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一小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唯一号: 140231020210000565
机构名称: 临川一小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10/001
起始页: T00528_00.pdf
地址: 上顿渡桥东路
前置机构: 临川县第六区示范小学
后置机构: 上顿渡小学

机构描述

坐落在上顿渡桥东路,1918年由龙津乡学改办为龙津新学。1933年,改名临川县第六区示范小学,有6个教学班,200余名学生,近20名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合并了私立培基小学,更名为上顿渡小学。全校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为县城附近6个乡镇中唯一的一所完全小学。1952年,由于入学儿童大量增加,学校在韩樟桥开办二部,并新建二层教学楼1栋,学校面积扩大到10600平方米。1956年,被定为江西省重点学校。1961年,易名上顿渡区中心小学。翌年,附设镇办小学1所,有6个教学班,学生300人,教职工10人,其中民办教师7人。 1968年,大部分教师下放农村,校址因县中搬入而改迁,校名改为上顿渡镇公社管区“五七”小学。1972年,学生有所增加,又开办二部。1974年,校址迁回原地。1978年9月,本部改为上顿渡第一小学,二部改为上顿渡第二小学。一小被定为地、县重点小学,新建三层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添置了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唱机、照相机、风琴等器材和语文、数学、地理、自然等课程使用的教具、仪器。1995年易名为临川一小。2000年,学校占地面积8350平方米。有教学大楼2栋,实验办公大楼1栋,教师宿舍楼2栋,配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以及体育和电教设备。全校有32个教学班(其中附设学前班3个),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0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56人,大专以上学历者12人,中师学历(含高中)89人。有2名教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 学校以勤奋、文明、团结、进取为校训,坚持“一育、二改、三提高”(坚持教书育人;改善育人环境,改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学整体效益)的办学思路,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质。1989~1999年,先后被评为全省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地、市教育先进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小雏鹰中队。 学校先后进行语文“五问自读教学法”、数学“读书指导法”和“四步思维训练”等教学实验。在地区教育局组织的县(市)城镇小学五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中,成绩名列前茅。教师通过实验探索,积极撰写论文,先后有20篇论文在省、地及全国报刊发表交流,有6篇论文获全国性一、二、三等奖,38篇论文获省、地、市一、二、三等奖。1人获全国社会录像课二等奖,5人次获省语、数、自然、社会等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和省、地、市作文竞赛中,有46篇学生习作获奖,其中3篇分别选入《小学生作文精选》、《获奖作文选》、《作文之路》等书中。 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先后成立写作、数学、文艺、体育、书法、美术、舞蹈、科技、鼓号队等活动小组。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18人次。1991年全国中小学生“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1个,获奖学生被选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少年夏令营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9年“爱护地球”环卫知识征文竞赛中,获省一等奖,全国优秀奖1人。1982年,全国市县小学足球比赛中名列第一;1986年,省“长江杯”田径选拔赛中获第一名。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