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革市委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966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民革市委会
分类号: D02
页数: 6
摘要: 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姜尧天代表第十届委员会所做工作报告;在市政协老常委楼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翔代表第十一届委员会所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开创跨世纪我市民革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委员15人组成的第十二届委员会,在市政协新常委楼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翔代表第十二届委员会所做《与新时代同步,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际民代表第十三届委员会所做《为建设新九江、实现新跨越贡献力量》工作报告;
关键词: 革命理论 市委会

内容

一、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1993年12月8日,在市区扬子江大楼召开,出席代表117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姜尧天代表第十届委员会所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委员会,由委员15人组成;常委会成员7人,主委王翔,副主委凌美瑜、王之军、王际民。1996年增补朱姿武(女)为副主委。
  二、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1998年11月9日,在市政协老常委楼召开,出席代表93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翔代表第十一届委员会所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为开创跨世纪我市民革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委员15人组成的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会成员7人,主委王翔,副主委王际民、王之军、朱姿武(女)、吕春华。
  三、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2003年12月8日,在市政协新常委楼召开,出席代表100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翔代表第十二届委员会所做《与新时代同步,与执政党共进,为九江在江西率先崛起贡献力量》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三届委员会,由委员15人组成;常委会成员7人,主委王际民,副主委朱姿武(女)、吕春华、左北平、叶恕兵。
  四、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2007年5月18日,在市区九江宾馆召开。出席代表117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王际民代表第十三届委员会所做《为建设新九江、实现新跨越贡献力量》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委会成员7人,主委王际民,副主委朱姿武(女)、吕春华、左北平、叶恕兵。
  第二节机构一、党员 1991年,全市有党员148人,2002年为226人,2005年为258人。2010年,全市有党员332人。
  二、市委会 1991年1月,市委会内设组织处、宣传处、祖国统一联络处、办公室,办公地址位于市区环城路67号。1993年,办公地址迁至市区庾亮南路天主堂内。1996年7月机构改革,市委会内设部室只保留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办公地点迁至庐峰路48号民主党派大楼。2010年7月,市委会内设办公室和组宣部。
  三、基层组织 1991年,民革市委会共有基层组织11个,其中支部10个、小组1个。2000年12月28日,民革市委会永修总支成立;2005年10月18日,增设九江学院支部;2007年12月17日,浔阳区支部成立;2008年10月17日瑞昌总支成立;2008年11月13日,石化支部成立。至2010年,全市共有基层组织20个,其中总支部2个、支部18个。
  [=此处为表格(1991-2010年若干年份全市民革党员和基层组织一览)=] 第三节参政议政一、参政党员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 1991-2010年,市民革党员担任全国、省、市、县(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339人次。其中,全国政协委员1人(第八、九、十届);省人大代表4人次,省政协委员10人次;市人大代表20人次,市政协委员119人次;县人大代表30人次,县政协委员155人次。
  领导职务1991-2010年,市民革党员担任副处级以上领导职务共11人。其中:王际民先后任第十一届市政协副主席和第十二、十三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翔任第十三届市政协副主席。
  二、建议提案 “两会”发言 1991年以来,民革市委会在历届历次市人大、市政协“两会”上提交发言材料50余篇,作大会发言20余次。其中,2006年12月,在政协市第十三届一次会议上,副主委左北平代表民革作《要高度重视城郊农房安置》的大会发言,引起市党政领导的重视,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均作批示,并在《九江日报》全文刊登。
