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良原来是“朱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196
专题名称: 株良原来是“朱梁”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6/001
起始页: 333.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很早以前,株良乡叫“朱梁”。从“朱梁”到“株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时候,朱元璋封了好多王。据说他的堂兄封了泥王。有日泥王来到建昌府南面约三十里的地方游玩,见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就向皇帝上奏,要这里做封地。当朝梁丞相是建昌府人,听说泥王要他的家乡做封地,也奏上一本,要皇帝封给他。泥王告了梁丞相一状,说他不是皇亲国戚,要封地是蓄谋不轨。朱元璋一怒之下把梁丞相罢了官。 不久,朱元璋想起有许多事还非梁丞相办不可,就给他官复原职,并把这块地平分给泥王和梁丞相,钦赐地名“朱梁”。 明朝灭亡以后,清朝的地方官要肃清明朝的遗迹,便把朱字加了个木头旁,表示明朝死木勒克(注)、无用,因而倒了江山,并把朱梁旁边的慈良堡合并过来,取一个良字,“朱梁”就改成“株良”。既换了名字,又不改变人们的习惯叫法,株良的地方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注:死木勒克:方言,非常呆板的意思。 (刘怀义)

知识出处

走遍抚州

《走遍抚州》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抚州历史悠久,人文鼎盛。自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州以来,勤劳智慧的抚州人在这块土地上耕耘不辍,繁衍不息,奋斗不止。高天厚土,养育了无数的俊杰,蕴育了璀璨的文化,被誉为“才子之乡”、“文化之邦”。“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百世大儒”陆象山,“唐宋八大家”之曾巩,词坛巨擘晏珠、晏几道父子等,史贤名英辈出。其著述充栋,帙卷浩繁,被选入《四库全书》目录的就有206种,为中华文学、哲学曲库中的瑰宝。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