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810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
分类号: X93
页数: 14
摘要: 2002年9月,组建成立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组成部门,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市、县、乡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0.7%、48.1%,实现“杜绝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目标,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全年共审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37个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安全监督

内容

1991-2001年,市劳动局承担安全生产监察职能(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2002年9月,组建成立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组成部门,综合监督管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市、县、乡安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比“十五”期间,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0.7%、48.1%,实现“杜绝重大事故,控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目标,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监管网络 1991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1991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目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2003年4月II日,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及部分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初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004年,市政府办公室下发《2004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机构和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各县要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人员配备3-5人”。2006年起,村(社区)配备兼职安全员。2009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2009年县(市、区、山)经济发展目标考评实施细则》,首次将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目标考核内容,规定“县级安监机构应配备10~12名工作人员,乡(镇、街道)应配备2名以上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发放每月不少于60元的T作津贴。保障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经费”。
  第二节行政执法一、法制建设 1991年,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划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的职责,初步建立各级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2002年3月1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一般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负责人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责任追究事项。2003年4月3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首次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9月27日,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必须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2004年4月1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2004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实施办法》。4月7日,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九江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部署推进安全生产工作。5月8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救援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确保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灾工作。2005年1月10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安全生产抵押金实施办法(试行)》,对全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矿山、建筑施工(含装饰)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企业,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企业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无法兑现对受害者的赔偿时及时对死难者的家属和伤者进行赔付。5-6月,在安全生产法颁布3周年之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6项整改意见。8月,市政府组成督查组,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反馈的6项整改意见,对星子、德安、彭泽、浔阳区等6个县(区)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2007年3月8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通知》,明确各级政府及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推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进一步落实。7月16日,市政府下发《九江市安全生产“十一五”(2006-2010)规划》,全面规划2006-2010年全市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二、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审批1991年,全市各级劳动部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全年共培训特种作业人员886人,发证854人,复审特种作业人员3582人。2003年2月5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审批发放工作。3月10日,经过对申报企业的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对广东顺德市拓普涂料厂九江直销处核发第一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全年共审批发放“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252份。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同年1 1月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发放工作的通知”,启动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批发放工作。12月30日,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申请,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批,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全年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批发放九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家。2005年4月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临时)审批发放工作的通知》,开展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的审批发放工作。9月1日,经过安全评价、现场审查等,对市日用杂品总公司审批发放“烟花爆竹许可证(临时)”。全年审批发放“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临时)”批发企业13家。5月12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准人。7月20日,经过安全评价、现场审查,对江西核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公司修水分公司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全年审批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269家。2010年2月3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市级安全生产许可流程图的通知)》,明确各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公布办理时限和前置条件。