  “两会”议案、建议、提案 1991-2010年,民革九江市委会党员在全国、省、市人大、政协“两会”期间共提出人大代表建议50余件,政协委员提案700余件。在市政协全体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切实发展县域经济的建议》《加快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关于建设我市万亩工业园的对策》《整合旅游资源构建大旅游格局》《关于发展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我市中心城区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关于加强我市血吸虫病防治的建议》《应尽快解决房地产登记发证的历史遗留问题》《关于我市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建议》等提案,获得市政协优秀集体提案称号。1998年以来,民革市委会连续12年获得市政协优秀集体提案称号;2002年以来,民革党员21人次获市政协“提案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6人次获得“优秀个人提案奖”。
  在全国、省“两会”期间提出的重要议案、提案:1998年,全国政协委员王翔提交的《关于将江西九江长江大堤整治列为国家基建项目计划的建议案》,受到中央有关部委重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派员于10月7日抵市,专程向王翔征询提案落实意见,并表示将按照提案的建议,尽快推进九江长江大堤列为国家基建项目的工作。2003年,王翔《关于将高考提前在六月份举行》的提案被教育部采纳实施,将当年高考时间提前至6月7-8日举行。2004年,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民建和工商联联组讨论会上,王翔提出全面取消农业税,开征酒类专卖税的建议,得到参加联组讨论会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当面称赞。2005年,王翔《关于取消铁路春运车票违法涨价的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落实,促成2006年及其后历年春运期间铁路硬座票价不上涨;省政协常委王际民向省政协提交的《关于规范鄱阳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被列为省政协领导重点督办提案。2006年,王翔提交《排除干扰,尽快出台物权法》提案,使之成为全国“物权法提案第一人”,有效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出台;王际民《关于规范我省电力价格体系管理的建议》被6月30日《光华时报》摘要刊登。2007年,王际民向省政协提交的《关于规范鄱阳湖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和省人大代表朱姿武在省人大会上提交的《发展“三农”保险,为新农村建设构筑“防护网”》均作为督办的提案和议案。2005年以来,民革九江市委会5次获民革全省参政议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陈武华、杨志诚、燕冬生获民革全省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三、调查研究 1991年以来,民革市委会多次组织党员深入实际,开展多项专题调研活动。按照“政府出题,党派调研”的运作模式,市委会专门成立专题调研小组,深入基层,走访相关单位和调查点,听取意见,搜集第一手素材,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研,先后完成《当前我市江湖河道采砂的现状及建议》《关于我市血吸虫病的防治建议》《加快港口物流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调研报告》《农村职业教育调研报告》《发展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探索建立我市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路》《加强我市血吸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关于“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汇报》《关于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建议》《关于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水利建设的建议》《以推动九江企业上市为突破口加快强工步伐》和《围绕强工战略振兴九江纺织产业》等调研文章,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其中,2005年在开展“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围绕以大开放促进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建的战略目标,全市民革党员撰写学习心得,提交理论文章,建言献策,撰写40余篇建言献策论文,编辑出刊2期“大讨论”专刊,其中《以港兴市、促进发展》和《打造魅力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大旅游格局》两篇论文被市政协评为“两新”大讨论优秀建言献策论文,被收录于市政协委员建言文集《“新阶段、新发展”策论》一书。
  四、反映社情民意 2002年以来,民革市委会共获6次反映社情民意先进集体称号,其中2002-2006年连续5次获得,2009年再次获得。民革党员16人次获“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主要有:2006年,市政协委员燕冬生被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其提交的社情民意《领导下基层检查工作应深入最基层》被评为优秀社情民意。2007年,副主委吕春华被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其撰写的《借鉴上海做法,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被评为优秀社情民意。2009年,副主委朱姿武被评为反映社情民意先进个人,其提交的社情民意《规范发展我市水域环保事业》被评为优秀社情民意称号。
  五、民主监督 1991-2010年,市民革党员应邀担任各类特约监督员、监察员、执法专员共45人次;其中2010年担任市教育局等部门特约监督员2人,市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特约监察员5人,市检察院等部门特约检查员3人。
