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综合修理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唯一号: 140231020230000311
机构名称: 崇仁县综合修理厂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1402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234.pdf
地址: 桥南胜利大道17号
起始时间: 1966年

机构描述

综合修理厂 1966年改巴山镇金属制品修造生产合作社为车辆合作工厂。址在桥南胜利大道17号。初设修理、蚊香两车间,加工蚊香,制造木杆秤和白铁日用品,镌刻图章,修理自行车、钟表、喷雾器等。有职工59人。 1969年增办元钉车间,址在桥南胜利大道阮家祠堂内,加工3/8至4英寸元钉。 1970年,由江西省轻化厅拨款6万元,兴办化工车间,试产“葵二酸”,因质量未达国家标准,于翌年底停产。 1971年,办水箱车间,加工安源70型拖拉机水箱,翌年停产。 1974年,于旧址建2层楼厂房1幢,面积591平方米,并于新楼侧购旧店1座,面积300平方米,为门市部。 1975年,增办自行车配件——辐条加工车间,次年,改为崇仁县自行车配件厂。设拉丝、辐条、电镀、修理4个车间和1个门市部,加工产品有辐条、元钉、金属日用品(如白铁皮水壶、水桶等)、木杆秤、图章等;修理业务有自行车、钟表、铜器等,职工增至100人。 1977年5月,试产KS—8型晶体管农用杀虫黑光灯成功,批量生产,共制造3340盏,由县农业局包销,创产值4.8万元,翌年底停产。 1982年3月,划出辐条车间后,改为综合修理厂,设修造白铁日用品和衡器及刊刻图章、修理自行车、钟表等5个小组,附设门市部销售产品。 1984年,有职工44人。制作白铁方瓶274只,提水铁桶49只,创工业总产值8.1万元,利润0.08万元,纳销售税0.2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77万元,流动资金1.89万元。

知识出处

崇仁县志

《崇仁县志》

出版者:江西人民出版社

崇仁县志采用志、记、述、传、录、图、表等多种形式,而以志为主来充分表达内容。除《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以记事本末体为辅外,其它各篇,均按照“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方法,组织资料,横向展开,顺次记叙。崇仁县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概述总摄全书,大事记纵贯古今。正文分设7篇,依次为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人物。篇下设章,章下设节,共49章,189节。附录殿后,共十部分组成。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散见于《大事记》和有关章节,不另立专章,以免领属失当,记叙重复。崇仁县志某些章节,正文之余,尾加“附记”、“简介”,借以辑录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而补正文之不足。有些内容似嫌枝蔓,缺而不记,读者难明,则于文后加“附”或“注”以阐发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