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置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浔阳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858
颗粒名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分类号: D63
页数: 14
摘要: 浔阳初称寻阳,本为县名,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地处寻水之北而得名。至东晋末被撤销,隋初复袭用,旋即又改称。《史记·武帝纪》有“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的记载。两汉时,寻阳县属庐江郡,《汉书·地理志》庐江郡条下云:“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三国时孙权“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西晋又划归庐江郡,再改隶寻阳郡。至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建置区划

内容

浔阳初称寻阳,本为县名,西汉高祖六年(前201)置,地处寻水之北而得名。至东晋末被撤销,隋初复袭用,旋即又改称。《史记·武帝纪》有“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彭蠡,祀其名山川”的记载。两汉时,寻阳县属庐江郡,《汉书·地理志》庐江郡条下云:“寻阳,《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为大江”。三国时孙权“以武昌、下雉、寻阳、阳新、柴桑、沙羡六县为武昌郡”,西晋又划归庐江郡,再改隶寻阳郡。至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省寻阳县人柴桑县,寻阳县故城在今湖北黄梅县境。
  又有郡名亦称寻阳,西晋末置。《晋书·地理下》载:“永兴元年(304),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置寻阳郡,属江州”。历宋、齐、梁、陈,至隋“平陈郡废”(《隋书·地理志》)。故治址据考证,距今龙开河西南方向8千米,坐落在八里湖滩。
  隋代亦设寻阳县,但存在时间很短,《隋书·地理志》九江郡条云:“平陈,郡废,又废汝南、柴桑二县,立寻阳县,十八年(598)改日彭蠡”,大业初又改名湓城,故址在今九江市区。历史上两次以“寻阳”名县,一次名郡,连续使用近800年之久。
  把汉晋六朝时的地名“寻阳”改为“浔阳”,肇始于唐代。《新唐书·地理五》称:浔阳县“本湓城,武德四年(621)更名”。治址即在今浔阳区境。浔阳县名在唐代沿用300多年,至五代南唐改为德化县。
  唐玄宗时曾一度将江州改为浔阳郡,《旧唐书·地理三》江州条载:“天宝元年(742)改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江州”。因之唐代既有浔阳县亦有浔阳郡。及宋,亦曾设浔阳郡。及民国,则一度设置浔阳道。治址均在今浔阳区境。 据此,于“寻”字加“氵”为“浔”,始于唐武德四年( 621),浔阳之名由此而生,虽县、郡、道之名间有废弃,但浔阳之称,则一直沿用至今近1390年。
  第二节历史沿革新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时,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俗称“吴头楚尾”。战国初属吴。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吴伐楚。吴灭人越,越灭入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36郡,地属九江郡。二世二年(前208),复属楚。
  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属淮南王国。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日九江亭。东汉复旧称。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西晋元康元年( 291),“以荆、扬两州疆土广远,统理尤难,于是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304),析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2县立寻阳郡,属江州。东晋咸康六年(340)移寻阳郡治于柴桑,隶江州。义熙八年(412),省寻阳县人柴桑县。
  南朝宋、齐依前制。梁太清二年(548),分柴桑置汝南县,同属江州寻阳郡。太平二年(557),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平陈,复日江州,置江州总管。隋开皇九年(589)废郡置江州,废柴桑,汝南,复立寻阳县,因水患仍迁县入城,治湓口。十八年(598),改寻阳县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二年(606),改彭蠡县为彭城县,寻废彭城县为湓城县。三年(607)又改江州为九江郡。
  唐武德四年( 621)复称江州,改寻阳为浔阳,五年(622)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八年(625)废湓城。贞观八年(634)废楚城,俱人浔阳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属江南西道。天宝元年(742)江州改称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江州,析湓城置浔阳、楚城县,后俱入浔阳县。