  第四节社会服务一、实体创办 2009年,民革党员刘炳华筹集200万元资金创办市中山口腔医院。该院与市老干局联合挂牌成立“老干部口腔健康诊疗基地”,为全市2万多名离退休老干部提供口腔修复、牙齿正畸、口腔保健等一系列高质量服务。2009年,党员陈东投资2000万元,成立九江中山眼科医院。该院的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等,在全省民营医院中名列前茅。
  二、捐赠赈灾 1998年,发生百年不遇洪涝灾害,全市民革党员踊跃开展捐款活动,共计捐款20多万元,衣被1000余件。
  2005年,瑞昌市、九江县发生里氏5.7级地震,民革市委会倡导党员向灾区捐款共计504100元,其中王翔捐款50万元,并在随后举行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再次捐资200万元。
  2008年,在省政协发起的抗冰救灾捐款仪式上,王翔捐款10万元。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市委会按照民革省委和中共市委的部署与要求,组织全市民革党员多次为灾区人民捐款,共募捐款67.61万元(其中在市委会两次募集善款8.32万元)。王翔继第一次捐款54.2万元之后,在市赈灾义演晚会上又追加80万元。广大党员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纷纷解囊,有的党员多次参与捐款捐物。孙红波累计为灾区捐款11万元,袁跃儿2万元;瑞昌总支党员共向灾区捐款18600元,永修总支共捐15000元。在民革省委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表彰会上,一支部被授予民革全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先进集体,张峰源、孙红波、袁跃儿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2010年,中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情,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灾情,民生支部张峰源、一支部沈泽民、庐山区支部孙红波分别捐款人民币1万元;民革市委会全体党员共为灾区捐款5.25万元。4月30日,民革浔阳区支部、浔阳区慈善总会联合九江金太阳贸易有限公司开展“大爱无疆,关爱玉树”慈善募捐活动,共募集款物4万余元。
  三、扶贫济困 1996年,市委会与修水县山羊工程办签订关于利用民革市委捐资扶助发展优质鲁西高腿小尾寒羊的协议,由主委王翔捐资8万元,买100头羊捐赠给修水县,扶助贫困农户发展养羊业。 2002年9月17日,副主委朱姿武率机关全体干部与庐山区支部党员到庐山区海会镇“送科技下乡支农”,带去《农民基本常识读本》300余套,先后在海会镇政府和光明村送给当地农民,受到热烈欢迎;9月23日,主委王翔、副主委朱姿武参加市委统战部系统“实施五助捐赠仪式”,王翔代表民生集团捐赠5万元,朱姿武代表市委会机关干部捐赠400元。2004年5月,副主委叶恕兵向86岁高龄的黄埔同学会会员黄春兰捐助2000元治疗眼疾。
  2007年2月7日,市政协副主席、江西民生集团董事长王翔向市慈善总会捐款120万元;3月8日,民革市委会组织卫生支部以及民革女党员前往威家镇开展义诊活动。当年,王翔捐资1100万元设立市慈善总会民生慈善助学光彩基金,成为全市3家以企业冠名设立的慈善基金之一;党员沈泽民捐资26万元在共青城开发区甘露镇双塘村修建环村水泥公路。2009年,浔阳区支部全体党员到区福利院为老人们购买食品2000余元,并捐款5000元。
  2010年6月27日,市委会组织民革医疗界别的骨干党员在市福利院开展为孤残儿童“迎七一送温暖”义诊活动,并赠送价值2000多元的食品、书籍、学习用品和玩具;7月2号,浔阳区支部联合市中山口腔医院在区支部主委程侯峰、医院院长刘炳华的带领下,专程到市抗洪指挥部和前线值班处走访慰问抗洪抢险一线的党员干部。
  四、兴教助学 1996年,市委会常委汪建荣通过多方努力,向省财政争取5万元专项救济资金,帮助修水县布甲乡建校舍。1998年,副主委王之军捐款4万元给永修县柘林镇城下村小学做校舍;常委汪建荣向市财政争取5000元给修水县布甲乡修建学校。
  2002年8月21日,二支部党员在支部主委翟志率领下,到九江县城门乡红星村给贫困女童送去助学金300元。2004年8月27日,王翔在彭泽县捐资5万元资助18名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并赞助该县2名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完成4年学业;二支部为九江县特困小学生刘嘉慧完成小学学业共捐助学费1500元;主委王际民连续3年向贫困户徐竣杰捐款1500元。
  2006年,庐山区支部为在威家中学就读的学生琚鑫鑫送去400元“爱心捐款”;6月13日,王翔向九江县新合镇冯胥宁教学点捐赠15万元。2007年,民革党员、庐山区政协委员孙红波向庐山区大桥中学捐赠20万元;党员张峰源捐资5万元用于星子县温泉镇东山小学修建教学楼。2010年8月27日,党员孙红波为学习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捐款18.5万元。
  五、招商引资 1991年5月,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后,民革市委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号召党员发挥民革优势为“三引进”牵线搭桥。党员张宗冠引进外资项目5个,引进外资400万美元;永修支部党员黄良琼引进外资1000万元;永修支部协助台胞范富林捐资8.5万元;瑞昌市民革党员施恭爱引进外资1.2亿万元,其中3900万元是从香港和印尼的华侨中引进来的。1998年,永修支部徐敬田动员自己居住台湾的弟弟在上海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区创办企业。
  第五节民革活动一、宣传教育刊物专集 1991年以来,民革市委会编发机关刊物《九江民革》共106期、2万余份,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介绍党员和各基层支部的先进事迹和活动成果,沟通党内信息,推广先进经验,使党员们能及时全面了解民革市委会的工作中心和活动动态,为推动民革市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增强民革的向心力、凝聚力发挥作用。
