿元,分两期建设两条日产2500吨回转窑水泥生产线。2004年9月,首期第一条日产2500吨回转窑生产线点火投产,年产P.032.5、P.042.5、P.052.5等高标号回转窑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万吨,年创销售收入达2亿元。2005年,有员工2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928万元,实现税收687.8万元。公司已通过IS0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二级计量、三级标准化验收。
  九江双龙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私营企业,2002年11月,落户县城沙城工业园,占地1. 317公顷,注册资金260万元。2004年1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1500万元,法人代表张水保。公司主要产品高级碳化硅棚板,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节能型耐火材料,其高温抗折强度为50MPA,主要应用于日用瓷、卫生洁具瓷、磁性材料等行业的梭式窑或隧道窑中。2005年,有员工85人,实现产值1348万元,税收9.4万元。
  纺织1986年,县乡两级有纺织工业企业3家,即九江县针织厂、九江织布厂和涌泉苎麻纤维厂。1995年,全县纺织业发展至25家,当年实现产值13311.6万元,销售收入8062.4万元,上缴税金228.5万元,实现利润299.3万元。主要企业有九江县针织厂、九江纺织厂、九江棉纺厂、九江毛巾厂、九江县沙河地毯厂等。是年,九江纺织厂扩大生产能力,纺织规模达2万锭;县棉麻公司在庐山东路南新建1万锭规模的庐山纺织厂。1996 - 2005年,先后有九江智胜纺织有限公司、九江达佳棉纺织有限公司、九江泗兴纺织有限公司、九江凯丰纺织有限公司、九江银帆纺织有限公司、九江龙翔纺织有限公司、九江伟强纺织有限公司落户县城工业园。
  九江纺织厂原经委下属九江织布厂,1994年3月移交供销社管理。1995年,县投资2000万元新建厂房7500平方米,添置纺织设备,纺织规模达2万锭。1997年,产值达5841.5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200人。2003年3月,将厂房设备租赁给达佳棉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改制,安置正式职工555名。2004年,达佳棉纺织有限公司完成产值5920.3万元,实现利税301.9万元。2005年,完成产值7859.5万元,实现利税137.5万元。同年,九江纺织厂申请破产。
  江西庐山纺织厂1995年,县棉麻公司投资2500万元,征地5.6公顷,新建厂房6400平方米、办公楼1000平方米、仓库2000平方米、附设房屋2000平方米,为1万锭纺织生产规模。1998年4月投产,累计投资达3280万元,当年实现产值330.2万元。1999年,产值达1055. 47万元。2001年9月,租赁给智盛纺织厂;2003年6月,整体转让给九江智盛纺织有限公司。同时,完成企业改制,安置职工104人。
  九江智胜纺织有限公司 2001年9月成立,租赁庐山纺织厂,新增与15000锭相配套的捻线设备和4000多环锭纺设备,法人代表叶汉智。2003年6月,根据县委办字[ 2003) 52号文件和县委常委会议纪要(第10号)精神,经资产评估认证机构评估认证后,以1 300万元受让江西庐山纺织厂。同年10月,公司投资5000万元,动工新建2万纱锭及相配套的捻线设备,一、二期建设全部达产达标后,生产规模可达5万纱锭,年产值6000万元。2004年,实现产值4200万元,创利润151万元,上缴税收60.6万元。2005年,公司拥有员工680人,有2800平方米男、女员工宿舍各1栋,厂房面积14000平方米,办公大楼1500平方米,年生产能力2800吨,可纺120S以下各类涤纶线。公司产品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年,实现产值8147.3万元,实现税收81.1万元。
  九江龙翔纺织有限公司郭龙生、熊风云投资兴办。2003年8月14日人驻沙城工业园,占地1.2公顷,总投资1000万元。2004年9月建成投产。2005年,有员工74人,完成产值500万元,实现利税3.3万元。
  九江泗兴纺织有限公司张亚洲等四人投资兴建的生产型股份制企业,法人代表张亚洲。2003年1月落户沙城工业园,2003年12月投产。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注册资金386万元,固定资产1100万元,公司占地1. 33公顷,生产厂房5000平方米,生活办公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2004年,实现产值1700万元,创利润45万元,上缴税收12. 68万元。2005年,形成28000纱锭的生产能力,有员工274余人,完成产值2782.8万元,实现利税55.8万元。
  九江银帆纺织有限公司 2005年7月5日人驻沙城工业园,占地1. 66公顷,总投资1000万元,法人代表李明忠。同年12月建成投产,主产棉布。公司有员工180人,拥有先进的无梭织机生产线,产品以外销为主,供服装鞋帽、箱包、家居等行业使用。是年,完成产值2362万元,税收11.3万元。
  服装 1986年,县、乡两级有服装企业10家。1995年,有服装工业企业12家,即九江县服装厂、九江县第二服装厂、九江制衣厂、九江县羽绒制品厂、江南针织服装厂、九江县沙河街镇服装鞋帽厂、新合针织服装厂、涌泉针织服装厂、九江县三中服装厂、九江县昌九制衣厂、金华服装厂、九江县城门山校办服装厂等,全县服装企业实现工业产值748.3万元,销售收入727.1万元,上缴税金2.2万元,生产服装69. 86万件,针织手套1万副,梭织服装66. 31万件。2000 - 2005年,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有九江米迪服装有限公司、九江欧力克服装有限公司、九江江威针织有限公司、九江焕宝服饰有限公司、九江九诚实业有限公司等服装企业落户沙城工业园。
  九江县服装厂县属集体企业,下设服装加工车间、五金加工车间、商店。主要承接来料加工业务。1990年,实现总产值138.1万元,销售收入50. 31万元,亏损38万元。至2002年12月,负债本息累计551. 25万元,属严重资不抵债企业。同年底,进行企业改制,土地、厂房、设备整体出让,安置在册职工113人。
  九江县针织厂县二轻局下属集体企业。址设沙河街镇双瑞路121号,占地面积0. 533公顷,主要生产棉纱、帆布和猪皮手套。1986年,主要设备有掉纱机2台、缝纫机20台、手套机20台。1990年,有在册固定职工55人,退休职工16人,年产值12.8万元,销售收入18.5万元,亏损0.3万元。1993年,企业停产关闭,职工分流。
  九江制衣厂新合镇办企业。1986年,厂区占地面积0.8公顷,有职工450名,拥有固定资产200万元,主要设备有羽绒分毛机组、洗毛机组、高速平缝机450台(套)、锁眼机、汽烫机、包装机等,配套设备齐全。年生产服装40多万件,产值1500万元。主要产品有羽绒系列、牛仔系列、夹克系列、喷胶棉等,产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英国、芬兰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1989年,被省乡镇企业局授予“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1990年,被授予“江西省先进企业”。199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乡镇企业红旗单位”;199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最佳乡镇企业”。1996年,受市场影响,企业停产,厂房设备转租私营。
  九江欧力克服饰发展有限公司 2004年1 1月30日创办,址设沙城工业园,总投资400万美元,法人代表蔡水贫。2005年,公司拥有员工360人,各种专业设备400余台,年生产能力50多万件(套),完成产值2000万元,实现税收38.8万元。
  江西九诚实业有限公司 2002年9月入驻沙城工业园,占地2. 66公顷,总投资1600万元,法人代表金咸兵。拥有电机200台,主要从事服装生产、加工。实现产值1500万元,上缴税收13. 55万元。2005年,有员工237人,完成产值385万元,实现税收2.1万元。
  九江江威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2000年,租用沙河乡庐门楼生产经营。2002年11月人驻沙城工业园,与香港天伦服装公司合资,投资500万元,征地0.8公顷,2003年建成投产,公司法人代表王福军。2004年,有员工210人,完成产值435.6万元,实现税收2万元。2005年,有员工66人,完成产值385万元,实现税利1.1万元。