  五代属吴,亦为浔阳,南唐升元三年(939)改浔阳为德化,废江州,升奉化军节度,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
  宋复置江州,为江州浔阳郡。开宝八年(975),降为军事。太平兴国七年(982)析江州星子、都昌和洪州3县置南康军。大观三年(1109)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建炎元年(1127),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治江州,十三年(1276)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1277)立为江州路置总管,区境域先后分属司、府、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1279)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复隶江西行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区境属之。 明洪武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5道,九江府隶九江道。
  清因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增辖广信府,改称分巡广饶南九道。咸丰四年(1854)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区境域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清复原制。
  民国初,废府存道,全省划4道。1914年1月,为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县为九江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1927年3月,九江城区(今区境域)另设九江市政厅,直隶省政府。次年,改市政厅为九江市政府,1930年10月九江市政府撤销,市政并人九江县政府综理。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区境域属第四行政区,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直隶省政府。1935年4月,减为8个行政区,区境域属第五行政区。1936年,因赣、鄂、皖3省省界改划,将九江市政委员会所辖之江北封一、封三、桑落等乡分别划归鄂、皖后,九江市面积削减,人口及税收均不符设市之条件,便又撤销市政委员会,市区归为九江县浔阳镇。
  1939年冬,因赣北沦陷,区辖宜小,全省增至11个行政区,以原第五行政区之九江、星子、德安、瑞昌4县别立第九行政区。1942年8月,鉴于地理历史沿革及交通、面积现状,全省改划为9个行政区,境属新的第九行政区。
  1949年5月17日,浔阳解放。6月4日,城区浔阳镇成立市人民政府;15日,相继成立九江县人民政府,市、县分治,同隶九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九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9年1月,撤县并市,1961年9月复分治。1980年3月,原地辖九江市升格为省辖市。5月,市区置浔阳区,市郊置郊区、庐山置庐山区。1983年7月,撤地并市,实行市管县(区)体制,浔阳区属九江市。
  [=此处为表格(区境域隶属一览)=] 第二早区划第一节位置面积浔阳区位于江西省的北部,赣、鄂、皖3省交界处,长江中游末端南岸,晋时便有“亦一都会”之称。所处位置为北纬29度41'44〃~2g045'47〃,东经115度55'18〃- 116度57'4〃之间。东北、东南分别与庐山区新港镇、五里街道办事处接址,界长19.2千米;南与庐山区十里街道办事处、茅山头垦殖场、水产场交错,界长13.4千米;西与赛城湖养殖场比邻,界长0.6千米;北滨长江,江岸线长15.9千米,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隔江相望。辖区面积5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36. 15平方千米。城区中心南距省会南昌120千米、庐山12千米,东距鄱阳湖23.4千米。
  第二节区划变更清以前,区境域隶属德化县,为乡村组织,其名谓与划分,代不划一,更迭频繁。宋初为乡里制,太平兴国年间,县设20乡。熙宁间,初行保甲制,未几即废。元丰三年(1080),县有13乡和3镇。元代县下设社,社数、社名无考。
  明初实行里甲制,在城设坊,近城设厢,城外设乡、里(图);关隘设镇,集贸设市。嘉靖六年(1527),县编户17里,设有8乡、6图、17坊、l厢及3镇、3市。城区坊、厢领宣化坊、丰储坊、永安坊、泰宁坊、玄妙坊、崇儒坊、育民坊、清平坊、通惠坊、揽秀坊、湓浦坊、迎恩坊、福星坊、白莲坊、世德坊、经武坊、新民坊、通津厢。乡、图有仁贵乡(二图)。
  明末改里甲为保甲制。清初袭明制,县下一级称乡。乾隆二十年(1755),县置17乡,城区隶泰宁、通津、仁贵(两乡)。乾隆四十五年(1780),增至21乡。迄同治十一年(1872),仍为21乡,同时以信、仁、义、礼、智为序编成21路,下辖144保、2164.5甲。城区路、乡、保、甲设置: 信一路泰宁乡,辖东大街(4保)、棋盘街、西大街、县前街、南前街、时雍街、书院街、实政街、兴隆街、长福街(2保)等,凡14保98甲。
  信二路新民乡,辖岳师门、马王坡、望京门等,凡3保27甲。