  宣传报道 1991-2010年,民革市委会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上发表文章1000余篇,多人多次被评为“全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协商制度好新闻奖”,有些文章被编人《东方之子》《井冈之子》等专辑,并被海外媒体转载。同时,举办大型海洋生物科普标本展览、“世界无烟日”宣传与咨询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2010年,民革九江市委会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地市级组织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被评为全市政协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思想政治教育 1991年以来,市委会始终坚持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项重大政治斗争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1997年,市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各支部了解情况,召开党员座谈会,揭露邪教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反动本质,全市民革党员中无一人参与邪教活动。1999年,坚持谴责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野蛮暴行。2002年,组织党员批判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2010年,市委会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活动,利用征文、观看电影、举行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取得明显效果。
  二、庆祝纪念 1991年始,民革市委会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纪念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1996年11月,举行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1998年5月3日,市委会在市区甘棠公园蔡公时烈士碑举行纪念“五·三”惨案暨蔡公时殉难70周年活动,并与市政协联合出版《外交史上第一人》一书寄送海外;12月25日,举行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座谈会。1999年,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会以及书画、图片、摄影展。2001年,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辛亥革命90周年征文大赛,并召开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座谈会。2003年12月9日,召开纪念民革市委会成立50周年大会2005年7月7日,市委会与黄埔同学会九江联络组联合举行“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2007年7月4日,市委会与黄埔同学会九江联络组共同举办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座谈会。2008年5月3日,市委会联合市政协文史委、市委党史办举行纪念“五三惨案”暨蔡公时烈士殉难80周年活动。2009年7月4日,市委会与市政协文史委在浔联合举行“叶在增大法官和南京大屠杀审判”学术研讨会,邀请其家人及亲属参加。
  三、联谊交流交往交流 1991年5月24—27日,由姜尧天、凌美瑜、王翔率领民革党员一行28人到武汉参观辛亥革命纪念地并与民革武汉市委会座谈。1992年8月23~26日,沿江开发城市民革组织横向联系会议在庐山召开,上海、南京、芜湖、九江、岳阳、武汉、重庆等城市民革组织代表参加。2000年9月16~19日,名誉主委姜尧天、副主委朱姿武参加长江城市民革组织横向联系会议。2001年4月27-29日,副主委朱姿武、党员陈武华参加在赣州举行的全省民革组织参政议政工作会议。2002年10月14-18日,副主委朱姿武及叶恕兵、曹开越、陈武华等在重庆市参加长江沿岸城市民革组织横向联系会议。2004年9月16日,副主委朱姿武一行3人参加在南京举行的72004长江沿江城市民革组织横向联系会。2006年3月15日,民革景德镇市委会主委梁莉莉、副主委陈根荣一行到市考察学习。2007年9月19-20日,朱姿武、叶恕兵、吴俊参加在安徽铜陵召开的沿长江民革组织横向联系会议。2008年11月14日,安徽铜陵民革市委会一行13人到市交流考察学习。
  祖国统一联谊1991年以来,市委会在开展祖统联谊活动中,发挥优势,把握“和平、统一、发展”的主流,开展同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2004年11月9日,市委会与市政协三胞委联合举行“台情报告会”,邀请市政府对台办公室副主任任守兵作台情报告。2005年,在市台联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民革党员王翔当选为会长,吕春华当选为副会长,叶于康当选为常务理事,张阳春当选为理事。2006年,协助浔阳区台联编辑会刊《浔阳潮》寄往台湾,搭建大陆和台湾及海外亲友交流感情的平台;联合市台联举办“三胞”亲属茶话会和中秋团圆会,联络台胞、台属、归侨、侨眷的情感,充分发挥有台胞、台属关系的民革党员作用,编辑出版《浔阳乡情》寄往台湾联络亲情。2007年,应市委会的邀请,台湾原新党主席谢启大来九江参观访问。2008年,主委王际民率领民革骨干党员及有台湾历史渊源关系的党员前往台湾进行工作交流和考察;4月10日,市委会与市政协联合举办台情报告会,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台联副会长、江西省台联会长何大欣举办讲座。2010年,副主委朱姿武到台湾考察学习。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