  安全项目审查 1991年,市劳动局组织对1 1个新、扩、改建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对7个竣工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1995年,市劳动局完成25个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和验收。1996年,市劳动局完成10个工程项目的“三同时”审查。2004年,在高危行业开展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审查验收。1月15日,江西长源药用酒精有限公司年3000吨药用酒精项目通过安全预评价审查。6月28日,九江筑路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德安白云岭石料场建筑用灰岩矿项目通过安全预评价审查。全年共审查建设项目12个(其中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10家、矿山建设项目2家)。2005年8月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转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进~步规范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全年共审查矿山建设项目12个。2006年10月2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程序。全年共审查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37个。2008年6月3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程序及审查申请表的通知)》,对全市所有建设项目开展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工作。全年共审查建设项目86个(其中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59个、矿山建设项目10个、其他建设项目17个)。2010年,全市共审查建设项目100个(其中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43个、矿山建设项目17个、其他建设项目40个)。
  三、执法检查安全生产执法 1991年,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执法检查,全市共对1819家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其中生产企业4家,专营企业13家,零售网点1802家)进行检查清理,发现事故隐患313起,下达整改通知书212份,责令停业整顿通知书357份。收缴各种生产机器29台,没收烟花爆竹约7000万头以及大量的原材料。1993年,市冶金煤矿局组织全市对34个发证小煤矿和4个国有煤矿进行检查,发现事故隐患125条,下达整改通知书33份,停产整顿通知书23份。1994年,市公安局组织检查烟花爆竹从业单位1969个、签订责任状1221份,具结保证534份,发现隐患198起,发出整改通知书119份,责令停业单位54家,依法取缔非法生产烟花爆竹个体作坊6个,非法生产黑火药作坊1个,收缴原材料921公斤、各种生产机器25台,没收烟花爆竹1575.2万头。1996年,九江海事局、市交通局等联合对全市船舶400多艘进行安全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150多份,取缔和销毁“三无”船只数十艘,检查客运站场26处、维修企业110家、驾驶培训学校12所,查扣各种违章车240多辆,下发行政处罚书142份,整改通知书86份。1997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成品油市场整治,全市拉网式检查加油站180家、加油点200家,并对150家加油站(点)进行查处。其中:共查封取缔无证加油站25家、无证加油点30家,责令30家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加油站限期整改,责令停建加油站4座。2002年12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按照国家下发的《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要求,统一印制22种执法文书,进行规范执法。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安全检查,共下达执法文书789份。2006年1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重新制定下发《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在22项执法文书基础上,增加到36项。2007年,在“两节”“两会”“五一”“十一”和党的十七大期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1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共下达执法文书4042份,督察整改安全隐患5000余处。2010年2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市政府批准,下发《2010年九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并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全面规范全市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执法工作。7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修订下发《关于印发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式样)的通知》,执法文书增加到37项。全市共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445次,共排查安全隐患652处,下达执法文书590份,整改隐患568处,整改率达98%。
  安全生产检查 1991年,对10家危险性较大的企业进行30次定点监察和165次专项监察及跟踪监察;对9家升级企业和省级先进企业进行安全审查和复查;对11个新、扩、改建项目进行“三同时”审查,对7个竣工项目进行“三同时”验收。1994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7次安全检查,加强对包括6家煤矿在内的40家企业的定点专项监察。重点加强对建筑企业认证的监督检查,建筑行业职工伤亡事故在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又下降37.5%。1997年,全市共下发安全监察意见书、指令书184份,查出隐患182处,提出整改446条。2003年,全市开展安全排查和事故隐患整改执法检查工作。针对元旦、春节期间安全检查发现的15处重大安全隐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督查情况的通报》,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对城镇的问题制定过硬措施,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要求其停止生产经营,直到吊销有关证照。至11月底,全市国庆节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出的11处隐患全部整改到位。2004年,全年共组织开展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1400个,排查各类事故隐患3846处,当场落实隐患整改2274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梳理,4次下发全市安全生产督查情况通报,对60余处重大隐患督促整改,落实整改计划和监控措施,实行跟踪督查。节假日期间和重要会议期间,制定必要的应急方案和具体的防范措施,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实行“盯牢看死”的办法,采取果断措施,限令停产停业整顿,保证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期间的安全稳定。