  轧花 1986年,县、乡两级有轧花厂8个,即供销社系统的江洲、官场、港口、永安、团结、沙河轧花厂和国营新洲垦殖场及棉花原种场办轧花厂。随着国家加大对种植棉花的扶持力度,为适应轧花需要,1991年,县供销社成立爱民轧花厂;1997年,从沙河轧花厂中分设城郊轧花厂。期间,全县各乡镇纷纷自办轧花厂,有江洲镇团洲轧花厂和蔡洲轧花厂、新塘乡轧花厂、黄老门乡轧花厂、马回岭镇轧花厂、涌泉乡轧花厂、永安乡轧花厂、港口街镇轧花厂、长山乡轧花厂等。是时,全县共有轧花厂19家。1995年,全县加工皮棉18630吨,棉短绒1105吨。2001年后,凡供销系统和乡镇场轧花厂,都实行个人承包租赁经营。
  江洲轧花厂县供销社属大集体企业,址设江洲镇九号村。占地面积1. 45公顷。1987年5月扩建,拥有厂房14栋112间、共3287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职工108人。主要设备有150型清花机1台、80片毛刷式轧花机2台、141型毛刷式剥绒机1台、气流式剥绒机4台、负力清籽机1台、清绒机3台、大小风机3台、不同规格的电动机48台、36型洗齿机1台,年可收购加工皮棉1000吨。1993年,加工皮棉1016. 75吨,实现产值625万元,创利税54.9万元,其中上缴国家税金5万元。
  港口街镇轧花厂镇办集体企业,1993年10月5日建成投产,占地面积2公顷。主要设备有200型液压打包机l台、钢丝打扣机1台、50千伏安变压器1台、风机风送管道1套,主要以加工皮棉为主。1993年,收购加工皮棉(皮辊棉)713. 85吨。2005年,固定资产达108.1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
  食品1986年,县乡有粮油、食品工业企业18家。1995年,食品工业企业发展到34家,其中食品加工24家,食品制造3家,饮料制造7家。食品加工制造的27家企业中,国营食品工业企业有省办江西康乐食品厂,市办赤湖啤酒厂、赤湖板鸭厂,县办味精厂,部门办有粮食局下属油脂加工厂、粮油综合加工厂、振兴食品厂、马回岭制米厂,商业局下属江西柴桑酒厂,国营场办企业有赛城湖粉丝厂、粮油禽蛋加工厂、酒厂,新洲油脂厂;乡镇办集体食品工业企业有沙河街镇膨化食品厂,江洲食品厂、江洲油脂厂,城子镇油脂厂,永安油脂厂、永安乡福利禽蛋加工厂、白华油脂厂,港口街镇粮油厂,九江县民政油脂厂,城门乡副产品加工厂,涌泉乡农副产品加工厂,长山乡农副产品加工厂,岷山乡榨油厂,黄老门乡加工厂等。是年,生产加工大米25126吨、小麦粉593吨、挂面1012吨、食用植物油7148吨、再制蛋419吨、糖果513吨、糕点21吨、面包17吨、酱油152吨、豆制品517吨、粉丝和粉条180吨、饮料酒25595吨、软饮料528吨、棒冰772吨,工业总产值7924.1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2986.5万元。2000 - 2005年,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日照美佳食品有限公司、九江俊杰谷物有限公司、九江鹏程油脂有限公司等民营食品工业企业先后落户县沙城工业园。
  九江味精厂县办国营企业。址设九江市浔阳区白水湖路16号,占地面积7. 92公顷。1989年,创利税达100万元。1992年,市、县财政和省投资公司分别投资110万元、lO万元和30万元,建一条920生产线,建成3个月,后因无市场销路而下马。1993年6月,因市场销售不畅和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而停产。至2003年4月,企业账面资产总额1738万元,负债总额1885万元。2005年,有职工285人,其中离休3人,退休59人,工厂停产,工人下岗。
  江西柴桑酒厂商业局办国营企业。1986年,称九江沙河酒厂。至1989年,酒厂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滑。1990年,老产品糕点、豆豉、汽水、桂花酒相继停产,仅酱油和白酒维持生产。1993年,更名江西柴桑酒厂,投资180万元,征地2公顷,在沙河乡石门村曹家塝新建酒厂1座,设计年产白酒200吨。1994年,开发生产“五柳春”牌白酒,获江西省优质产品奖。因生产周转资金匮乏,“五柳春”只生产50吨就被迫停产。1996年,酒厂停产,职工下岗。
  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2年8月落户县沙城工业园,为从事食、药用菌的良种选育、新技术推广、原材料供应、菌类产品研发与加工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法人代表潘新华。公司投资800万元按CCIB出口标准和食品CMP标准设计,年加工食用菌及山野菜规模5000吨,集食用、药用菌制种、技术培训、栽培示范、产品加工和科研开发的综合型厂区。2003年,公司研制的“活性保鲜液加工食用菌及山野菜工艺”获国家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名牌产品金奖。保鲜系列产品是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农学会食用菌分会唯一推荐的保鲜产品品牌,被北京烹饪协会推荐为国宴专供产品。“仙客来”牌菌菇,为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获中国知名品牌、中国食用菌优秀名牌、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称号。是年,公司实现产值3366万元,上缴税收82万元,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2004年,实现产值1403万元,税收12. 95万元,被九江市委、市政府确认为全市百强民营企业。2005年,有职工160人,生产总值4043万元,创税利9.4万元。
  日照美佳食品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2005年1月成立,为从事水产品、农产品加工出口的向外型企业。同年3月18日开工建设,6月10日建成投产,占地1.2公顷,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建成2300平方米的无菌加工车间,为从事水产品、农产品加工出口的外向型企业。拥有先进的低温单冻机,金属检测机和漂烫设备,冷藏能力500吨,日制冰10吨,年加工出口水产品能力2000吨,加工出口农产品能力1000吨,年出口创汇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是年,有员工262人,实现生产总值321万元,上缴税收6.7万元。
  印刷、造纸 1986年,全县有印刷企业2家、造纸企业1家,即九江县印刷厂、沙河乡印刷厂和九江县造纸厂。至1995年,全县拥有印刷企业9家。即九江县印刷厂、沙河乡印刷厂、沙河供销社印刷厂、柴桑印刷厂、捷佳印刷厂、鸿豪印刷厂、县商业职工学校印刷厂、县第三中学育才印刷厂、江西新华九江印刷总厂,共有职工109人,年生产单色印刷品46. 932万令,实现工业产值169.2万元(当年价),销售收入123.5万元,上缴税金10.3万元,利润3.3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价204.6万元。
  九江县印刷厂 1987年,企业进行招标承包,原厂长罗会雄中标。1990年,终止承包。1997年,企业改制实行股份制,职工人股按股分红,后陆续退股复原。1998 - 2000年,最高年产值220万元、销售收入200万元、税利12万元。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为“省级书刊定点厂”。2003年,拥有固定资产236万元,厂区面积0. 19公顷,厂房面积2680平方米,印刷能力2万色令/年,拥有整套胶印制版印刷设备。同年6月,企业改制停产,厂区土地、设备、建筑物等变现资金100万元。在册职工71人得到安置。
  九江造纸厂县属国营企业。1986年,厂区总面积10公顷,其中料场0. 326公顷,生产区3. 53公顷,余为生活区。拥有两台1575园网纸机,年生产能力2500吨,生产书写纸、凸版纸、单胶纸、有光纸等品种,其中2号书写纸获江西省优质产品(1989年通过复查)称号。1988年3月底,企业进行承包招标,原副厂长周伟中标。当年,工业总产值达301万元,实现利税60万元。1989年11月,中止承包。1995年1月,造纸厂由县经委划归县供销社管理,当年产纸浆751吨,机制纸及纸板1809吨,实现产值373.7万元,亏损12.7万元。1999年1月,重新划回经委管理。1996年9月26日,为服从国家环保政策,造纸厂停产关闭,150名职工进入下岗再就业中心,领取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费。企业关闭时,有3.5万伏专用输电线路1条、拥有750千伏安的用电权,有供水能力1万吨的供水设备1套,各种车床10余台,有1575单网、单缸、双网、双缸纸机各1套,25立方米蒸球3个,企业固定资产700余万元,厂房面积30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2002年底,企业进行改制,全厂261名职工得到安置。2003年4月,经县法院裁定造纸厂破产终结。
