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防治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庐山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377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防治措施
分类号:
R184
页数:
3
摘要:
第二节防治措施境内血防工作始于1954年。防治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
关键词:
防治措施
防疫措施
内容
第二节防治措施境内血防工作始于1954年。防治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
1954 - 1956年为调查摸底阶段。主要开展病情、螺情普查。在此基础上,运用病情、螺情、村史、家史、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血防宣传教育和查治病工作。此间查出钉螺面积60695亩,查治病人205例。
1957 - 1977年为全面防治阶段。以综合措施为主,与农业生产、围堤造田、大修水利相结合开展灭螺。1958年,完成土方1.2万方,消灭钉螺面积12000亩。1959 - 1965年,反复查螺33312亩,灭螺面积21100亩,粪检7067人(次),查出血吸虫病人290人,治病485人,其中晚期病人9人。1970年,开展八里湖灭螺大会战,投入劳力38660人(次),翻土灭螺5669.7亩。1975年,再次在八里湖开展围垦灭螺,围堤3500米,完成土石方662万方,连同高垅公社青山湖、谷山湖围堤,共灭螺7300亩。
1978 - 2000年为全民动员送“瘟神”阶段。1978年后,由于生产体制变革,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境内血吸虫病防治有所放松,疫情呈回升趋势。1990年,区政府成立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各疫区乡(镇)成立血防领导小组,区血防站负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导,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综合灭螺。高垅、海会、新港3个疫区修建矮围2座,湖岸整治圩堤3座共4500米,完成土石方11.77万方,治理螺区2100亩。仅新港团山堤灭螺工程,组织拖拉机、农用车63辆,货车20辆,村民投劳1.1万个,修建涵闸5个,完成土石方10.28万方,灭螺800亩,扩大双季稻田600亩。全区查病24123人,治疗病人821人,其中抢治晚期血吸虫病人37人。1995年,区政府将血防任务指令性下达各乡(镇)。各乡(镇)按照国务院《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组织村民突击消灭残存钉螺1329亩,查病9112人,治疗病人2097人。是年10月,省、市先后组织15名技术人员,深入疫区进行病情、螺情现场检测论证,确认庐山区钉螺面积已压缩98.23%,93 .47%的血吸虫病人和96.62%的病畜均得到治疗和处理,达到国家卫生部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1954 - 2000年,境内反复灭螺面积76263.3亩,其中环境改造1940.9亩,灭螺工程完成土石方1954.5万方。查病196325人(次),治疗病人23732人(次),其中晚期手术病人79例。50 - 60年代用酒石酸锑钾治疗867人(次)。70年代始用锑“273”、血防“846”、“F3006”合并敌百虫、“7505”等药剂治疗2526人(次)。80年代后改用安全、可靠、简便的吡喹酮治疗20189人(次)。所有血吸虫患者均实行免费查治,1992年以前,还根据病人病情适当给予生活补助。
[=此处为表格( 历年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此处为表格( 历年耕牛血吸虫病查治情况)=]
知识出处
《庐山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庐山区的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