2009年是“隐患治理年”,全市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治理行动,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治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下发《九江市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方案》《九江市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方案》《九江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方案》等文件,召开专项会议进行部署安排。全市各地、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制定实施方案,认真抓落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全市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015家(处),查处无证或证照不全生产经营行为1187起,查处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71起,查处不按规定进行安全培训或无证上岗的129起,查处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22起,查处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的1386起。2010年是“安全生产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召开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年”活动。各地、各部门组织开展各项检查,共组织开展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专项检查9次,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400家,发现安全隐患3200处,整改到位3186处,整改率达98.5%。
  第三节矿山安全监督一、煤矿安全监督 1993年,市劳动局对6家煤矿进行定点安全监察。2002年,市冶煤集团公司负责全市煤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003年,市煤矿监督管理局对武宁、德安、瑞昌3个采煤县(市)的煤矿进行逐矿排查,下达整改通知书33份,停产整顿通知书23份,关闭有证矿井6个,无证矿井70多个。9月,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准市煤矿工人培训中心为煤矿三级培训基地,负责全市煤矿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资格技术培训。2005年1月,市政府下发《全市煤矿瓦斯集中整治工作方案》。2月23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调整九江市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的通知》,将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职能和市冶煤集团公司下属矿山救护队划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3月,市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局召开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开展煤矿瓦斯集中整治工作。武宁、瑞昌、德安3个采矿县(市)组织煤矿安全检查,下达整改指令书68份,对存在的隐患2次下发通报。全市32家煤矿35对矿井有33对矿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有2对矿井进入申报程序,被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受理。2006年,武宁县、瑞昌市、德安县理顺煤矿安全监管和行业管理的工作体制,煤矿行业管理职能划入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同年,继续开展关闭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工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1家(德安县坪地煤矿)。
  11月22日,在武宁县鲁溪镇召开全市矿容矿貌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2007年,市煤矿监督管理局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狠抓年产3万吨及以下生产能力小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矿井13对(武宁县荞麦窝煤矿、三扁担煤矿、大磨垅煤矿、坪靴煤矿、周山煤矿;瑞昌市苏家垅煤矿、青华煤矿、前门煤矿、三峰垅煤矿、南田煤矿;德安县坪地煤矿、付山煤矿吴家岩井、六号井煤矿)。2008年,市煤矿监督管理局开展示范矿井建设,确定武宁县煤矿泉坪井、争光井、小泉煤矿;瑞昌市高泉煤矿、阳坡煤矿洋乐井进行试点工作。督促全市煤矿企业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1130万元。全市所有煤矿企业配置瓦斯监控系统和“三条生命线”,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2010年,市煤监局与江西煤监局赣东北监察分局进行小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分项验收,全市共有5对矿井通过通风、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武宁县煤矿泉坪井通风单项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垂深超过50米的4对矿井斜井安装机械运送人员装置(猴车)。10月关闭内樟山煤矿和荞麦窝煤矿。
  二、非煤矿山安全监督 1991年,系统监察12家国营矿山,完成35家矿山整顿建档工作。1992年,市劳动局对4个矿山进行现场安全监察。1995年,市劳动局调查摸底全市各类采石场基本情况,选择15家企业开展“三伤害”试点。1996年,市地矿局开展矿业秩序整顿工作,对无证开采现象进行整治。
  2002年8月22日,在湖口县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会议,部署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8月28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九江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成立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10月6-9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举办非煤矿山矿长安全技术业务资格证培训班,核发矿长安全技术业务资格证112个。全市非煤矿山数为1316家。2003年4月6日,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聘请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条件论证专家组成员的通知》,成立专家组11个,对全市非煤矿山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经过条件论证,全市共关闭不符合安全条件的非煤矿山446家,保留非煤矿山870家,核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的矿山723个。2004年,开始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新办的23家非煤矿山严格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江西省非煤矿山(场)办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办理相关证照。在武山铜矿等lI家重点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在九江县和瑞昌市部分条件好的露天矿山推行中深孑L爆破技术。2005年1月6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九江市安全生产抵押金实施办法(试行)》,非煤矿山企业全面实行缴存风险抵押金制度。3月1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在矿山企业推行雇主责任保险的通知》,在全市矿山企业推行雇主责任保险。5月12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准人,市级发证269家,县级发证193家。8月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转发(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关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明确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程序以及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实行分级管理。对2002年1 1月1日以后投入生产没有履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的,必须补办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手续,并进行登记造册。11月,在都昌县港昌石业有限公司苏山乡彭埠矿区l号花岗石矿进行型材企业机械切割技术试点工作。12月2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九江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