  信三路通津乡,辖清平街、揽秀街、通惠街、福寿街、康宁街(2保)、大马头、湓浦街、新街(2保)、湓浦街(2保)、关部街(2保)、新坝(3保)、龙河西、南湾(2保)、南门街、北湾(4保)等,凡25保,131甲。
  仁一路仁贵东乡,辖白水港、游家岭、凡2保9甲。
  仁二路仁贵西乡,辖平岭,凡1保6甲。
  民国初,沿用清末乡制,乡下设堡,堡数不详。1929年推行区、乡(镇)、闾、邻地方自治组织,城区属市,乡村设8区,辖18乡,闾、邻不见记载。次年撤市、县置9区、辖20乡。
  一区驻城区,辖泰宁、通津乡。
  1932年6月,改组区公所及乡(镇)、闾、邻组织,推行保甲制。是年,撤销城区第一区建制,列为公安区。
  1940年,全县置4区,城区称第一区,辖滨兴、甘棠、江州、柴桑4镇,因日伪占领中心,未编出保甲。
  1946年初,合并柴桑、湓浦、彭楼、甘棠4小镇设浔阳镇,为九江县属特种甲级镇,镇公所设在柴桑支路,辖40保,605甲。
  1949年5月九江市区解放后,6月4日成立九江市,9月10日,撤浔阳镇公所,设甘棠、湓浦、滨兴3人民区公所,为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区下保甲设置,计32保,497甲。其中甘棠11保,141甲;湓浦17保,219甲;滨兴4保,137甲。
  1950年3月,撤销甘棠、湓浦、滨兴3区公所,加强并增设9个派出所,实行警政合一。其中甘棠1-3派出所,湓浦4-6派出所,滨兴7-9派出所。
  1951年街道民主建政时,将9个派出所合并成立3个区人民政府,即一区滨兴,二区湓浦,三区甘棠。区下设9个街政府,其中,一区辖七、八、九街,二区辖一、五、六街,三区辖二、三、四街。
  1953年初,将3个区人民政府试改区公所,下设14个街政府。后将3个区公所和14个街政府撤销,改设6个街公所。同时,为加强对水上船户的管理,增设九江市水上区人民政府。
  1955年,将6个街公所改为街道办事处,分称八角石街、双峰街、环城街、湓浦街、滨兴街、官牌夹街。街设办事处,加上水上办事处共7办事处。
  1956年,将八角石、双峰合并为甘棠街道办事处,撤环城为湓浦街道办事处,撤官牌夹为滨兴街道办事处,加上水上办事处共4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九江县于1959年1月并入九江市。城区街道办事处仍隶属市管辖。
  1960年5月,街道办事处改为人民公社,居委会改为分社。至是,城区有城市公社3个,水上公社1个,城市分社27个。
  1961年9月,九江县、市分置,城区仍辖甘棠、湓浦、滨兴3街道公社,另增市郊十里公社。
  1970年,从九江县大桥、新港人民公社共划出红旗、东风、五里、南湖、太阳5个生产大队,成立前进人民公社,归市管辖。
  1972年,工农兵人民公社水产大队升为水产人民公社。
  1973年,为适应新工业区居民管理工作之需要,增设十里、白水湖人民公社。
  1977年,划九江县之新港、周岭、大桥人民公社归九江市辖。
  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地辖九江市升省辖市,市区范围扩大,设浔阳、郊区、庐山3个县级行政区。浔阳区辖甘棠、湓浦、滨兴、十里、白水湖、金鸡坡6街道公社。
  1992年8月,因浔阳、庐山区(原郊区)行政管理工作之需要,经市政府同意,于10月成立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由原滨兴街道办事处老马渡片区划入);同时撤销浔阳区十里街道办事处,原辖地划归庐山区;12月,成立浔阳区西二路街道办事处,至是,区辖甘棠、湓浦、滨兴、人民路、白水湖、金鸡坡、西二路7个街道办事处,127个居民委员会,12个村民委员会。1995年3月西二路街道办事处划归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改称向阳街道办事处。
  2003年8月,滨兴街道办事处划归市经济开发区。
  2011年辖甘棠、湓浦、人民路、白水湖、金鸡坡、滨兴、向阳7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滨兴、向阳由经济开发区代管),8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个村民委员会。
  [=此处为表格(1988年所属基层组织情况)=] [=此处为表格(1992年街道办事处社区一览)=] [=此处为表格(2011年街道办事处社区一览)=] [=此处为表格=] 第三节治城变迁城垣柴桑县治:区政府驻地曾为柴桑县治地域。柴桑县,汉高祖六年(201)置,原属武昌郡,治于区境鹤问寨(今八里湖)。晋永兴元年(304),立寻阳郡,辖寻阳、柴桑2县。东晋咸康六年(340),将寻阳郡治由江北寻阳迁至江南的柴桑县。义熙八年(412),省寻阳县入柴桑县。咸康年间(335 - 342)又将江州治所移驻柴桑。至此,自咸康,历经宋、齐、梁、陈,常为州、郡治所。隋开皇九年(589),省柴桑、汝南县复置寻阳县,时因水患,州、县同治湓城(今瑞昌清湓街)。
  湓口城:汉高祖六年(前201),车骑将军灌婴于湓水入口筑土城戍守,并凿井斯地,号浪井。
  浔阳县(区)治:唐初始建,因县以名,先后曾作江州和九江府治,故又名江州城或九江城。据乐史《太平寰宇记》载:“唐武德四年,平林士弘,置江州,领湓城、浔阳、彭泽三县”;浔阳“自州东移于今所,”表明浔阳是由湓城析置。武德八年(625),省湓城入浔阳县后,州治亦迁入,故胡三省《资治通鉴注》云:“江州治德化,盖近湓口古城处”。以浔阳各县,取义浔水至此入江,县名“寻”字加“氵”亦始此。唐起,历为州、郡、军、路、府、道和浔阳、德化、九江县(市)治所,城池初期状况无考。“江回望见双华表,知是浔阳西郭门”,到唐元和年间颇具规模。宋元之际,渐趋衰落。元末一度为南方红巾军都城。明洪武六年(1373),于城东北隅列木为栅,引水为濠,增筑木栅、土夯城。永乐十年(1412),环城用砖包砌,建五门,覆以楼,城趾开水窦6处。正德、嘉靖年间,几遭兵燹、雨圮,几事修葺。万历、天启年间,增启城门,清乾隆年间,加修月城,规模渐蔚。