  家具1986年,县乡两级有竹、木家具制造工业企业14家。1995年,全县家具制造工业企业整合为4家,即赣北木材厂、中外合资九江梦乡家具有限公司、江洲手工业社、新塘民政福利厂,从业人员265人,年产家具5. 888万件,工业总产值518.6万元,销售收入562.4万元,上缴税金39.1万元,利润6.4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价1141.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908.2万元。2005年,全县正常经营的家具工业企业有九江梦乡家具有限公司、江西暖洋洋床具有限公司、九江丰华休闲椅有限公司、九江福记实业有限公司、九江金氏木业有限公司等。
  赣北木材厂县办国营企业。1986年11月19日,经县经委批准成立赣北家具厂,与赣北木材厂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归县二轻局管理,址设九江市十里大道87号。厂区占地面积2. 19公顷,有主体生产经营大楼1幢10层,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线有刨花板生产线、胶合板生产线、年产10万套的板式家具生产线、年产3万床的席梦思床垫生产线。1988年5月,原副厂长刘绪奎中标承包。1989年10月,终止承包。1988 -1996年,先后有M2-8703型模数家具全国评比获第一名(省优),8907型自装家具获轻工业部全国轻工产品优秀工业设计金龙腾飞人选奖,XL - 90型软床垫获全国软床垫生产企业行评第三名(省优)。1991年,企业列入省轻工生产重点调度单位,911型自装沙发、912型仿瓷系列家具和913型强平网小簧软床垫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级新产品称号,一举填补省内三项空白。1993年6月,席梦思床垫生产线与外商合资成立九江梦乡家具有限公司。“梦乡”牌软床垫产品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获国家“A”级优质产品证书。2001年底,企业进行全面改制,全厂325名职工得到安置。
  九江县家具厂县属大集体企业。1988年,与江西彩虹灯具厂合并,主要生产木制家具、板式家具,以及360余种豪华彩虹系列灯具。1990年,产值48.9万元,销售收入36万元,利税总额亏损11. 93元。1996年停产。
  矿冶 1986年,黄老门、新塘、岷山、涌泉、狮子等乡镇先后开办采石场,开采花岗岩矿石。1987年,建立九江县铁门坎金矿。1995年,全县有色金属矿采选企业3个,年产黄金30千克,工业总产值254.1万元,销售收入261.3万元,上缴税金12.4万元,实现利润31.4万元;非金属矿采选企业9家,工业总产值1563.3万元,销售收入1277.6万元,上缴税金30.3万元,实现利润59.6万元。
  九江县铁门坎金矿1987年8月成立,为县属国营矿冶企业,隶属县经委管理。主产黄金、白银,主矿区位于城门乡联盟村铁门坎。1988年,以南方省份首家采用的堆浸法选矿,成功地生产出成品金4克。1994年1月,兼并县办港口街镇丁家山金矿,更名为铁门坎金矿丁家山分矿,原铁门坎矿区更名为铁门坎金矿城门分矿。1995年10月,经市政府协调,铁门坎金矿城门分矿划归市矿冶总公司。1998年6月,九江恒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铁门坎金矿。1999年9月,九江恒鑫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续包。2003年10月铁门坎金矿以起价340万元拍卖采矿权,九江县金丰矿业公司以910万元的价格竞得采矿权。2003年12月,铁门坎金矿基本结束改制。2005年底,185名职工全部安置。
  江西华林特殊钢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开工建设,2004年7月竣工投产。总投资额1.3亿元,先期投资8080万元,公司占地面积12.5公顷,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其中车间建筑面积为4.2万平方米。一期年产3万吨模具钢达产达标年产值可达3亿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安排就业200人。2005年,有员工240人,完成产值8759.2万元,实现税收54.6万元。
  东风煤矿 1983年1月31日矿难后,大部分职工先后被安置到县属国有企业,县财政局每年拨款发放离退休职工工资和余下人员的部分生活费。1986年,为生产自救,煤矿先后组建碳酸钙厂、采石场、文化用品(粉笔)厂、糖厂,终因效益不佳而被迫停产。1989年4月,县政府批准将煤矿的流动资产5. 319万元,固定资产35. 7446万元转移给县织布厂。1994年11月,两条10千伏供电线路分别移交给新塘、涌泉乡。2002年12月,县财政局拨款49. 2368万元,对煤矿进行关闭处理。在册84人得到妥善安置。
  机械1986年,县乡两级机械工业企业有九江油泵修理厂、九江等离子喷涂厂、江洲食品机械厂等。1995年,机械制造及修理企业有九江油泵修理厂、九江电动喷雾器厂、九江等离子喷涂厂、九江给水设备厂、新洲垦殖场机管站、九江县五金厂、中外合资企业江西兆华钢管有限公司、江西自动化给水设备厂、双瑞机械配件加工厂、久凌给水设备厂、动力机械配件厂、江洲食品机械厂、黄老门内燃机配件厂、永安农机修造厂、马回岭镇农机厂、涌泉乡农机厂、城子镇农机厂等,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93.9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673.6万元,上缴税金94.1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934.1万元,从业人员1337人。2005年,全县机械行业工业企业有江西达成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九江吉祥机械有限公司、九江兰奇医疗器械设备厂、九江东盛制网有限公司、九江新平高机密冲压件有限公司、九江世纪节能设备有限公司、九江铁牛发动机有限公司等。
  九江油泵修理厂县属国营企业。址设九江市三里街70号,产品主要为油嘴、油泵及配件。1986年,有职工166人,厂区占地面积1. 53公顷,生产用建筑面积6058平方米,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9万元。2002年3月,企业实行改制,将全厂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经营性用地1万平方米),变现资金440万元用于企业改制。全厂272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
  江西达成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996年成立,2002年纳入沙城工业园管理。公司法人代表罗会超。主要生产给水设备和给水处理设备,拥有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6500万元。2005年,有职工55人,其中大专学历占总职工46%,完成工业产值398万元,纳税41.1万元,获全县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先进单位称号。
  九江吉祥机械有限公司 1998年6月成立,是在承包九江油泵修理厂滚轮体车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周鹤。公司产品主要以柴油机、油泵滚轮体为主,年产量100万套,产值600万元。2005年4月,由九江市三里街70号整体搬迁至九江县赛城湖九瑞路9公里处,占地0.4公顷,有职工60人。是年,滚轮体产品通过IS0 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九江东盛制网有限公司 2003年6月入驻沙城工业园,占地0. 67公顷,总投资200万元,同年12月建成投产,法人代表殷秀艺。公司生产大规格六角网、勾花网、箱形石笼、石垫等系列产品,丝网年产量180万平方米。2005年,有员工21人,完成生产总值169万元,上缴税收5.7万元。
  九江兰奇医疗器械设备厂 2002年8月入驻沙城工业园,占地0. 67公顷,总投资1000万元,2004年10月建成投产,法人代表袁南奇。主产腹腔手术器材,产品填补省内空白。2005年,有员工38人,完成生产总值288万元,上缴税收0.5万元。
  九江世纪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2003年8月落户沙城工业园,占地面积0. 69公顷,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136万元。2004年8月正式投产,主导产品为全自动中央热水机组、给水设备。2005年,有员工30人,实现产值98万元,交纳税金2.3万元。
  兆丰康体设备九江分公司 2004年10月入驻沙城工业园,乃台湾客商庄宪通投资兴办,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1. 65公顷,厂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2005年11月建成投产,主要生产健身器材,有员工41人,完成产值52万元,上缴税收1万元。