  2006年1月5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安监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高危企业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规范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及管理工作。11月3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新办露天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暂行规定》,按照控制总量、集约经营、规模发展的原则,对新办露天非煤矿山要求达到规模开采,并对实现机械化作业和中深孔爆破技术开采等安全生产条件提出总体要求,对未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非煤矿山企业加大关闭力度,全市共关闭365家。11月13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和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再培训复审工作的通知》,从2006年11月中旬开始,集中开展对全市已取得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年度审核备案工作。11月1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下达九江市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计划的通知》,对非煤矿山的边坡和作业场所粉尘检测检验丁作提出要求及做出计划安排。2007年7月1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要求非煤矿山独立生产系统限期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紧急通知》,规定有两个及以上独立生产系统的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就企业和所属独立生产系统分别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分别提交相应的文件、资料。7月9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中小型露天采石场推广中深孑L爆破开采技术实施方案》,10月30日,在德安县召开全市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现场会,全面推广中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10月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非煤矿矿山采掘施工及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意见》,加强对采掘施工及地质勘探作业队伍的安全监管。同年,所有非煤矿山企业全部签订救护协议。2008年3月2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试点暨创建典型示范非煤矿山工作方案)的通知》,开展全市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试点暨创建典型示范企业工作。4月2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安监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非煤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5月30日,召开全市非煤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全面推行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工作。8月9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2008年九江市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加大尾矿库安全运行的监管力度,开展以尾矿库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对全市在用、待建、已停用、已闭库的26座尾矿库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尾矿库基本情况数据库,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行。11月6日,在武宁县召开全市石材开采矿山企业机械切割工作现场会议,在全市石材开采矿山企业推广应用机械切割技术。2009年7月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安监局《印发(关于加强我省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II月8日,方圆(德安)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尖峰坡锡矿)通过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验收,成为全市第一家达到三级安全标准化的矿山企业。9月9日,在彭泽县召开全市非煤矿山典型示范(安全标准化)和远程监控工作现场会议,推进非煤矿山远程监控工作。
  2010年3月2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在全市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3月29日,召开全市非煤矿山标准化创建宣贯大会。通过对169家市局发证的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企业进行考评认定,确定46家企业达到四级评分标准.81家企业达到五级评分标准,共127家达标企业。6月7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九江市非煤矿山及相关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约谈制度(试行)》,建立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约谈制度。12月6日,转发省安监局《关于贯彻执行国家安监总局第34号令严格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责任的通知》,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工作。2010年,非煤矿山首次实现“零死亡”。
  第四节危险品安全监督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 1991-2002年,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归口在综合安全监管范畴。
  2002年6月16日,成立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7月4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部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经过摸底调查,对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分类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登记,确定整治工作的重点范围和重点单位,全市共清查危险化学品企业1350家。其中生产企业56家、储存企业1 13家、使用企业60家、经营单位1109家、运输企业12家。2003年1月8日,市政府办公厅批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发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市工商管理局联合在《九江日报》刊登公告,进行宣传,做好危险化学品经营安全生产许可证发放管理工作。6月上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各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和140余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安全生产负责人召开安全生产状况评估工作会议,明确安全评估的范围、重点、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安排等,组织并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对全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安全状况评估工作。全年完成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估80余家。7月26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试行)的通知》,九江石化总厂、九江化纤厂、九江化工厂、江西蓝星星火化工厂等6家大型企业相继制定本企业应急预案,初步建立信息畅通、快速反应、责任明确、配合有力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10月1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评估审查意见书审批程序》,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和安全许可工作,成立市危险化学品安全专家组。