全城东西纵5里,南北宽4 里,周围12里224步,高2丈2尺。城上设炮楼4 座、警铺28个,宽广可容骑射。下启7门,依次称东作门(即小东门,初称磐石门)、迎春门(大东门)、南薰门(小南门)、文明门(大南门)、迎恩门 (西门,初称湓浦门)、望京门(九华门)、福星门(岳师门),各门置兵马司2所,配汛房营兵守之。咸丰三至八年(1853 -1858),太平军扼守九江城,清军屡以炮击,掘地道埋炸药轰炸,致使城垣周身膨裂,东南和东北共崩塌103丈,城根陷入淤泥10余丈,炮台、月城、营房全圮,门楼荡然无存。八年六月,九江府及所辖5县捐资复修,费时半年,共用工料银17 500余两,添设兵房、更楼47所,置大、小炮台46座和垛口l 840个。民国期间,随着市政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墙渐次被拆除。1924年,始拆城修路,城内东西大街渐与西门外光绪年间初步形成的正街连成一体。1925年,九江商埠督办谢远涵为扩大城区,特命拆除南城墙并就墙基修环城路。1927年,修建龙开河铁桥,大街直达大经路到火车站,至此,西门口以西的滨兴洲、官牌夹、沙子墩,南门口以南的甘棠湖、南门湖、山川岭等皆纳人为城区。1928年扩建大街,改石板路为水泥路,街面扩宽到12米,取名为“大中路”,自此东大街、西大街、西门外正街等名称未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迎春门(大东门)及左右城墙还基本保存完好;60年代后,全部拆毁。
  1980年置区,区委、区政府机关驻浔阳城,以城名区。
  街巷城区街巷既多又密,蜿蜒曲折。一些街巷远近闻名,以名称含义分,有商贸集市、方位地貌、民间传说、名人轶事、古建名物等。
  明之前期街巷不详。明中后期主要街巷包括十字东街(通福星门)、十字西北街(通九华门)、十字南街(通德化县)、十字西门(通湓浦门)、十字西南街(通迎恩门)、城外丁字街(通湓浦门)、十字西街(通钞关)、南市街(通龙开河);及宣化坊、丰储坊、永安坊、泰宁坊、玄妙坊、崇儒坊、育民坊、清平坊、通惠坊、揽秀坊、湓浦坊、迎恩坊、福星坊、白莲坊、世德坊、经武坊、新民坊等。
  清时街巷包括东大街、棋盘街、西大街、县前街、南前街、时雍街、书院街、实政街、兴隆街、长福街、清平街、揽秀街、通惠街、福寿街、康宁街、湓浦街、南门街、新街、关部街、四铺街、肖家街、北脊街、军大街、鱼苗街、左所街、避嫌街及宝莲坊、永平坊、元妙坊、八角市(街)、太宁坊、古井巷、县巷、莲花池(巷)、丁宫营(巷)、御史坊、白仁坊、六鳌坊、观巷、塔岭巷、文集坊、世泽坊、仓巷、中路巷、罗师巷、宜阳坊、陆家巷、郭家巷、火巷、小学巷、都府巷、彩霞巷、清平坊、许家巷、批验所巷、江家巷、龙王墩巷、揽秀坊、东小巷、祝家巷、张官巷、范家巷、花桥巷、馆驿巷、功叙坊、龙池寺巷、王道士巷、官火巷、外郎巷、浮桥巷、湓浦坊、短巷、魏家巷、徐家巷、草库巷、司口巷、水巷、永济坊、石灰巷、小水巷、小巷、官巷、水府巷、官水巷、世德坊、新民坊等。
  民国时期,坊、巷改称街为多。1925年,拆除西北、西、西南城墙,增辟滨江路、环城路。1928年,扩建大中路。1934年统计,街巷总长近1 0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整原有街巷道,并逐年增建一批主次干道。1950年街巷道总长36.52公里。1958 - 1962年,增建滨江路(东段)、跃进大道(今十里大道)、浔阳路等主干道。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按照当时,“破旧立新”的要求,更改一些路名(附表)。“文化大革命”后,相继复称部分原名。1982 - 1983年,修竣浔阳东路,扩宽十里大道,改变城区东、南狭窄状况。1987年,长虹南路和西二路先后增建,进一步拉开城区框架,疏通城区东西向过境交通,形成新的街巷道构成的城区境域。
  [=此处为表格(1966 - 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改的部分路名一览)=] [=此处为表格=] 说明:文化大革命后,多数已恢复原名,仍有少数路名沿用。
  第四节街道区划甘棠街道位于区境中部偏东,东至滨江路,南临庐峰北路,西止庾亮路,北滨长江。因地傍甘棠湖,故名。面积4.2平方千米。2011年辖20个社区居委会,驻街单位187个(改制企业),公安派出所3个,城市执法中队3个,市容环卫所1个,街属企业7个。常住人口10.6万人,流动人口1.1万人。办事处驻塔岭北路93号。
  境内地势自东向西倾斜,南部和北部低平,中部隆起,有岗地马王坡、龙山由东向西绵亘延伸至延支山,呈曲尺形,最高点东门口海拔30米,最低点都天巷北端滨江路口海拔15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九江县浔阳镇,建国初归属九江市,设一、二、三街公所。1952年改置第三区人民政府,1954年改设2个街公所,1957年2个街公所合并设甘棠街道办事处,1960年改称甘棠人民公社,1968年改名东方红人民公社,1977年复称甘棠人民公社。1980年划归浔阳区辖,复名甘棠街道办事处。
  境内主干道新中国建立前仅大中路,余皆居民小巷,东部一带房屋甚少,多菜地,称南司、北司菜园。1960年,市人民政府对城区进行道路拓宽改造,先后有浔阳路、滨江路、庾亮南路、庾亮北路、甘棠南路、甘棠北路,庐峰南路、庐峰北路,南湖路、南湖支路、新公园路、浔阳东路等得以扩建。1980年春开始,飞龙阁、一菜场、豆腐巷一带拆除。将通往九江长途汽车站的路面拓宽成浔阳路,1983年,又将汽车站至九江师范学校的道路改道、改直,建成浔阳东路,从而拉开城区建设的新格局。1997年,新建庐峰北路,与九江长江大桥相连。至此辖区形成南(长虹大道)、中(浔阳路)、北(滨江路)东西向3条纬向主干道,经向4条(庾亮南、北路,甘棠南、北路,塔岭南、北中,庐峰南、北路)主干道的3纬4经道路布局,期间有数条次干道穿行其间。