  化工、塑料1986年,全县化工企业有九江泡花碱厂、城门日用化工厂,新合化工厂,生产泡花碱、无水氟化氢、无机颜料、护肤品、磷肥等。塑料工业有九江县水电局下属九江县塑料灯具厂,生产聚乙烯日用制品和塑料灯具。1995年,全县有化工企业8家,塑料企业5家,分别为九江京九化工厂、九江县精细化工厂、九江县东太化学有限公司、九江县新合化工厂、九江县化工厂、九江县长凯实业有限公司、九江泡花碱厂、九江浔汉油膏厂和九江县新合塑料厂、白华塑料编织厂、九江县垫材厂、九江县民政塑料厂、九江县工艺美术厂,年产硅酸钠4000吨、农用化肥3600吨、合成洗涤剂160吨、粘合剂63吨、肥皂3吨、聚氨酯塑料30吨、塑料制品333吨,产值759.3万元,销售收入753.5万元,上缴税金49.8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值472.5万元,从业人员455人。2001、2002年,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九江兴汇源日化有限公司和九江和田化工有限公司。
  九江京九化工厂1993年6月组建,址设县城庐山东路,主导产品为耐辐射聚丙烯,该项目列入江西省1993年国家星火计划。初期与县建材厂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资产、核算独立。1994年7月,建材厂被水泥厂兼并,京九化工厂独立,并成立九江京九高新医药制品有限公司,与京九化工厂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与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生产耐辐射聚丙烯。1995年6月,因企业规模、资金、市场诸多因素限制而全面停产。1998年10月,县法院裁定京九化工厂破产,经县政府组成清算小组进驻清算,京九厂占地1. 165公顷,建筑面积1357. 73平方米,资产总值197. 44万元,净资产- 372. 92万元。1999年6月,法院终结破产程序。2000年4月,九江市三有实业有限公司与京九厂清算小组签署协议,原京九厂让售土地0. 469公顷和该土地上所有房屋、绿化苗木、水电设施(含200千伏安变压器1台),转让金100万元,分期付款。2002年1月,开始进行改制,2003年6月改制结束,原京九化工厂55名职工得到安置。
  九江东太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1995年6月,九江柯电集团公司向涛涌与县味精厂合资成立,先期生产高效缩涤霸洗衣粉,因市场销路不畅,导致经营严重亏损,后改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合偏硅酸钠陶瓷解胶剂,产品畅销国内外。 九江和田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龚桂江。2002年3月,购九江造纸厂生产区,投入固定资产1000万元,生产医药中间体一吡唑。设计年生产能力30吨,产值3000万元。2005年,建成试产。
  九江兴汇源日化有限公司 2001年2月,由厦门三圈日化有限公司与香港鑫永源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址设县城双瑞路6支巷,主要生产驱蚊系列产品。公司拥有总资产1000万元,占地面积2公顷,具备年生产25万箱盘式蚊香生产能力。生产的“青蛙牌”蚊香,已通过IS0 9001:2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福建省著名商标。2004年,完成工业产值2304.9万元,实现利税119.4万元。2005年,有工人94人,完成产值658万元,实现税利26.3万元。
  九江泡花碱厂坐落县城柴桑大道北端,属沙河乡办企业。主要从事泡花碱(又名水玻璃)系列产品生产。20世纪90年代前后,年生产量5000吨,年创产值300万元,利税40万元。1995年,有职工60人,固定资产69.8万元。主要设备有锅炉1台,生产流水线3条,流动资金120万元,是全县乡镇企业税收大户。连续5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1989年,获市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称号。1990年,被晋升为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1991年6月,获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证书。同年,分别又获省标准局颁发的“标准化验收合格企业”和省计量局颁发的“计量验收合格企业”。1992年,厂长胡克定分别被共青团江西省委、江西省乡镇企业管理局授予“优秀青年”、“乡镇企业家”称号。1995年后,因经营不善,企业停产。
  包装1986年,全县包装企业仅沙河街镇办江西省九江县纸塑包装厂,生产纸箱。1995年,有职工29人,企业生产厂房面积41万平方米,年末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原价14万元。2002 -2005年,县工业园先后引资兴建九江高新金属包装有限公司、九江大唐实业有限公司、九江博莱彩印包装公司等3家包装企业。2004年,包装企业从业人员165人,完成产值1377.5万元,实现利润139万元,上缴税收7.3万元。2005年,实现产值1146.8万元,上缴税收27.9万元。
  九江博莱彩印包装有限公司为生产型股份制企业,2003年5月,落户九江县沙城工业园。公司注册资金110万元,项目总投资480万元,占地1. 04公顷,生产厂房1500平方米。公司有印刷、包装完整生产线一条,能彩色印刷各种不同规格印刷品和生产各种不同规格的包装品,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同年11月投产。2004年,有员工39名,实现产值230.8万元,实现利润16万元,上缴税收1. 02万元。2005年,有员工24人,实现产值289万元,上缴税收7.9万元。
  九江大唐实业有限公司 2002年,由福建厦门市建利佳(制罐)实业有限公司组建,投资1000多万元,在县工业园征地1.5公顷,新建34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两幢,引进国内一流先进制罐设备,建立金属制罐生产线5条,制盖生产线3条,为江西省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生产能力最强的生产工业用罐及其他金属包装容器专业制罐公司。公司生产的各种开关和各种规格方罐、圆罐、手提桶产品,适用于油漆、涂料、润滑油、酒类、油墨、种子、食品等领域的产品包装。公司已和“雅客”食品,和“三棵树”、“金日”、“仕达力”油漆涂料等著名品牌建立合作关系。公司法人代表唐赣元。2004年,有员工7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30万元,实现利润86万元,上缴税收2万元。2005年,有员工37人,完成产值845万元,上缴税收7.2万元。
  九江高新金属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2003年入驻沙城工业园,占地0. 67公顷,总投资600万元,2003年10月建成投产,主产金属包装机械,法人代表吴高炉。2003年,完成产值300万元,上缴税收12万元。2004年,有员工54人,实现产值316.7万元,利润37万元,上缴税收4.28万元。2005年,有员工40人,完成产值420万元,上缴税收12.8万元。
  电子1999年底,江西思达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县沙城工业园,电子工业在域内兴起。2002 - 2003年,江西创银科技有限公司、九江智想科技有限公司、九江佳晖塑胶电子有限公司先后落户沙城工业园。2004年,电子企业从业人员558人,完成工业产值15695.2万元,实现利润225万元,上缴税收225. 15万元。2005年完成产值14073.7万元,上缴税收247.8万元。
  江西思达电子有限公司 1999年底,在沙河乡石门村胡围墙北建成投产,隶属于思达集团深圳思达仪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人健。总投资400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拥有自动化SMT车间1个,功能齐备的流水线8条,可容纳4300台电度表高温老化室两间,年产各类电能表200万只,产品有单、三相电子无功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集中抄表系统及载波表等。2000年5月12日,公司通过英国BSI公司IS0 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1年11月,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产品远销南美、南非、北非、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有从业人员12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7277.5万元,实现利税206.8万元。