  2004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九江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发展规划》,指导全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和科技研究、技术推广活动。开展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工作,首次确定九江化学纤维总厂、九江中伟科技化工有限公司为市级危险化学品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单位。各县(市、区、山)确定县级危险化学品试点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4月26日,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九江化工厂的安全距离等问题进行论证,做出九江化工厂整体搬迁的决定,再次向省政府呈报《关于请求省政府督促九江化工厂破产搬迁的请示》。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备案工作,全市有295家重大危险源单位进行登记备案。2005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共检查单位(场所)3000余家,发现隐患1400余处,下达整改指令书357份,对不具备资质和证照不全的依法进行取缔和关闭。
  2007年6月19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指导意见》,在全市开展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共排查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80余个,对未按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安全许可审查的20余个建设项目依法进行行政处罚。两次开会部署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把7个单位列为市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单位,16个单位列为县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试点单位。2008年9月25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由21个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危险化学品联席会议制度,10月7日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部署开展全市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2009年3月24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九江市化工建设项目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对辖区范围内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全面检查,建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档案。5月8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性工艺安全连锁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危险性工艺安全连锁专项整治工作。11月1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确定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厂等1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作为首批二级安全标准化达标重点创建单位。
  2010年3月25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化工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履职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将化工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定期如实报告安全生产履职情况作为考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依据,以及实施安全许可的参考条件。3月29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约谈制度(试行)》。4月13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普查登记73家重点企业,登记重大危险源160处。4月1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九江市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要点》,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9月15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转发省安委办(关于加快强制推行化t企业危险工艺改造工作进度的通知)》,推进危险工艺改造工作。12月30日,湖口富达实业有限公司、江西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危险工艺改造工作完成。12月6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县(市、区)政府发去《关于抓紧做好制定实施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域安全规划的督办函》,督促各地加快做好化工园区或集中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烟花爆竹安全监督 1991~1999年,市公安局负责对全市烟花爆竹安全监督管理。2000年,市政府出台《九江市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和清理整顿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市烟花爆竹清理整顿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事机构。整治关闭一批非法生产作坊,取缔197家非法经营网点,收缴烟花2500件,爆竹近4000万响,黑火药103千克及原料。2002年,九江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4家国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有2家退出生产行业,另2家派出安全监察员驻厂进行安全生产监控。市公安局牵头组织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工作,查处烟花爆竹非法生产、无证经营,打击非法运输、储存和销售,取缔无证或违规零售门点213个,销毁烟花爆竹材料10吨,取缔非法销售点6个。2003年,全市退出烟花爆竹生产行业,整治重点放在防止烟花爆竹非法生产、无证经营、非法运输、储存和销售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供销社、市工商管理局等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对全市烟花爆竹运输、销售、储存、燃放等环节实行有效的安全监管。全市取缔无证或违规零售门点213个,销毁烟花爆竹材料10余吨。2004年4月19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安全监管职能调整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确保监管职能调整期间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工作。5月10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市民营经济服务局联合下发《关于转发国家安监局、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职能调整期间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各地加快机构、人员、编制的调整充实,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安全监管档案移接的最后准备工作。12月30日,市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职能进行调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工商管理局、市供销社等部门按照调整后的监管工作职能履行职责。成立市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属地烟花爆竹零售网点全面开展安全评估检查,共检查烟花爆竹零售网点3200余户,责令不符合安全要求的700余户零售网点停止销售烟花爆竹,督促消除隐患900余处。
