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共青团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201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共青团活动
分类号: D43
页数: 5
摘要: 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以“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双增双节”等为主要形式的爱岗立功活动,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和经济改革。在农村开展“一团两户”“百万青年兴百业”科学致富活动,通过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成立青年专业协会,开展争当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等活动,促进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6-10月,团市委联合市农经委、市科委等8家单位举办全市农村青年科技兴农有奖知识竞赛,2.8万名青年踊跃参加。2010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
关键词: 共青团 共青团活动

内容

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1991年,团市委引导全市广大团员青年立足本职岗位,促进经济建设。各级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广泛开展以“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双增双节”等为主要形式的爱岗立功活动,推动企业技术更新和经济改革。在农村开展“一团两户”“百万青年兴百业”科学致富活动,通过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成立青年专业协会,开展争当青年科技兴农带头人等活动,促进乡镇经济的全面发展。6-10月,团市委联合市农经委、市科委等8家单位举办全市农村青年科技兴农有奖知识竞赛,2.8万名青年踊跃参加。
  1992年,为迎接第六届全国屈原杯·中国国际庐山杯龙舟邀请赛,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小天鹅”行动,通过开展“我为龙舟赛献一盆花”“给远方的亲朋写一封信”“红领巾礼貌大使”“蔚蓝的南湖、洁净的古城”、红领巾“手拉手”龙舟赛宣传90天等活动,做好宣传、推介和服务活动。
  1995~1997年,团市委会同市委村建办联合开展“服务百村”行动.动员大中型企业和大中专院校与100个村开展“一助一”结对帮扶。通过捐建“小康书库”、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组建科技讲师团等活动,为结对村提供智力、资金、信息等帮扶。同年,连续3年开展“十佳青年小康示范户”“奔小康示范团支部”评选表彰活动。
  1997-2001年,“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和创建“青年突击队”活动成为全市共青团活动主流。各级团组织开展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把岗位文明建设和岗位技能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社会承诺服务,不断完善工作规范,推出“青年文明号”服务卡、青年文明号信用示范行动等活动。5年中,全市举办各级各类青工专业技术比赛100多次,涌现出近300名市级以上青年岗位能手、300多个市级以上“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各级团组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开展“三争三创”(争当推广农业新科技带头人,创办项目示范基地;争当带领农民闯市场的带头人,创办营销服务实体;争当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头人,创办加工龙头企业)活动,深化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和“科教兴农产业带头人”,深入开展“服务百村”行动,建立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输送外出务工青年1万多人。
  2002-2007年,开展青工创新创效活动、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以“兴质量、降成本、练技能、当能手”为主题,举办青年创新知识大赛、青年创新成果评比和青工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共组织各类比武活动80余次,参加人员近4万人。
  2008-2010年,团市委将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作为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的重中之重。联合市劳动就业局举办招聘会17场.8000余名青年现场签订协议。创立市青年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订单式”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全市落实培训资金138.84万元,培训返乡务工青年1.6万余人;依托职业学校和工业园区,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68个,对接成功人数693人,实现就业316人。实施“百企带百村”工程。组织100名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与100个村(组)的返乡青年农民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1100多人实现再就业。联合市农信社开展“青年创业信用卡”发放工作,全市共发放3712张,担保贷款金额16330.01万元,扶持袁松松等一批青年走上创业之路。开展“恒盛杯”九江青年创业大赛。对选出的10名“优秀创业项目”获得者各奖励3000元创业基金,并提供5万元额度的“青年创业信用卡”担保贷款,扶持其创业。
  二、“青年文明号”创建 1994年,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在全市启动。至1997年年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已在全市商业、粮食、供销、公安、邮电、金融、国税、地税、乡镇企业、旅游、个体协、卫生、工商、交通、电力等16个系统展开。团市委先后与各系统主管部门联合下发创建活动方案;各部门均成立创建领导小组,以“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为创建总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2003年,开展“诚信九江·青年文明号”行动,命名首批“诚信九江-青年文明号示范集体”。2004年,团市委印发《九江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使创建活动持续、健康发展。2005年,在福州举行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团市委作典型发言。