  江西创银科技有限公司 2001年入驻沙城工业园,由(香港)天轮有限公司和深圳意百达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称江西意百达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改现名,法人代表王功勇。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际投资8000万元,建成互感器生产线、SMT生产线和IC卡智能预付费水表生产线各1条。可年产互感器2500万只左右。2005年,有员工20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5946.2万元,实现利税31.8万元。
  九江市佳晖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2003年6月,进驻沙城工业园,法人代表王伟。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3公顷,从事塑胶、五金制品及电声元器件生产、加工、销售(扬声器)。2004年3月,建成投产,有从业人员145人,当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实现利润62万元,上缴税收5921. 18元。2005年,有员工120人,实现产值850万元,上缴税收9.2万元。
  制药1986年,县内有县药材公司药材加工厂,加工中药材;县人民医院制剂室,配制西药输液和小针剂,中药制片剂、冲剂、汤剂和蜜丸。1999年,江西博莱大药厂落户县境,填补县内动物药品制造工业空白。
  江西博莱大药厂 1999年,在县城岳母墓旁创办九江市民牌动物药品厂,2000年又成立九江市邦尼药业有限公司,启动双品牌战略。2002年9月,在沙城工业园内新辟厂区,项目总投资1.7亿元,其中一期投资5000万元,第二期投资1.2亿元。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道路面积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28000平方米,绿化率达64%,建有包括水针、活疫苗等9条自动化生产线。2003年10月18日,九江市民牌动物药品厂更名“江西博莱大药厂”,并迁人工业园。大药厂、公司两块牌子并存。生产兽药和生物品两大系列、100多个品种。2004年3月,通过农业部兽药GMP认证。产品销售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已逐步形成省、地(市)县、镇4个层面的立体型市场网络。2005年,有员工38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754. 93元,实现利税29.6万元。法人代表唐进波。
  皮革1986年,县内有皮革、毛皮制品企业3家,产品销售收入19.3万元,税金1万元,固定资产原值6.9万元。1995年,有县皮革厂和港口街皮革厂两家生产皮鞋、皮箱等产品。2005年,皮革、毛皮企业均因市场竞争,或停产、改制而自行转行。
  九江县皮革厂县办集体企业,隶属原县二轻局。在县城庐山西路和双瑞路一支巷建有皮鞋车间、皮箱车间和1个门市部。1986年,有职工40人,生产皮鞋4800双、皮箱1500只,产值14.3万元,销售收入13.8万元。1990年,与县人民医院合作研究药物保健鞋。1991年,通过省级鉴定。1995年,生产皮鞋4500双、皮箱3000只,实现产值25万元,税收1. 25万元。1995年后,个体私营皮革制品业兴起,县皮革厂停产,2003年底,企业改制撤销。
  车船修造1986年,全县有车船修造企业4家,分别为县办九江县汽车修理厂、九江县船运公司船舶修造厂;村办永安乡爱国村造船厂和船舶修造厂。共有职工162人。1995年,全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修理企业发展到8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9. 63万元,固定资产原价174.5万元,利税总额9.3万元。主要企业有九江县汽车修理厂、九江县粮油机械修理厂,国营九江县赛城湖汽车修理厂、九江县狮子镇汽车修理厂、九江县农用车辆厂等。至2005年,全县车船修造企业或停产关闭或改制转为私人经营。
  九江县汽车修配厂县交通局下属国营企业。1986年,厂地处东风村5组,占地面积1公顷。全厂有职工97人,其中技术工人20多人,拥有生产车间1000多平方米,机器设备30多台,实行供销、修理一条龙服务,工种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车辆维修从二保、三保到大修均不须出厂门。年送检车辆200余台,年生产总值60多万元,配件销售30多万元。1993年,为开拓修理市场,厂址搬迁至庐山大道57号,占地0. 27公顷,新建办公楼200平方米,生产车间600平方米。1997年7月,企业实行股份制,参股人员20多人,未购股人员54人,按改制要求移交人才中心。1998年,投资2万元,增加汽车举升机、砂轮机等修理设备。2000年,企业停产,场地出租给私人经营。
  九江县农用车辆厂1995年,县汽运公司租用木螺钉厂车间,成立九江县农用车辆厂,县汽运公司经理任厂长。是年,车辆厂制造出浔阳牌农用车,获省科委科技创新金奖。产品远销安徽、浙江、海南等省份。县城用浔阳牌农用车4台开通公交车,后增至16台,填补县城公交空白。1996年,农用车辆厂与汽运公司正式分开,有员工18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工10人、普工5人。1997年,企业停产。原汽运公司选派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及设备,回属汽运公司,临时顾请的技工,全部辞退。
  电力县内电力仅输变电工程。1986年,设九江供电局沙河分局。1999年10月,按省、市电力局要求,正式成立九江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局),两块牌子一班人马。11月,接受原九江锁江楼发电厂分流人员119人(含退休50人),人员由原64人增至183人。2005年,公司(局)内部成立5部1室,即安全生产部、电力营销部、人力资源部、财务监督部、思想政治部和局长办公室,并在原九江锁江楼发电厂基地成立综合办公室。
  1986年,全县有35千伏变电站3所,总变电容量2.1万千伏安,其中沙河变电站7800千伏安,洗心桥变电站8200千伏安,江洲变电站5000千伏安。低压供电变压器109台,总容量18130千伏安,年供电量880余万度。1988年,建黄老门变电站,装有变压器2台,容量共520千伏安。1991年,沙河新建110千伏变电站竣工投入运行,装有变压器1台20000千伏安;2001年,新增1台20000千伏安变压器。1994年,建永安变电站,装变压器2台,变电容量4150千伏安。1995年,建新合变电站,装变压器2台,变电容量5150千伏安。1999 - 2003年,经过电网改造,港口变电站(原洗心桥变电站),装有5000千伏安变压器2台,变电容量达10000千伏安;江洲变电站装有变压器2台,变电容量5150千伏安。改造后的10千伏、0.4千伏配电线路供电半径基本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电网功率有所提高,高、低压线损普遍下降,到户农村电价降至0. 56元/千瓦小时。2005年,全县变电站6座,总变电容量69650千伏安,用户专用变电站3座,装机容量29400千伏安,10千伏供电线路640千米,0.4千伏供电线路1135千米,年售电量137821887千瓦小时。