  2005年,对全市经营烟花爆竹进行调查统计,建立2000余家经营单位档案。6月,对全市13个烟花爆竹批发专营公司进行安全评估,7月底前完成整改工作,并开始进行大范围的烟花爆竹库房安全条件整体提升改造。全市烟花爆竹销售网点申请办理“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临时)”2311家,发证959家。2006年1 1月23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烟花爆竹经营行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各级供销合作社对烟花爆竹经营行业履行行业管理职能,负责对烟花爆竹经营行业的组织、协调、督导和检查等管理工作。全市审批“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临时)”延期的烟花爆竹批发企业13家,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网点2560家。2007年9月27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供销社联合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入推进烟花爆竹经营企业安全条件整改达标工作的通知》,推进全市烟花爆竹经营安全条件整改达标工作。2008年4月15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网点安全条件整改达标工作方案》,5月14日,下发《九江市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工作方案》,部署安全条件整改达标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2009年,全市13家批发经营企业中.8家库房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单位,自筹资金1400余万元新建烟花爆竹库房,总面积达5900平方米以上,第一次全市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库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2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以及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编制《九江市烟花爆竹批发经营企业安全管理手册》。3月,全市13家批发经营企业启动第二次大范围的库房安全条件整体提升改造。全市核发“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13家,“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3551家。
  第五节职业安全健康监督 1991年,市劳动局整顿劳动保护用品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审定16家定点销售和21家定点生产企业,开展铸造企业粉尘治理试点和重点监督,对19家企业的粉尘情况进行复查和治理监察。1995年,对34家危险性较大、粉尘危害严重的企业进行定点监察。2004年6月18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按照国家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责调整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协调、衔接,理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关系,做好对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工作。2005年8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转发省安监局、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的通知》,9月,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监督检查,全市共组织检查组120个,检查非煤矿山企业530家,危化品企业360余家,冶金、制造加工企业850家。2006年1月4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明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工作。
  2008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转发省《关于印发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评分表的通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检查进行专项工作部署,把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及职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2009年7月30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九江市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和《关于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卫生、安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抓好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8月18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开展作业场所危害申报登记工作的通知》,对全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实行申报登记。8月2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召开由各县(市、区、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分管领导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全市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登记工作会议,推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登记工作。9月1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九江市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2010年7月21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九江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科的职能。当年全市申报企业841家。
  第六节综合安全监督 1991年,市劳动局检验电梯83台次,起重机械24台,完成锅炉压力容器发证2129台。1994年,市劳动局检验电梯115台次,起重机械394台,治理整顿液化气充装站30家,检验新装锅炉66台次。1995年,市劳动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5次,全年共下达安全监察意见书296份。
  2002年1 1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市公安局开展交通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整治重点路段安全隐患;配合市交通局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三无”船舶超载违法行为。2003年12月15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九江市“三线”交越与搭挂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交越和搭挂进行全面安全整治(以下简称“三线交越”)。成立“三线交越”整治协调领导小组,相关协调工作设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综合科。12月19日,召开“三线交越”整治协调小组成员工作会,部署“三线交越”整治工作。全年投入整改资金3811万元,整治“三线”搭挂1823.34千米,整治交越22806处。
  2005年3月25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对企业在用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特种设备整治领导小组。全年共检查企业136家次,检查特种设备1673套,对在用过期未检的“锅、容、管”等设备下发整改通知书86份,对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下发整改通知书78份。2006年8月23日,召开危险路段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下发《关于道路交通危险路段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全年共排查危险路段135处,制作道路交通警示牌135块,增加减速带810条。2007年4月17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会同市气象局开展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学校等场所防雷工作专项检查,检查危险品生产、储存企业167家,中小学校78所,发现防雷设施不合格场所156处,下发隐患整改指令书156份,隐患复查意见书156份。隐患整改147处,整改率94%。2008年3月21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协调指导及重点服务对象单位的通知》,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范围。