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山十八泉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1082
专题名称: 相山十八泉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857.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传说相山在很早以前,是一座光秃秃的黄土山,周围的土地,因为水源缺乏,农田歉收,农民生活十分艰苦。 有一年大旱,相山周围的草木和禾苗焦枯,农田龟裂,水贵如油。直至农历10月,旱情日甚,村民因灾情严重,纷纷烧香拜佛,延请僧道诵经建醮,祈求苍天赐水。民间的虔诚祈祷行动,惊醒了正在闭目养神的观音菩萨。她驾起云头,来到人间上空观察,得知相山附近的农田,十年九旱,眼下正急需水灌溉,便来到东海龙宫,请龙王给相山附近的农田施水。 龙王在观音的劝说下,指派了18头水牛精到相山降水,这些水牛精遵照龙王的旨意,钻进相山主峰的18个山头,立即冒出18股清泉,相山附近农田的干旱现象得以解除。此后,这18头水牛精就留在相山,18股泉水至今汇成小溪仍在日夜流淌着。 相山因为有了水源,草木逐渐生长繁茂起来,不几年功夫,就布满了全山,在水牛精的“精气”蒸薰下,草木成了珍贵的药材。地下的山石也化成了宝贵的矿藏。 日行月移,随着时光的流逝,相山由黄土山变成了一座身披绿装的宝山。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相山十八排,排排有宝采,一处冒有宝,不是黄连便是甘草。”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