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经济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423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业经济体制
分类号: F302.2
页数: 2
摘要: 1986年后,全县农村继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按人口、劳力承包到户,联产计酬。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性质不变。承包户只享有使用权,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葬坟、建房等)或买卖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到1992年,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已连续运转十多年,因嫁、娶、生、丧、升学、外迁等变化,派生出人口与承包耕地矛盾。县委、县政府针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粮区选择2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推广山东省平度地区“两田制”(按人分口粮田,按劳分责任田)以求缓解矛盾,稳定承包关系。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要求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提出在原定的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明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人地矛盾突出的可根据“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作适当的局部调整。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政策

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1986年后,全县农村继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按人口、劳力承包到户,联产计酬。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性质不变。承包户只享有使用权,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用途(葬坟、建房等)或买卖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到1992年,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已连续运转十多年,因嫁、娶、生、丧、升学、外迁等变化,派生出人口与承包耕地矛盾。县委、县政府针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粮区选择2个村民小组进行试点,推广山东省平度地区“两田制”(按人分口粮田,按劳分责任田)以求缓解矛盾,稳定承包关系。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要求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提出在原定的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明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人地矛盾突出的可根据“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作适当的局部调整。1994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停止“两田制”在县内的试点和推广。在完善第一轮土地承包基础上,全面稳步开展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全县抽调百余名机关干部,组成18个工作组,由县“五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分赴各乡(镇、场)重点向农民宣讲党和政府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方针、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公示,坚持土地权属集体所有原则不动摇,农户土地承包期使用政策不动摇,小调整,大稳定,不准打乱重分的原则不动摇。同时,对少数农户私自买卖土地,在承包地建房、葬坟等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处。分别给予拆屋还田和罚款处理。1998年,全县在深入开展土地承包整顿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公证、公开的原则,采取调查摸底,核实登记,张榜公布程序,向全县58872户土地承包户,颁发了国家制发的“九江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从而安定了民心,稳定和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专业户联产承包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一些人少劳多户及农村能人,为寻求发展空间,闯出一条规模生产或特色产品、高商品率产品生产的专业户联产承包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转让、转包、互换、联营、出租等方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到2005年底,全县有各类专业户6379家。
  林业专业户马回岭乡自1984年排山村熊振义、熊前义、熊火应等几名老党员率先与村签订70公顷荒山造林承包合同,拉开专业户联产承包荒山造林序幕后,至1986年,全乡林业专业户发展到186户,承包荒山造林面积930公顷,户均5公顷。榜样的力量带动了全县,到2005年,全县有承包荒山造林面积7公顷以上的专业户345家。其中,马回岭镇秀峰村熊佑华单户承包营造生态林16.6公顷,新塘乡前进村6组农民李红全个人承包荒山14.7公顷营造大面积生态林、四华村19组农民魏亚宗承包36.7公顷退耕还林地营造生态与经济林,被誉为全县造林专业户的典范。
  种粮专业户 2005年,全县种粮专业户有1174户,承包面积1112. 74公顷,占全县耕地总面积6. 68%。其中,港口街镇富塘村种粮大户周升贵、余香杰承包开发107公顷湖田,年售商品粮食600余吨,获纯利40余万元,成为赣北种粮首富。
  果业专业户 2005年,全县果业专业户有375户,承包开发荒坡地,建设标准果园1504公顷。其中,户平开发果园8 - 25公顷的果业大户136户。城门乡果业大户徐平,在立新村承包27公顷荒坡地栽植早熟梨,其中有7公顷早熟梨已开始挂果,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新合镇利民村妇女主任刘艳萍种植0. 34公顷早熟梨,年纯收入2万余元,供养两名子女上大学。新塘乡胡桥村曾纪订开发荒坡,建设标准果园8.7公顷,全部栽种早熟梨。
  食用菌种植专业户 2005年,全县食用菌种植专业户有2125户,种植面积300公顷,户均0. 14公顷,户均年纯收入3500元。沙河街镇东方红村农民潘新华是1986年前开始从事食用菌生产,1994年用种植食用菌积累的10多万元资金,投资创办江西省仙客来生物科学有限公司,2003年创利税221.5万元。跻身于首批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潘新华成为远近闻名的昔日专业户,今朝企业家。
  养殖专业户 2005年,全县养殖专业户有2211户。其中,养猪专业户2000户,年饲养量百头以上大户203户;年饲养家禽200羽以上的专业户25家;养羊专业户85户;养兔专业户90户;养鹌鹑专业户3户;养奶牛专业户1家;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户7户。
  蔬菜专业户 2005,全县专业户种植蔬菜面积达6247公顷,其中大棚蔬菜面积1667公顷。主要分布在永安乡、赛城湖场、江洲镇、沙河街镇等地。
  花卉种苗专业户 2003年,全县种苗经营户104家、500余人,其中由林业局办理经营许可证的有51家。年经营种子400 - 500吨,花卉苗木2000万株,品种400余个。
  土地流转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出现小规模生产经营与现代化农业失衡。分散、小规模、低水平的家庭联产经营体制,多数生产成本高,规模效益差,税费负担重,存在农业增产不增收矛盾。农民普遍反映种田能糊口,致富靠打工。致使全县80%青壮年农民离土离乡,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留下老人与妇女在家种田,弃耕抛荒现象显露。2002年,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流转工作的通知》,制订《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流转工作意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种养大户或投资商开发,确保开发连续性一定30年不变,杜绝承包者搞掠夺性生产,并对流转大户实行优惠政策。流转形式有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联营、股份和委托经营等。据2004年5月,县委办公室和农工部调查统计,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112. 74公顷、占耕地总面积6. 860-/0,流转农户11745户、占全县总农户17.5%。至2005年底,全县耕地流转面积1729. 67公顷,占总耕地10. 74%;流转农户7940户,占总农户12.9%。除耕地外,全县山林流转面积430.5公顷,占全县山林总面积2.3%;水面流转1324.4公顷,占全县水面11.2%。土地流转形式,散户承包或邻居亲友代耕型约占承租户85%,大户承包或联户承包占go-/o,余为以专业合作社组织和退休干部、下岗工人承包,以及外商投资从事农业项目开发。土地流转工作朝着科学有序、操作规范方向发展。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空间,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投入机制的多元化,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九江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经九江县志全体编撰人员辛勤工作,历时六年,《九江县志(1986~2005)》终于付梓了。该志全面、忠实地记录了九江县二十年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九江县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