  2006-2010年,全市“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不断巩固深化。创建水平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更加明显,创建步伐走在全省前列。以“满意服务、情暖九江,让青年文明号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的创建活动遍及全市35个行业系统,基本上覆盖所有的窗口行业。至2010年年底,全市先后涌现出33个国家级“青年文明号”,依次是:农行市浔阳支行化纤厂分理处、工行市分行柴桑分理处、市一医院神经内科、五丰宾馆前厅部、九江宾馆餐饮部居易山庄服务小组、庐山宾馆客房部、供电局220KV妙智变电站、炼油厂芳烃岗位、九江石化聚丙烯车间内操岗位,海事局政务受理大厅、国泰君安证券九江甘棠路营业部、星子县消防大队、交警一支队汽车站岗亭、市邮政局投递班、电信分公司线路维护安装中心、电信分公司浔阳路电信营业厅、九江电信市话机线中心、庐山北路收费班、城区运管所、九瑞贷款路通行费征收站、庐山博物馆群工部讲解组、长江九江港公安局交警大队、庐山风景名胜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市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市规划局报建信息管理中心、市移动客户服务中心、庐山良璐宾馆、欧迪大酒店前厅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浔阳区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庐山区法院办公室、市中医院骨病科和江西石油公司九江分公司第八加油站。同时,涌现95个省级、482个市级“青年文明号”。
  三、青年志愿者行动 1994年以来,全市广大青年志愿者结合学雷锋活动,以“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为行动口号,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新春献爱心、环保、打假、家电维修、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无偿献血等活动。1996年,团市委成立“九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进一步规范青年志愿者行动。至1998年年底,全市有10万多名青年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支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一助一”长期结对和建立服务站重点服务的方式,为急需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家庭、老干部等提供服务。2000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2005年1 1月26日,境内发生5.7级地震后,团市委组建多支医疗小分队和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开展灾民转移、医疗救治、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看望抗震救灾志愿服务队队员。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团市委迅速将灾情传达到公安、供电、医疗、水务等单位,动员和组织青年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发动全市青年志愿者开展捐款、献血等活动,以实际行动援助灾区。
  2008年以来,全市青年志愿者事业蓬勃发展。各级团组织围绕形成有中国特色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目标,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活动开展,志愿者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团市委和市志愿者协会先后组织“讲文明、树新风”“和谐春运”“文明创建、青年先行”“牵手夕阳、辉映青春”“万人禁毒签名”“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和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活动。2010年,市青年志愿者协会获得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组织奖”;星子县下岗女工易红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四、“希望工程”实施 1991年起,在团中央统一部署下,团市委启动实施“希望工程”,先后组织开展“希望工程百万爱心活动”“希望工程1+1助学活动”“希望工程义演活动”“希望工程爱心储蓄活动”和“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
  2005年,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等7部门发起向“希望工程“捐赠课桌椅活动,通过发动党团员带头捐、市民自愿捐等方式,共募集资金173万元,为贫困山区孩子购置课桌椅2万套。
  2007-2008年,团市委组织实施“春晖行动”,通过向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及在外地工作的九江籍有为人士邮寄“春晖行动”亲情贺卡和开展集中劝募活动,共募集资金270.89万元。其中,新农村建设点帮扶资金34.96万元,支持省、市级农村建设点20个;春晖助学资金37.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00名:春晖建校资金175万元,建设春晖小学6所。
  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希望工程1%捐”活动,共筹资1042万元,筹物3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645人,援建希望小学39所。
  20年间,全市“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46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2万人,援建希望学校136所,改善学校办学环境42所,为贫困乡村学校捐赠总价值1600多万元的图书、仪器、体育用品等教学物资。
  五、少先队工作 1991年,团市委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我市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确立全市少先队工作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新型素质的建设者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五爱”为起点的基础的共产主义教育,开展“学赖宁,做党和人民的好孩子”的活动。各级团组织先后开展“寻找烈士足迹”“九江少年心向党”“七个一”主题系列活动和“象赖宁那样全面发展”小报竞赛、“学历史、知国情、颂五旗”少先队知识竞赛、“红领巾之声”广播节目评选、“我爱五旗”征文等活动。
  1992年,为迎接第六届“屈原杯”全国龙舟赛和首届“庐山杯”中国国际龙舟邀请赛,团市委在全市少先队员中开展红领巾“小天鹅”行动,通过开展“我为龙舟赛献一盆花”“给远方的亲朋写一封信”“红领巾礼貌大使”“蔚蓝的南湖、洁净的古城”、红领巾“手拉手”龙舟赛宣传90天等活动,动员少先队员为“双杯”龙舟赛的成功举办做贡献。