  第三节经济效益主要产品产量1986年,工业产品主要有水泥、水泥电杆、机砖、油毡、味精、饮料酒、糕点、机制纸及纸板、皮棉加工、棉布、服装、家具、中小农具、农机配件、塑料制品、羽绒制品、皮鞋、硅酸钠和钢质民用货船等。1987 - 1990年,全县工业重点放在新上项目的配套和达产达标上。1994年,首次引进中外合资企业九江协利水泥厂,新增“九融”牌水泥品牌,年产普通硅酸盐425#水泥8.8万吨;九江县饲料厂、江西柴桑酒厂分别新增颗粒饲料和“五柳春”牌酒产品,两产品均为省、部优质产品。1999年,新增江西思达电子有限公司单三相电子式电能表、单三相电子式预付电费电能表及其营业系统、单三相电子式多费率电能表、三相电子式无功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集中抄表系统及载波表等产品,年产各种电能表200万只。2001年,新增江西意百达科技公司( 2004年更名创银科技公司)互感器、SMT和IC卡智能预付费水表等产品,年产互感器2500万只。2002年,新增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赤芝冲饮片、鹿角灵芝草、茶树菇、鸡腿菇、草菇、姬菇、滑子菇、姬松茸、小竹笋等60多个品种;新增江西博莱大药厂兽药和生物品两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水针、粉针、片剂、药剂、口服液、颗粒剂、中药提取、灭活疫苗、活疫苗等;新增九江双龙特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高级碳化硅棚板产品,年销售额达800万元;新增江西达成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冷设备产品,年产值500万元;九江大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工业用罐及其他金属包装容器,各种规格的方罐、圆罐、手提桶,适用于油漆、涂料、润滑油、酒类、油墨、种子、食品等产品包装。2004年,新增九江东盛制网有限公司六角网、勾花网、箱型石笼、石垫等系列产品,丝网年产量180万平方米;九江匡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生产的电缆电线,九江茂盛线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种铜线;九江智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脑鼠标、水泥砖;九江兰奇医疗器械设备厂生产的腹腔手术器材;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鑫山”牌P.032.5、P.042.5、P.052.5标号回转窑普通硅酸盐水泥。2005年,新增九江丰华休闲椅制品厂生产的休闲椅系列产品;九江益中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钽粉、钽丝、钽条、碳化钽、碳化钽铌固溶体、铌条、铌铁及铌酸锂、钽酸锂单品等钽铌系列产品,其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军工、通信、彩电、汽车、冶金、磁性材料等多个领域;九江日照美佳食品分公司生产的农、水加工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盟、美国等地;兆丰康体设备九江分公司生产的健身器材,销往武汉、南京等地。
  工业总产值 198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9138万元,占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15180.9万元的60. 19%,比1985年增长70. 04%。1987 -1994年,经过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整顿和招商引资,域内工业产值持续稳定增长。1988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2683万元,比1986年增长38. 79%;199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比1988年增长1. 14倍;199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4亿元,比1991年增长59. 66%,199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7. 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比1986年增长6.86倍。1995年始,引进外资私营企业落户县工业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国营(集体)企业逐渐萎缩,民营企业发展势头逐渐强盛,全县工业产值由逐渐萎缩到迅速振兴。至2005年,落户县城工业园区的民营企业45家。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6100万元,比1986年和1994年分别增长16. 08倍、1.17倍。
  [=此处为表格(1986-200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统计)=] 第四节经营管理管理体制 1986年,县办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企业基层工作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精神,均实行厂长负责制,建立以厂长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1988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使厂长负责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确立厂长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对企业的各项建设负全面责任,行使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1990 - 1995年,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自主、独立核算的法人。同时,坚持抓大放小,扶优限劣,扩增拳头产品,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1993年,九江水泥厂经产权制度的改革,经济效益列全市工业企业第九位,列建材企业第一位。2000年,全县国营、集体企业全面进行改制,改制后凡承包、租赁或重组仍在生产经营的企业,其管理由承包经营业主自理。
  质量管理1986年始,县属各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传统产品经济管理模式,实行质量第一管理理念,设立质检股和班组质检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国家标准体系、质量认证的申报。九江水泥厂、九江市赤湖啤酒厂、九江县印刷厂、九江县皮革厂、九江电动喷雾器厂、江西彩虹灯具厂、九江轴承厂、九江等离子喷涂厂等190家各类企业,均实行“质量否决权”制,坚持产品质量未达标不验收、不出厂,并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九江水泥厂生产的“九江牌”普通硅酸盐水泥,连续10年保持省优称号,水泥出厂合格率、富裕标号合格率年年为100%,1998年被评为省优免检产品。九江县自来水厂质检室坚持3天1次水源水质检测,1日1次供水水质检测。九江电动喷雾器厂制定从原材料入库到生产成品出厂一整套质量标准,凡15项156条,1991年2月,生产的JDP-2型手持式电动喷雾器和JDP-3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等产品,参加全国第二届轻工博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听取厂长杜义华介绍生产情况和产品质量。九江制衣厂坚持质量标准,产品销路畅通,1989年被省乡镇企业局授予“江西省乡镇一级企业”,1992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最佳乡镇企业”。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菌菇系列产品,均按CCIB出口标准和食品CMP标准生产加工,其加工工艺获国家专利,2002 - 2005年,先后被省政府和市政府分别授予“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百强民营企业”等称号。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达标年”活动,优质产品不断涌现,主要有达成集团开发的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兴汇源公司生产的“青蛙牌”蚊香,思达公司生产的电子系列产品,博莱公司生产的兽药、生物两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等。