  辖区为九江市党、政、军等机关所在地,既是市中心城区,又是繁华的商业、文化区。有太平洋购物商厦、洪客隆超市、联盛超市、浔阳东路人防地下商业街等大型超市;有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医院、市医专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171医院等大型医院;有远洲国际大酒店、雅格泰大酒店、白鹿宾馆、五丰宾馆、九江宾馆等大型宾馆酒店;有太平洋电脑城、生生电脑城等大型卖场;有九江学院医学院、九江市二中、市八中、市职业中学、九江小学、龙山小学、柴桑小学及24所幼儿园,在校学生8000余人。境内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有浔阳楼、能仁寺及大胜宝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儒励女中教学楼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文中学教学楼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民革命军第24师叶挺指挥部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迹都督府、小乔梳妆楼、清风阁、庾亮楼、景星书院不复存在。
  湓浦街道位于区境中部偏西,东至庾亮路与甘棠街道相连,南临大中路、浔阳路、甘棠湖、南门湖,西以九龙街为界与滨兴街道毗邻,北滨长江,与湖北黄梅县隔江相望。因地近古湓浦港故名,面积3.8平方千米。2011年辖7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2万人。办事处置丁官路95号。
  境内地势平坦,最高点九江市第三中学海拔22米,最低点龙开河口海拔15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九江县浔阳镇,建国初归属九江市,设四、五、六、七街公所。1952年改置第二区人民政府,下设庐山、湓浦、梅绽、西园、丁官5个街政府。1953年撤区改设湓浦、环城2个街公所,1957年2个街公所合并设湓浦街道办事处,1960年改称湓浦人民公社,1968年改称太阳升人民公社。1979年复称湓浦人民公社,1980年划归浔阳区,复名湓浦街道办事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辖区无水泥路,居民区亦无下水道,污水随处流,垃圾随处倒。1950年,街道开展环境整治,将老城区与湓浦街之间的垃圾场“孤溪埂”一带的垃圾铲除并用土回填,筑成湖岸,以后逐渐修建成文化广场、街心花园,建筑灯光球场、防风雨球场及少年俱乐部等城市公用设施。1960年,市政府先后对浔阳路、滨江路、交通路、庾亮南路、庾亮北路,庐山南路、庐山北路进行扩建,并安装新式路灯。1985年春开始,又新建环湖公园、夕照坪、周瑜点将台,辖区绿化率达24%,人均绿地1. 73平方米。
  辖区既是中心城区,又是繁华的商业区、文化娱乐区,交通、通信枢纽地带。有大中路、浔阳路、滨江路、庐山路、湓浦路、交通路、环城路、南湖路、丁官路、庾亮路等主要干道,有九江市红旗电影院、人民影剧院、市工人文化宫、群众文化艺术馆、市歌舞团、话剧团等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和文艺团体;有九江小学、东风小学、外国语小学(原朝阳小学);有联盛商场、农工商商场、四平超市等大型超市;有九江大酒店、联盛宾馆、信息宾馆、信华建国大酒店等等。
  境内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有烟水亭、浪井、思贤桥、日本领事馆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台湾银行旧址、太古洋行九江分公司旧址、美孚洋行旧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湖街道位于区境东部,东以白水湖村、大桥社区、白水湖为界与金鸡坡街道相接,西以信华城市花园、东门口社区、环城路为界与甘棠街道相邻,北滨长江与湖北黄梅县相望,南以长虹大道为界与庐山区接壤。因境内有白水湖,故名。面积8平方千米。2011年,辖10个纯居民社区,5个厂矿社区,2个行政村,1个环卫所,驻街单位167个。总人口6.6万人,办事处驻庐峰东路8号。
  境内湖丘相间,南部和中部略高,北部白水湖及老鹳塘湖区地势低洼,最高点三里街南湖路口海拔47.5;最低点白水湖东岸的原九江县味精厂门前,海拔16.6米,白水湖、老鹳塘汇集各垄川之水,有灌溉、渔业和风景观赏之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属九江县仁贵乡,建国初分属九江县一区游岭乡、宗垄乡和七区五里乡,1958年分属九江县长岭公社、十里公社、茅山头垦殖场白水湖养殖分场,同年,九江发电厂、九江化工厂、九江油脂化学厂、九江磷肥厂开始筹建,白水湖一带成为九江市新工业区之一。1960年,工厂居民划归东方红人民公社管辖,1973年9月,又划护城河以东工厂区另成立白水湖人民公社,1980年划归浔阳区,改名为白水湖街道办事处。同年12月,金鸡坡街道办事处成立,从白水湖街办划出近一半地方由金鸡坡街办管辖,两街办分界起止,以江西赣北化工厂与九江二电厂交界,二电厂以东均为金鸡坡街办。
  境内有九江粮校、九江学院浔东校区(师专)、九江市艺术中学(七中)、庐峰小学(原化工厂子弟学校)、三里小学、浔东小学、新星小学(原国棉一厂子弟学校)等专科、中、小学校。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有琵琶亭、锁江楼、回龙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江长江大桥、白水湖公园、白水明珠。
  金鸡坡街道位于区境东北部,东部和南部有大塘村、泉井村、游岭村与庐山区新港镇荷塘村、五里街办前进村交界,西南有曹家山村,与庐山区三垅村相连,西北与白水湖街道彼邻,北面为长江,因境内有金鸡坡,故名。面积12.5平方千米。2011年辖6个社区居委会和6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000人,办事处驻滨江路116号。