  1995-1999年,以“手拉手”为重点的创“五星雏鹰”行动成为全市少先队组织的主导性活动。全市共有20余万名少先队员参加这一活动,800余所学校与外校建立“手拉手”关系;建立“手拉手”书屋380多个。市少工委于1995年获得全国少先队“手拉手”活动优秀组织奖。
  2000-2005年,围绕科技兴市战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组织开展“少年雏鹰行动”“新世纪我能行”教育、“新世纪青少年读书计划”、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和“星星火炬”奖章评选活动和全市“十佳”“百优”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
  2006-2010年,开展“十佳留守儿童自强之星”评选、“祖国发展我成长我与祖国共奋进”和“展示自我风采、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教育,并创作励志歌曲《鄱阳湖畔好少年》广泛传唱。
  六、未成年人保护及青少年维权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全市启动未成人保护及青少年维权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提纲、组织法律咨询、举行维权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爱未成年人良好氛围。
  1992-1998年,全市未成人保护及青少年维权工作逐步纵深发展。团市委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依托各级青少年活动阵地,举办青少年自护夏令营、讲座、咨询等,强化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各级团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书摊、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的检查监督力度,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1998年,启动“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 2004年,市、县两级政府均成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六有一落实”要求,强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硬件设施建设,配齐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团市委与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援助未成人工作站。年底,全市创建“青少年维权岗”优秀单位269个。2005年,全市实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体系,这一做法为全国首创,在全国预防未成人违法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上上作典型发言。2006年,团市委组织长虹小学、湖滨小学等学校100余名学生进社区开展“小包公断案”模拟法庭教育活动;联合杨西律师事务所和市心理卫生中心开通“12355”青少年法律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双峰小学等2家单位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杨西律师事务所等6家单位获“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居莉等6人获“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团市委、市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团市委、市公安局共同举办“为了明天——‘红铃铛’进校园”活动,共招募“红铃铛”法制志愿者60名,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法制宣讲活动。
  七、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 1991年起,全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教育前移、深化服务、重在保护”方针,以青少年法制教育为先导,通过开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开展模拟法庭等说法教育、组织青春自护体验、举办“面对面”活动以及“青果援”等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活动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2010年,市综治委、团市委联合在全市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类引导试点工作,星子县、共青城、市同文中学、市实验中学、武宁县人民检察院、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被列为市级试点单位。同时,被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团省委列为省级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市。
  八、其他重要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1999年起,团市委动员全市青少年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先后成功申报共青城、九江县、星子县、都昌县4个中日友好“小渊基金”环保项目,共完成造林面积1260公顷。2009年开始,动员近30余万人次的青少年开展“百万青年林,扮绿鄱阳湖”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种植生态林3976公顷。2010年,团市委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化工作先进集体”。
  支持共青城发展2008年7月,省委书记苏荣、团中央书记陆吴到共青城视察,共同做出关于扶持共青城发展的决定。2009年10月16日,在团中央召开的促进共青城发展的产业规划发布暨招商说明会上,陆昊为共青城授牌“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团市委策应团中央的决定,全力支持共青城发展,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用工、宣传推介等方面作出努力,2010年,举办3场招聘会,共为赛龙电子等15家企业招聘员工1250余名。
  关爱留守儿童2010年,团市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到各县(市、区)、学校调研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状况,报送的《九江市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重视,市委书记钟利贵做出批示,要求“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团市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五个一”、留在农村农民工子女“五个一”等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