4月10日,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典型示范工作会议,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学校、商业、旅游、锅炉管特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典型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全年共创建安全生产典型示范单位24个,验收合格单位19个。2009年3月12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冶金机械等行业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开展机械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市重点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启动。同方电子江西科技有限公司、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作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分别委托南昌赣洪安全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咨询服务单位。5月6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对自主产权电力设施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开展单位自主产权电力设施安全专项检查,全市共检查具有自主产权电力设施单位168个,发现安全隐患246处,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143份,下达整改复查意见书143份,整改隐患237处,隐患整改率96%。
  2010年5月16日,召开全市安全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现场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清华同方电子江西科技有限公司、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颁发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二级证书。6月25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九江船舶公司、市安全生产监察支队联合开展全市船舶制造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共检查船舶制造企业8家,发现安全隐患167处,下达隐患整改指令书8份,复查意见书8份,整改安全隐患156处,整改率为93.4%。
  第七节事故及应急救援一、生产安全事故 1991年,全年考核目标内企业死亡15人,占全年控制目标28人的53.6%,较1990年下降28.5%。1992年7月23日17时27分,都昌县芙蓉山花炮厂插引车间发生严重火药燃烧,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8月3日,修水县香炉钨矿发生翻车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事故。1994年,全市共发生伤亡事故45起,死亡41人,比1993年下降8.2%。11月24日9时许,瑞昌市峨眉乡钟家湾煤矿发生瓦斯燃烧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12月21日14时56分,九江石化总厂机修铆焊车间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1995年,全市企业职工因工死亡38人,比省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低42.9%o。3月2日9时40分,九江康德利实业有限公司东牯岭善山1901矿区2号坑口发生物体打击事故,造成2人死亡。1997年,全市县以上工伤事故发生12起,重伤3人,死亡12人,分别比1996年下降64%、81%和40%。12月24日22时左右,修水县康乐美容厅一台立式土锅炉发生爆炸,造成3人重度烫伤。
  200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486起,死亡279人,伤1142人,直接经济损失424.72万元。与1999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上升53.6%、9.3%、60.4%和42.7%。其中,县以上工矿企业发生各类因工伤亡事故10起,死亡11人,重伤5人,与1999年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下降47.3%、15.3%和41.6%;道路交通发生各类事故1469起,死亡247人,伤1130人,直接经济损失417.7万元,与1999相比,事故起数上升113%,死亡人数下降2.3%,受伤人数上升150%,直接经济损失上升71.8%;水上交通发生船舶翻沉事故2起,死亡5人,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与1999年相比,事故起数持平,死亡人数上升25%,直接经济损失下降68%。11月21日,九江美彤矿业有限公司发生事故,死亡3人。2001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018起,死亡279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1.6%,死亡人数下降2.1%,其中:工矿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31起(含煤矿6起),死亡27人(含煤矿死亡8人);道路交通发生各类事故1973起,死亡239人;水上交通发生各类事故14起,死亡13人。2002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018起,死亡279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31.6%,死亡人数下降2.1%。其中:工矿企业发生因工伤亡事故31起(含煤矿6起),死亡27人(含煤矿死亡8人);道路交通发生各类事故1973起,死亡239人;水上交通发生各类事故14起,死亡13人。9月23日凌晨,江铜集团武山铜矿发生片帮事故,矿工付举权被打经抢救无效死亡。2003年1月2日,星子县五里麻石厂出现塌方,压死作业人员2人。11月7日17时5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九江学院)新建土木工程系动力实验楼(高15米)主体建筑封顶施工时,发生楼顶坍塌,造成楼顶10名作业工人被埋,其中4人死亡。2004年11月4日9时40分,星子县水泥厂西垅采石场发生坍塌事故,5名工人被砸埋,经过紧急救援,2名矿工获救(其中1人重伤,1人轻伤),3人死亡。
  2005年2月23日凌晨,瑞昌市荣达矿业发展有限公司氰化钠仓库发生被盗案件,被盗物品为安徽省安庆市曙光化工厂生产的“庆宜”牌氰化钠,共计5桶,250千克。省、市有关部门迅速赶赴案发现场进行侦破。2月27日中午,被盗氰化钠全部追回。同年3月7日13时20分,星子县周(周家畈)太(太乙村)线12KM+700M处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一辆载有44人的中巴车坠入深崖,造成22人死亡,22人受伤。5月18日下午3时52分,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九江富达实业有限公司一车间硝化工段溶解反应锅发生爆炸,造成该车间1-3层部分墙体炸塌,周边设施炸损严重,2人当场死亡,25人受伤(其中2人在医院抢救过程中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2006年11月18日晚8时20分左右,都昌县土塘中学新教学楼学生在下晚自习时,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伤害事故,造成6人死亡。12月29日13时许,瑞昌市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三期扩建工程的生料磨车间发生“满堂”模板支架失稳坍塌事故,死亡4人,受伤6人。2007年6月28日16时30分,瑞昌市九江金锋集团有限公司洋鸡山金矿发生透水事故,井下5号和新3号作业面共有10名作业矿工被困。经过40分钟紧急施救,新3号作业面6名矿工被救出,均未受伤。后又经过30小时的持续施救,被困5号作业面100米井下的4名矿工在29日21时38分终于全部脱险,获救矿工除轻微脱水和疲劳外,均无其他身体伤害。2010年7月17日凌晨1时10分许,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舾装码头正在舾装的8000PH-3000吨多用途锚作船前水泥罐舱内发生爆燃事故,造成在水泥罐舱和左侧淡水舱内进行油漆喷涂作业的6名员工当场死亡。
  [=此处为表格(2002~2010年市安全生产事故一览)=] 注:说明:2002年只有安全生产情况汇报材料,没有原始数据资料二、事故责任追究 “1992.7.23”严重火药燃烧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市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决定撤销厂长和生产副厂长职务,并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介绍童工的责任人及批准人,进行经济处罚。“1994.11.24”瓦斯燃烧事故,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决定撤销矿长、分管副矿长的职务,给予乡企办主任、分管副主任行政警告处分,并责令做出书面检查。