  境内西高东低,最高点九江炼油厂海拔49.5米,最低点余家圩海拔20米。西部的琵琶湖纳老乌桥垄、大王庙片区、十里垄水,北吐长江;东北部的姬公庵湖纳余家垄、鸦丫垄和九江炼油厂生活区水,北吐长江。两湖既有蓄水泄洪功能,亦有养鱼之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分属九江县仁贵东乡、仁北乡和韩成乡。新中国成立初分属九江县第一区荷塘乡、游岭乡、宗垄乡。1958年分属新港、长岭人民公社,1970年分属新港、前进人民公社,1980年,划新港公社立新大队和美满、长岭大队的2个生产队、市郊五里公社前进大队3个生产队、三垄大队2个生产队以及九江炼油厂、九江畜产制革厂、九江第二电厂、铁道部大桥局船舶管理处、九江石油公司等工厂企业家属委员会组成金鸡坡街道办事处。
  辖区为城郊结合型街道。驻有九江石化总厂、九江火力发电厂、中铁大桥集团7公司等8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交通运输条件便捷,除城市公交及市区主干道外,还有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石化总厂铁路专线及琵琶湖工业编组站、铜九铁路及琵琶湖客运站坐落及穿境,长江沿线有各类码头10余座,交通优势凸现。境内有琵琶亭小学、金鸡坡学校、希望学校、十二中、金安中学(原石化中学)等中、小学校。
  金鸡坡曾是九江近代史上英、美石油销售的重要集散地,亚细亚洋行、美孚洋行的分支机构相继在此建立码头、油库、办公楼,旧时亦称“洋油栈”。1911年辛亥革命中,九江革命党人策动新军起义,就是在金鸡坡炮台击炮3响,发出起义信号的。
  人民路街道位于区境南部,东至九江火车站外围广场街心花园,北至思贤桥,南以长虹大道、十里转盘为界,西以龙开河至九江市制伞厂为界,与湓浦街道接壤。因人民路处街办中心,故名。面积5平方千米。2011年,辖17个社区居委会,2个厂矿社区和1个村民委员会,人口9.9万人。办事处置十里大道210号。
  境内地势多以丘陵、岭、垅、洼地为主,十里大道、长虹大道、庐山南路将辖区自然划分为等边三角形。最高点山川岭海拔36米,最低点龙开河海拔15米。
  街办辖地原属滨兴街道办事处,1992年10月3日,因行政区划调整,将老马渡片区划出,由原浔阳区十里铺街道办事处原班人员组建。街办辖地原为老城郊区,1980年前,多为荒山、洼地,其南部因从1983年新建长虹大道渐显城市发展的新格局,中共九江市委、市人民政府驻地搬迁于长虹大道北侧,至是日渐繁荣,高楼林立,人口骤增。
  辖区交通便捷,庐山路直达九江港码头和火车站,长虹大道直通九江长江大桥,十里大道直达昌九高速公路。有市供电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交警指挥中心、市广播电视局、赣西北地质大队、市第一建筑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九江教育学院、九江师范学院、江西省财校、九江财校、税务干校、市航校等大中专院校6所,有市一中、市三中、市十一中及区办小学2所。有教育宾馆、阳光家园、信华大酒店、海岸宾馆等10余家大型宾馆酒店;有联盛、派拉蒙、沃尔玛等大型商场、大型农贸市场5家,建材市场1家,副食品批发市场1家,公安派出所2个,工商所2个。
  境内名胜古迹及旅游景点有甘棠公园、南门湖、天花宫、普润寺、革命烈士纪念塔。
  滨兴街道位于区境西部,东以龙开河(今九龙街)为界,西至九江港务局铁路沿线,南临龙开河故道,北濒长江,与湖北省黄梅县小池镇隔江相望。因地域原系滨兴洲而得名。面积4. 54平方千米。2010年辖1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3万人。办事处置三马路9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九江县浔阳镇,建国后属九江市,初分置八、九2个街公所。1952年撤街公所合置第一区人民政府,下设官牌夹、滨兴2个街政府。1954年撤区政府,分设2个街公所。1957年撤街公所,合设滨兴街道办事处。1960年改滨兴街道办事处为滨兴人民公社。1968年改名红光人民公社。1980年复名滨兴街道办事处。1992年10月,其下属老马渡片区划人新成立的人民路街道办事处。2003年8月,划归九江市经济开发区代管。
  辖区原为洲地,地势低洼,芦苇丛生,汛期常淹。1916年南(昌)浔(九江)铁路建成后,九江车站设此,部分洲地填高1米,映庐电灯公司及茶楼、酒肆、旅馆、剧院、码头、仓库相继兴建,渐成街市。20世纪50年代始,对一、二、三马路等主干道进行改建,将三马路至九江国锦一厂的内河填平,将八里湖的1.8平方千米湖汊填土改造为陆地。斯时,辖区南、西、北3方仍受七里湖、八里湖、赛城湖及长江汛期洪水危及。1956 - 1957年,市政府组织人力、物力修筑八里湖圩堤,完成2万平方米的湖面围垦,终使水患问题得到遏制。1959年后,相继建东风桥、新桥,改善交通条件。1995年,(北)京一九(龙)铁路建成通车后,九江另建新车站,原境内南浔铁路火车站更名为九江西站。
  境内有九江海杨纺织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有九江市委党校、九江海关、九江市边检站、九江市林业局等部门;有滨兴小学、学洲小学、九江市第六中学,在校学生4 600余人。
  西二路(向阳)街道位于区境西南部,东临九龙街,西界九江职业大学转盘,北至西一路与滨兴街道办事处相连,南沿105国道至庐山东林寺两侧,环八里湖南岸。因境内原有向阳闸,故名。面积11.96平方千米。2011年辖西二路、向阳闸、螺丝墩、湖中、园艺、畔湖、新湖7社区居委会及刘家塘、通畔垄、西林、双塔、九龙、梅山、排山7村民居委会。人口4. 94万人。办事处置前进西路前进新村。
