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实验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唯一号: 140231020210000564
机构名称: 临川实验小学
文件路径: 1402/01/object/PDF/011810020210000010/001
起始页: T00527_00.pdf
地址: 抚州城区具庆巷36号
前置机构: 江西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
起始时间: 1914年

机构描述

坐落在抚州城区具庆巷36号,为宋代文学家曾巩所建兴鲁书院旧址。前身为创办于1914年的江西省立第三师范附属小学,是全省最早创办的师范附小之一。1927年,更名江西省立第八中学实验小学。1933年省教育厅令单独设校,命名江西省立临川中心小学,为当时省立四所中心小学之一。其时全校有12个教学班,学生500余人,教职工19人。1946年2月,改名江西省立临川实验小学。同年7月,划归县办,易名临川县立实验小学,有16个教学班,学生900人,教职工42人。1949年,学校易名江西省临川实验小学,成为江西省临川师范开展实习与实验教学的基地。学校隶属抚州专署文教科领导。1957年秋,专署决定,学校一分为二:一为抚州师范附属小学,由专署文教科领导;一为抚州市第六小学,受抚州市文教局领导。1960年,抚州师范附属小学改名抚州实验小学。1966年,改名抚州市工农兵小学。1978年,改名抚州市实验小学。1995年改名临川市实验小学。2000年,全校有38个教学班,学生1962人,教职工97人。校园占地面积10476平方米,建筑面积8188平方米。拥有能容纳2000多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五层教学大楼1幢,配有电化教室,仪器室,实验室,阅览室,手工、音乐、书画、舞蹈室等专用教室。 学校自创办后,一直是省、地重点学校,肩负实验教学与示范教学双重任务。1933年,曾有两个班分别开展“设计教学”与“道尔顿制”教学实验,前后坚持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学改革实验重新显示活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教改实验,形成系列。其中教材改革实验:语文方面有辽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和中央教科所集中识字教材的实验;数学方面有北京景山学校与中央教科所教材(实验本)实验。教法改革实验:语文有“导学法”的探索,数学有“基础训练——读书自学——重点讲解——练习小结”的四环节“读书自学指导法”实验。各项实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加强“双基”、发展智能为中心,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90年代,学校又开展整体德育实验。 1993年,有4名学生被评为全国好少年,其中1人被评为全省“十佳”少先队员。1995年,学校大队部被江西省少工委评为少先队优秀阵地单位,并被国家少工委评为“雏鹰大队”。1997年和1998年,学校先后被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教育委员会评为德育示范学校。1986年,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同年,在抚州地区小学电教成果评比中,名列榜首。1990年,获抚州市中小学艺术节小学组团体冠军。1994年,获江西省中小学合唱节小学组三等奖。1997年,获江西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从1995年以来,连续3年在全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一。有3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知识出处

临川区志(1987-2005)

《临川区志(1987-2005)》

出版者: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

新编《临川区志》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地方志工作者近六个寒暑的辛勤耕耘,今天终于问世了!她的出版发行,是全区人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盛事,可喜可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