  生产经营管理1986年,县工业主管部门根据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向企业下达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包括工业产值、主要产品产量、利润、产品成本、销售收入、税金、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要物质消耗、主要产品质量等,企业根据计划将指标分解到车间、班组,年底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在常规管理上,各企业坚持生产调度制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直属各企业在政府每年下达的指导性计划的指导下,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企业管理。1988年,九江水泥厂实行职工收入与产量、质量、消耗、安全四大指标挂钩,并制定一整套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具体规定,使企业效益逐年提高。是年,水泥产量由1986年5万吨增至8万吨;1994年和1995年,产量均超14万吨,税利超千万元,成为域内纳税大户。1993年,县属各工业企业均实行“定岗、定工资、定人员,工资与安全、质量挂钩”的企业管理办法,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稳步提高。1994年,全县工业企业总产值达7. 18亿元,创历史最高年。后因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监督不够,缺乏相应的风险制约机制及配套措施,工业产品产量仍然在低跑线上徘徊。
  1986年,乡镇集体企业推行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乡镇对企业实行定产值、定利润、定工资总额、定上交税利,并制定相应的奖赔办法;企业对职工实行定出勤、定工作量、定工资等,实行超奖欠赔。1993年,在乡镇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独立经营,按股分红,自负盈亏。1995年,全县乡镇集体企业107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02个,年末职工人数3784人。
  企业改制 1986年,县内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整体竞争能力。1987年,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公开招聘厂长(经理)。全县先后有24家工交企业实行公开招标,具体由投标人提出标书、自设标底,制定治厂方针,通过县体改委审查、筛选,确定几位有竞选能力的人,公开发表演说、进行答辩,由评委打分,得最高分者中标。县经贸委系统10家企业,除已关闭停产的东风煤矿外,全部进行公开招标,占全县招标总数的41. 67%。县二轻系统有赣北木材厂、九江油毡厂、九江县服装厂、九江县家具厂、电动喷雾器厂、九江县五金厂6家企业实行招标,占全县招标总数的25%。中标者有原企业厂长、副厂长,也有外单位人员。经过1-2年的生产经营,全县招标承包的企业生产经营仍未见转机,最终承包人都先后提出辞呈,经审计部门审计后中止承包。
  1997年4月,县委、县政府制订《关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县党发[199719号),对县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以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改制。改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本企业职工(含离退休、内退职工)每人认购不得少于4股基本股(每股1000元)。对不愿认股、购股或不愿在改制后企业工作的职工,不按有关规定向企业缴纳各种保险金(包括集体和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及管理费,改制后的企业将人员档案一律移交县人才交流中心或技术工人交流中心管理。改制后的企业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此次改制因时机不成熟,机制不健全,改制后的企业又陆续退还职工所购股份股金。
  2001年5月,县委、县政府为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企业产权转让和资产重组,盘活资产存量,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制订《关于全面推行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县党发[2001)13号),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以置换职工身份为突破口,以国退民进为重点,以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为目的的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启动。至2005年,全县91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工作的69家,占改制面的75. 8qo,正在改制企业4家,占改制面的4.4%,尚未启动改制的企业有18家,占改制面的19.8%。全县国有(集体)企业职工10062人,已安置6843人,占总职工人数的68%。其中进入社保2689人,身份置换4154人。改制企业共出售产权6200万元,其中用于职工安置4800万元,归还银行债务及其他费用1400万元。核销金融部门债务7429万元。
  第五节工业园区建设园区管理 2001年8月,县委、县人民政府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昌九工业走廊,工业强省,率先崛起”的战略部署,在县城东兴建“沙城工业园区”。园区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规划绘制,总体规划面积666.7公顷。采取分期开发,滚动发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开发方式,按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将园区建成具有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产业、一流服务的新型花园式工业新区。
  按照县委、县政府制订的“服务、开放、工业兴县”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着重引进名、优、特、新产品项目,大力扶持龙头产业,培育园区产业链。2005年,园区已初步形成电子业、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制药业、建材业、包装业6大龙头产业。这些产业和项目的共同特点是“占地少、产业优、见效快”,园区管委会严格按照投资密度控制项目用地面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回报率;注重国家产业政策,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引进高科技项目,打造品牌和名牌,提升园区档次,仙客来公司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并通过IS0 9001质量体系认证,思达公司、创银公司产品主要是出口创汇,江西博莱大药厂一次性通过农业部GMP验收;工业园管委会为人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限时承诺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使所有项目进园快、报批快、建设快、见效快,焕宝服饰、欧力克服饰从签约到投产仅用4个月时间,博莱药、华林钢等大项目建设期限也未超过1年。
  基础设施建设2001 - 2004年,共投入开发资金8425万元,其中土地经营2038万元,招商引资2618万元,财政支付3769万元,开发土地面积86. 67公顷。2005年,共投入开发资金8418万元,其中土地经营5325万元,招商引资1482万元,财政支付1611万元。投入开发资金主要用于园区“三通一平”(水、电、路通,厂区土地平整)建设,其中,投资1023万元,平整土地184公顷;投资443万元,修通水泥道路面积50360平方米;投资6352万元,完成绿化、亮化、下水道、自来水、征地等项工程;投资600万元,兴建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
  入园企业与生产经营效益2002 - 2005年,园区共签约工业项目118个,协议资金34.3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7个,即华林特殊钢1.3亿元,智盛纺织1.1亿元,鑫山水泥3.3亿元,博莱集团3.3亿元,益中有色金属1亿元,宏源纺织1亿元,江西京九软件科教项目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建成投产企业45家,正在筹建项目20家。2004年,园区销售收入4.9亿元,同比增长133%,上缴税金1588万元,同比增长61%,安置就业4755人。2005年,园区实现产值9. 38亿元,同比增长91. 43%,上缴税收2882.9万元,同比增长81. 54%,安置就业6520人。