  1992年4月,经九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东起龙开河,西至阎家渡,南达八里湖,北抵长江的9.8平方千米湖滩荒地上兴建经济开发区。一期开发4.5平方千米,以老城区1.8平方千米作为开发起点,7月正式动工修建。12月,成立九江市浔阳区西二路街道办事处。1995年3月,根据《关于浔阳区西二路街道办事处正式交接工作会议纪要》精神,将其划归九江市经济开发区代管,并更名为向阳街道办事处。
  辖区界地早期为湖面水域,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后的几十年间,通过科学、合理地治理八里湖、赛城湖等老城区以西的水域,渐将低洼湖地开发出来,治理水域面积7.1平方千米。今为九江市新的工业、高科技企业基地。市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此;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市移动公司、茅山头企业集团公司、九江宏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粮油机械厂、宇龙纺织有限公司、上海新湖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九江分公司等主要企业;有九江市国家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国税局、市水利局及九江质量监督所、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有九江职业大学、九江田家炳实验中学、赣北电子工业学校、鹤湖学校,在校学生11 300余人。
  辖区内交通便捷,有九江大道、长江大道南北向穿行其间,西一路、二路、三路又因北向南纬向分隔,使辖区布局合理。居民多居东部。2007年竣工的胜利碑,为九江市标志性建筑,坐落在鹤问湖畔胜利公园内。
  第三章驻区单位第一节驻区党政军群团机关党政军市领导机关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九江市人民政府,九江市政协,九江军分区,中共九江市纪委。
  市检察审判机关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迁出区境),九江市人民检察院(2010年迁出区境)。
  市委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中共九江市委办公厅,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接待办,中共九江市委九江市人民政府信访局,九江市保密局,中共九江市委机要局,中共九江市委组织部,中共九江市委老干部局,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中共九江市委讲师团,中共九江市委外宣办,中共九江市委统战部,中共九江市政法委,中共九江市委农工部,中共九江市委政研室,中共九江市史志办,中共九江市委台办,中共九江市直机关工委,中共九江市委党校(行政学校)。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九江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工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九江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族外事侨务工委。
  市政协机关九江市政协提案委,九江市政协经济科技委,九江市政协教卫文体委,九江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九江市政协文史委,九江市政协港澳台侨委,九江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九江市政协办公厅。
  市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九江市档案局,九江市法制办公室,九江口岸办公室,九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九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九江市物价局,九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九江市教育局,九江市科学技术局,九江市监察局,九江市民政局,九江市公安局( 2006年迁出区境),九江市司法局,九江市财政局( 2009年迁出区境),九江市人民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九江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迁出区境),九江市建设局,九江市规划局,九江市交通运输局,九江市水利局,九江市农业局,九江市渔业局,九江市财政局,九江市商务局,九江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九江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九江市审计局,九江市环境保护局,九江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九江市粮食局,九江市统计局,九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九江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九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