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改革开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图书
唯一号: 1405200202100017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改革开放
分类号: D61
页数: 3
摘要: 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九江为沿江开放城市;7月,九江港正式对外轮开放,提升对外开放重要地位。九江开放开发区批准人园项目87个,总投资16.04亿元,其中外资4.6亿元;有41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1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年产值3.1亿元的生产能力。昌九]二业走廊九江段引进项目42个,总投资5亿多元,其中外资2亿元。九江市与澳大利亚沃拉戈尔市正式缔结国际友好城市,与国内20多个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全市3年实际利用外资近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01亿美元。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

1991~1993年,第九届市政府提出的改革开放总体目标是:争取初步形成适应全市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基本框架。1992年5月,国务院批准九江为沿江开放城市;7月,九江港正式对外轮开放,提升对外开放重要地位。3年间,市政府着力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注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国有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改革的意见》《全市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方案》《关于深化商贸企业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决定组建九江纺织集团、放开粮食经营并建立地方粮油储备体系、对国营商业零售企业的门点和粮食企业的小型门点及基层供销社各基层门点全面实行“公有民营”等重大事项。同时,加快开放开发步伐,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大胆引进、加快开放开发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成立九江开放开发区并颁布《九江开放开发区管理条例》,出台《九江开放开发区建立自收自支财税体制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与管理措施。至1993年,全市仿“三资”企业管理、投入产出总承包和转换机制综合试点企业共33家,股份制企业58家,股份合作企业2600多家,股本总额5.6亿元。九江开放开发区批准人园项目87个,总投资16.04亿元,其中外资4.6亿元;有41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11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形成年产值3.1亿元的生产能力。昌九]二业走廊九江段引进项目42个,总投资5亿多元,其中外资2亿元。九江市与澳大利亚沃拉戈尔市正式缔结国际友好城市,与国内20多个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全市3年实际利用外资近1亿美元,进出口总额2.7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01亿美元。
  1994-1998年,第十届市政府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先后召开市直单位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会议、全市整治投资环境会议以及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等会议;开展“打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攻坚战活动”“开展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等活动;连续颁布1995年、1996年、1997年《九江市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出台《九江市国有(集体)小企业实现股份合作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处理办法》《关于推进我市小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建立市长接待外商投诉日制度;举办1997年中国庐山国际旅游节暨招商洽谈会等。组建国有独资公司2家,股份有限公司5家,有限责任公司174家,九纺公司等9户省级试点和九针公司等20户市级试点运转良好:对29户国有危困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0万户,从业人员20余万人:私营企业2888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金17.5亿元,实现纳税翻番;粮食流通、金融保险、对外贸易等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基本完成,“五荒”拍卖取得突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64亿美元,批准外资企业239家,外商直接投资2.5亿美元;引进内资19.2亿元,境内客商兴办、联办企业2200多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35家;进出口总额5.9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4.23亿美元,出口商品发展到20大类200多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达50多个;九江、共青开放开发区进入发展快车道:与澳大利亚波波郡、斯洛文尼亚科佩尔市、日本玉野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与北京东城区、上海南市区、江苏南通市等8个市、区建立友好协作关系。
  1999-2003年,第十一届市政府结合灾后重建、恢复经济实际情况,提出“以改革总揽全局,全面推进体制创新”总体思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调整结构中求突破,在改善环境中求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加快个体私营经济表彰动员大会、全市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暨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员大会、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动员大会、全市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举办海外侨胞江西之行(九江)恳谈会、中国“五会”(九江)经贸恳谈会、中国九江(庐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及海外侨胞九江恳谈会、共青论坛以及福州、东京等大型推介活动;出台《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九江市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等文件。5年间,全市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面超过80%;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农民人均减负率20%以上,开放型经济成为加快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开通“经济110”,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日本铃木公司、新加坡金鹰集团、台湾远东集团、香港华孚集团、中国五矿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九江。引进外资项目222个,实际利用外资6.43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4099个,实际进资242.43亿元;进出口总额6.76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86亿美元。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6.22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吸引汇源果汁、清源药业等一批项目落户。共青开发区理顺管理体制.引进高尔夫球场、航天科技园等重大项目,二次创业势头良好。民营经济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发展到4641户,注册资金45.3亿元,纳税百万元以上民营企业76户,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119户。
  2004-2006年,第十二届市政府注重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构建大开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九江市利用外资项目引荐奖励细则》《九江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整合含鄱口以下、太乙村(含)以上景区旅游资源的决定》《关于将庐山垦殖场、九江市庐山茶科所、九江市林科所、庐山水电厂划归庐山管理局管理的工作方案》和《关于理顺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方案》;举办赣台(九江·庐山)经贸合作研讨会、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等重要活动。3年间,全市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完成26户: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等财政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实现农民合同内零负担;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和45家企业学校剥离工作全面完成,政府部门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95项;庐山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云居山——柘林湖申报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实现统一管理。九江出口加工区申报成功,于2005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共青开发区连续3年成功承办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全市累计引进外资项目422个,实际利用外资9.72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914个,新上亿元以上项目83个;进出口总额6.1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52亿美元。民营经济发展加快,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38.04%。
  2007-2010年,第十三届市政府提出“十一五”(2005~2010年)时期九江改革开放总体要求是: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统一。以九江出口加工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区12个工业园为载体,全方位对接长江三角洲和武汉市、南昌市,融人全球化。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清除制约对外开放的体制性障碍。通过坚定不移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推动各项改革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努力提高经济外向度;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等。市委、市政府做出举全市之力支持共青城发展决定;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全市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调度会议等重要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推进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意见》《九江市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经营管理的实施意见》《九江市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举办浔台经贸合作恳谈会和洽谈会、中国“五会”九江经贸合作恳谈会、中国九江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九江(广州)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推介会、九江(北京)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推介会、九江(广东)招商项目推介洽谈会、九江(香港)服务企业投资座谈会和赴欧洲、新加坡招商等活动。“十一五”(2005-2010年)时期,九江改革开放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12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安置职工8万多人,累计发放、补缴“一补三险”20多亿元;市属34户国有工业企业全面完成职工身份置换,近3万职工“三金”得到落实:非工口六大系统98户国企改革按期完成,农垦系统14户国企改革平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推进国有资产运营监管体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和国有资产清查按期完成,首批2家市属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完成产权划转,组建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和担保公司。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新批外资项目708个,实际利用外资20.36亿美元;引进内资1171亿元;进出口总额33.6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1.86亿美元,外贸依存度由3%上升到8%。201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九江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知识出处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九江市志(1991-2010)第三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山东省地方史志工作条例》要求,力求全面、 系统、客观地记述1991年-2011年济阳县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