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唯一号: 140234020230000716
专题名称: 结婚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29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到了结婚年龄,过清“三彩”(礼金、衣物、首饰),“六礼”(线面礼、挂帐礼、下厨礼、吹唱礼、过桥礼、扛箱礼),女方收礼后要当即回送礼物,称“回盘”。黄昏时候,由媒人护送花轿至女家住宿,新郎多坐轿同往,并参加女家为女儿饯行的晚宴,称“过私下年”。第二天早上,女家设“嫁女酒”宴客;上午,新娘梳妆后上轿时,母女放声痛哭,谓之“哭嫁”或“吵嫁”。女方父母及长辈在新娘上轿前大多要送“压身钱”。新娘出门时要甩掉旧鞋,脚不点地,由新郎背着或由亲族中有福气的长者抱上轿。 出嫁时,送嫁队伍前面是鼓乐吹打,中间是媒人轿(媒人手持“长香火”,有传宗接代,绵延香火之意),新郎轿、新娘花轿,后面是嫁妆。新娘至男家时,男家放爆竹迎接,花轿抬至厅堂正中放下,由“牵娘”扶新娘下轿;按传统习惯拜堂,一拜天地,续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夫妻交拜,最后拜过男家亲族尊长(凡受拜的尊长,必须赠以“拜见礼”)。礼毕,由伴娘引入洞房,同饮“交欢酒”,同吃“合心饭”(两人同吃一个猪心),表示天长地久,永结同心。 晚上,盛行闹新房,民间相传“闹发、闹发、越闹越发”。闹新房时,不分辈份大小,都齐集新房或厅堂笑闹,争出难题刁难新郎新娘。也有唱歌点戏的,东家要备酒款待。 婚后第二天,新娘新郎拜见公婆长辈,然后新娘下厨抚动炊具,表示开始家务劳动。 婚后第三天,新娘夫妇携礼物去女方娘家,俗称“转步”,又称“回门”。女方娘家须摆酒设宴款待。新婚夫妇应当在当天太阳下山前回家。现已改为婚后第二天回门。凡民间按上述礼仪行事者,曰“大归”,又称“明媒正娶”。 婚后满一个月,即蜜月完后,女方父母要带礼品到女婿家为新婚夫妻做“满月”,新郎家应摆酒设宴招待。女方父母应在女儿家留宿一夜。 旧时,贫穷人家无钱娶亲,往往在订婚以后,请媒人带领便轿隐蔽在女家附近,乘机将女方抢出,抬至男家成亲,民间称为“抢亲”。有女孩无男孩的人家,有的招纳女婿入赘,民间俗称“招郎仔”。女婿入赘后,女方父母视同亲生,依靠其生养死葬,但多数受族人排斥或刁难。有的妇女因丈夫不幸亡故,家中有老有小,不愿改嫁,只招男人上门为夫,民间称为“招夫养子”或“坐堂招夫”,被招的男人,往往受尽歧视。 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男女青年才真正获得婚姻自主权,自由恋爱,文明结婚。近年来,婚嫁礼仪较前从简。但订婚索取彩礼,迎亲讲排场以及婚宴铺张等旧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有过之而无不及。

知识出处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

《大岗镇志》对大岗镇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重点地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岗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书中材料典型,内容翔实,文笔流畅,不失为一本对全乡人民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它必将为造福湖南子孙后代,推进大岗镇现代化建设发挥重大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