  2002年2月20日,市政府第三十一次常务会通过《九江市人民政府一般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自2002年3月1日起实施。“2003.11.7”九江学院坍塌事故后,市政府组织事故调查。2003年12月26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关于“2003.11.7”坍塌事故调查报告》。2004年5月24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事故下达结案批复,对1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3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开除公职,2人撤职,4人降职,6人行政警告处分。“2004.11.4”星子县西垅采石场坍塌事故后,星子县政府组织事故调查。2004年12月20日,星子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关于星子县西垅采石场“11-4”坍塌事故调查报告》。2005年1月24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事故下达结案批复,对6名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3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免职,1人行政警告处分。“2005.3.7”星子县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受省政府委托,组织事故调查并下达《关于星子县“3.7”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决定》,对13名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4人追究刑事责任.3人行政拘留,5人行政记大过处分,1人行政撤职。“2006.12.29”瑞昌市江西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模板支架失稳坍塌事故后,市政府组织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提交《“12.29”坍塌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对2家事故单位和1 1名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2个单位停止其在九江市范围内参与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半年;3人追究刑事责任,8人经济处罚。“2010.7.17”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多用途锚作船前水泥罐舱爆燃事故后,市政府组织事故调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达《关于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江边舾装码头8000PH-3000吨多用途锚作船前水泥罐舱“7.17”爆竹事故的处理意见》,对2家事故单位和13名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给予2个事故单位经济处罚,给予13人行政警告处分、书面检查、解聘处理。
  [=此处为表格(2002~2011年市重大、较大安全生产责任追究一览)=] 三、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机构2005年2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调整九江市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煤炭行业管理职能的通知》,将市冶金煤炭集团公司下属的市矿山救护队整体划人市安全生产监督局。12月23日,市政府第二十二次常务会决定,在市矿山救护队基础上,成立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7年4月18日,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增挂市安全生产事故急救指挥中心牌子。2008年8月12日,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增挂市矿山救护队牌子。2010年,成立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应急救援设施、设备、装备建设 1991年,市矿山救护队占地2000余平方米,有1栋1000多平方米的4层主体楼房,有办公楼、食堂、充填房、充电房、水泵房、变电房、车库和体能训练室等设施。
  2005年12月,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成立,对场地进行路面硬化和绿化,对训练设施单杠、双杠、爬绳、重锤进行修缮。配备救护车1辆、指挥车1辆、HY24正压氧气呼吸器5台、OOHY-240正压氧气呼吸器13台、HY-120正压氧气呼吸器2台、个人战斗服20套、光干涉瓦斯检定器6台、氧气呼吸器校验仪1台、矿帽10顶、ORT-I氧气呼吸器校验仪1台、BGP-200高倍数泡沫灭火器1台、灾区便携式通信电话1台、自带矿灯安全帽15套等救援装备,初步形成井下矿山救援能力。2006年,江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进行质量标准化达标考核,市矿山救护队达到质量标准化二级,获得矿山救援三级资质。2007年起,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陆续配备全顺新时代17座救护车1台、HY-240正压氧气呼吸器5台、红外测距仪1台、O-1000C温度计30支、取样工具4套、帆布水桶2个、一氧化碳检定器2台、模拟巷道、四合一气体检测仪2台、压缩氧自救器20台、对讲机4台、led双光源矿灯20盏、矿帽15顶、MFZ/ABC4干粉灭火器10台等救援装备,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井下矿山救援能力。2008年,启动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2009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自筹资金100万元,对市安全生产应急平台进行改造和装修,购置17台电视机、5台液晶电脑等监控设备,建立起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远程监控系统平台,投入1000多万元,在全市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应急救援预案2005年,15个县(市、区、山)陆续制定出台本辖区应急救援预案,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出台燃气、危化、矿山、公路交通、水上交通、特种设备、建筑施工、供水、供气等19个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和41个部门应急救援预案。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九江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九江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九江市矿山事故应急预案》《九江市重大以上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预案。2006年,中石化九江分公司、九江化纤厂、九江化工厂、蓝星星火有机硅厂等100余家化工企业、28家煤矿和300多家非煤矿山企业,都制定本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完成率达到90%以上。
  应急救援演练2003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星火有机硅厂、江西嘉华氟化工业有限公司、九江化工厂、赛得利(江西)化纤有限公司、九江化学纤维总厂、中石化九江市石油公司(金鸡坡油库)、中石化瑞昌市石油公司(7105油库)等单位做好应急救援演练,初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2009年6月21日,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在模拟巷道开展模拟矿山井下机电火灾事故处理专项演练。演练中室外气温达35C,模拟巷道内最高气温650C,巷道内一氧化碳含量350PPM,氧气含量16%.二氧化碳含量2%.浓烟能见度不足2米。指挥员和救护队员全副武装,开展闻警出动、领取任务、入井准备、建立井下基地、灾区侦察、积极灭火、搜救遇险人员、工伤急救、伤员转运、灾区充氧、局扇通风、安全撤离等十多项演练内容,顺利完成建立井下基地、搜救遇险人员、恢复矿井生产等任务。
  2010年6月23日,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在武宁县煤矿泉坪井+80四水平底部开展模拟煤矿井下机电火灾事故救援应急演练。
  事故救援2007年6月28日16时30分,瑞昌市洋鸡山金矿发生透水事故,井下5号和新3号作业面共有10名作业矿工被困。市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接到事故报警,迅速赶赴事故现场。17时10分.3号作业面6名矿工顺利救出。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组织抽水管路的架设工作。29日21时38分,4名遇险矿井人员全部安全撤离。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四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