九江市体育局,九江市卫生局,九江市旅游局,九江市人民防空办公室(2002年迁出区境),九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九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九江市房产局,九江市扶贫和移民办公室,九江市港口管理局,九江市信息办公室,九江市商管办公室,九江市供销社,九江市中小企业局,九江市广电局,九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九江市行政服务中心,九江市公路局直属分局,九江市路桥工程处,九江市公路信息中心,九江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九江市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中央、省直属机构九江海关,南铁九江桥工段,国家统计局九江调查队,长江九江航道管理处,赣西北地质大队,九江口岸办,九江边检站。九江银监分局,九江市国税局,九江市地税局,九江市工商局,九江市国家安全局,长江大桥公路管理局,九江市无线电管理局,九江盐务局,九江市邮政局,九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九江市地方海事局,九江海事局,九江市气象局,九江水文局,九江市公路勘察设计院。
  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南京军事代表局九江地区军事代表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庐山疗养院(171医院),九江武警支队,九江公安消防支队,九江市海军干部休养所。
  人民团体九江市总工会,共青团九江市委,九江市妇联,九江市文联,九江市社联,九江市科协,九江市侨联,九江市残联,九江市红十字会。 民主党派、工商联民革九江市委,民盟九江市委,民建九江市委,民进九江市委,农工民主党九江市委,九三学社九江市委,九江市工商联。
  第二节驻区大中型企业金融企业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中国工商银行九江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九江分行,中国银行九江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分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九江市分行,九江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农村信用联合社九江办事处,九江银行总行(2008年迁出区境)。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市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市分公司,九江市保险行业协会,国泰君安证券九江营业部。
  工业、商业、通讯、交通企业九江石化总厂,九江市纺织公司,九江市机关公司,九江市轻化公司,九江市建材公司,九江冶煤公司,九江市物资公司,九江市医药公司,九江市烟草公司,九江市石油公司,九江船舶公司,九江供电公司,九江市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发电厂,中铁九桥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九江分公司,中国移动九江分公司,中国联通公司,长运汽车总站。
  第三节驻区医院学校医院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九江医专附属医院,九江市中医院。九江阳光妇科医院,九江市妇康医院,九江仁爱医院,九江现代男子医院,九江东方医院,九华医院,九江美佛医院,九江新世纪男科医院,九江都市女子医院。
  学校九江小学,九江市双峰小学。九江市第一中学,九江市第二中学,九江市第三中学,九江市第四中学,九江市外国语学校,九江市第六中学,浔阳附属中学,九江市第八中学,九江市第十一中学,九江市第十二中学,金安中学、实华学校。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九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九江机械技工学校。九江学院浔东校区,九江学院庐峰校区,九江职业大学,江西财经职业学校。
  第四节驻区文化新闻科研机构文化艺术单位九江市图书馆,九江市博物馆,九江市群众艺术馆,九江文物总店,九江市文物局。九江市歌舞团,九江市话剧团,九江书画院,人民影剧院。
  新闻单位九江日报社,九江电视台,九江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日报九江分社,经济晚报九江记者站,江西广播电台九江记者站。
  科研单位九江科技情报所,九江科学技术交流服务中心,九江金属陶瓷材料研究所,九江知识产权局。

知识出处

浔阳区志

《浔阳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广泛采集资料,慎重取舍,去伪存真,精心编纂而成。志书涉及内容广博,包含丰富的历史资料,记载了浔阳千百年来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不仅为浔阳今后的发展进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也为九江人及各方有识之士了解浔阳、认识浔阳、投资浔阳、传承历史提供真实与永恒。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