  附:驻县工业企业简介 1986年,驻县中央、省、市属工业企业共7家。其中,中央属企业1家,即铁道部四局第五工程处;省属企业3家,即省棉花研究所综合厂、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机修厂,南昌钢铁厂住岭采石矿;市属企业3家,即九江铜硫矿、九江赤湖啤酒厂、九江轴承厂。除铁五处和南钢住岭采石矿外,余5家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7.2万元。2005年,驻县中央、省、市企业7家,即铁五处机械化工程分公司、省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省地矿局九一六大队、南钢住岭石灰石矿、九江矿冶总公司、九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九江轴承厂。
  铁四局第五工程公司机械化工程分公司中央属驻县企业。1986年,铁四局第五工程处承担大(冶)沙(河)铁路线建设工程,处机关设县文化宫南侧当时规划广场用地上。处下属第三工程段、材料场、机械筑路段、机械修配厂等分设在沙河街镇东风村5组、7组、6组和县商业局职工学校基地等处。共有干部、工人1200人常驻县城。1989年,大沙线贯通,处机关迁庐山区九江火车站东南处。1992年,京九线开工建设,处下属三段、机筑段等单位,逐渐迁往九江市城区。1996年,铁五处机械设备租赁中心将铁三段原县城柴桑大道火车站旁基址,作生产、生活基地。2004年,机械设备租赁中心更名机械化工程分公司。2005年,机械化工程分公司,有员工220人(正式职工185人,聘用35人),有38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7人。拥有机械设备333台(套),其中有德国ITC3112H3隧道挖装机、美国犬特966F装载机、日本小松PC400挖掘机等国外先进设备。公司有固定资产1. 35亿元。是年,租赁产值828万元,实现利润212万元。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城门山铜矿省属驻县企业。1986年4月26日,国家计委将江西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列入第7个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计划。1990年12月14日,国家计委批准城门山铜硫矿建设立项。1991年3月18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城门山铜硫矿建设前期领导小组,行使公司建设指挥部职权,全面负责城门山铜硫矿的前期准备和施工准备工作。1995年2月13日,成立中共江西铜业公司城门山铜矿委员会,组建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加强对前期准备工作和基建工作领导。1997年1月18日,城门山铜矿举行起步工程全面建设开工典礼。1999年10月1日,城门山铜矿1200T/D起步规模恢复建设。2000年7月1日,投料试车。2002年6月7日,城门山铜矿采矿场成立。是年,城门山铜矿采选日平均处理矿石1115.6吨,最高日处理矿石达1547.1吨,生产能力基本达到设计规模。2003年,首次实现内部利润1350万元。2004年10月28日,提前完成年内部利润3400万元。2005年完成内部利润8834. 86万元。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省属驻县企业。1992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六大队机关由赛阳迁至县城沙河街冷水路原九一六大队一分队驻地。占地面积18.5公顷,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大队下设地质勘查开发院、赣北地质工程勘察院等,从事赣北地区湖口、彭泽、都昌、星子、九江等县地质矿产调查与勘探、物化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制图、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工程勘察、找水成井等工程。2002年11月,经建设部核准,赣北地质工程勘察院资质由专业类岩土工程施工乙级升为甲级,由该院施工的江西星火化工厂、九江化纤厂、三峡大坝排水工程等地质勘察项目获省部级优秀工程奖。先后为国家提交大中型规模的矿产基地23个,获省部级以上的成果奖和优秀奖38项。王达忠、何成敏、汪石林3位高级工程师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5年,有职工1304人,其中在职765人,离退休539人。
  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住岭石灰石矿省属驻县企业。址设狮子镇住岭村,占地面积36. 86公顷,在县城设有沙城铁路管理站,占地面积0. 83公顷,有两台机车来往于矿区至县城。1986年初,在矿区内新建一座0.5吨电弧炉生产电石、硅铁、锰铁和一座1 13立方米石灰窑生产石灰。至1994年,共生产石灰石50万吨、电石892吨、硅铁666砘、锰铁938吨、石灰12700吨。1996年,矿石开采进入夹层废石地段,矿山经济严重滑坡。1998年,扩建5座石灰窑,向矿石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2004年9月22日,动工新建一座22米高、最大直径5.5米的大型节能石灰窑,次年1月6日竣工点火生产。1986 - 2005年,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480万元。2005年,有正式职工36人,临时工71人。
  九江矿冶总公司市属驻县企业。1992年11月成立,为正处级全民所有制经济实体,下辖九江铜硫矿和九江铁门坎铜金矿。九江铜硫矿位于港口街镇境内的九瑞公路26千米处,1992年实现产值1020. 12万元,销售收入1123. 96万元,利税172. 3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5180元/人,为建矿初期的20倍。1984年至1992年,累计上缴国家税利1500万元。九江铁门坎铜金矿位于城门乡境内的赛城湖畔,1988年7月,九江市计委批准立项,1989年3月20日破土动工,1995年10月县铁门坎金矿城门分矿建制转入九江矿冶总公司。截至2004年,九江矿冶总公司累计投入近亿元资金,完成铁门坎露天采场剥离600万立方米,建成长600米、宽450米、深80米、采矿规模1000T/D的国内少有的湖底露天采场,累计开采矿石80多万吨,销售收入3亿多元,上交税利3000多万元。2005年,有总资产近亿元,职工近千人。法人代表高崇峰。
  九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市属驻县企业。1986年,称九江市赤湖啤酒厂,1997年改称九江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洪许泉。址设城子镇彭湾村,占地面积5公顷。1986年,进行3期扩建,采用露天发酵技术,新增大发酵罐(100吨/个)1个。1990年,年产量突破万吨大关。1995年,新增一条5万吨灌装生产线糖化设施配套,产量突破2万吨。1999年,进行5期技改,引进一条1.6万瓶重庆生产灌装线,糖化新增两锅一糟,扩大仓储,使整体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2005年,有职工69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68人,企业总资产1. 2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503万元,实现利税101.1万元。
  九江轴承厂市属驻县企业。隶属九江市机械电子集团公司(原九江市机械工业局),是原机械工业部定点生产推力球轴承的专业化工厂。址设沙河街镇双瑞路21号,占地面积2.1公顷,法人代表周仕怀。1987年,产品出口德国、泰国、巴基斯坦、意大利、韩国、尼泊尔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出口量为66.7万套,创汇50万美元。1988年度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产品8106、8204轴承连续多年获省优、部优产品。产品销售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108家经营公司和131家配套厂家。1993年,实现产量143. 66万套、产值879. 48万元、税利86.9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9393. 85元/人,均为历史最高年。1997年底,因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滑坡,生产经营活动全面停止,职工全员下岗。2005年,有下岗职工42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8人。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