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药膳的配伍禁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农家美食》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2546
颗粒名称: 二、药膳的配伍禁忌
分类号: S859.51
页数: 4
页码: 123-126
摘要: 药膳讲究食材配伍,特别注意药膳配伍的禁忌,无论是古代和现代都十分严格。根据历代医家的用药经验,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服药食忌、食物药忌、药食相反等须注意。
关键词: 养生药膳 配伍禁忌

内容

药膳讲究食材配伍,特别注意药膳配伍的禁忌,无论是古代和现代都十分严格。根据历代医家的用药经验,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服药食忌、食物药忌、药食相反等须注意如下:
  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合苍术食,令人动风;合养麦食,令人落毛发,患风病;合鸽肉、鲫鱼、黄豆食,令人滞气。
  猪血:忌地黄,何首乌;合黄豆食,令人气滞。
  猪心:忌吴茱萸。
  猪肝:同养麦、豆酱食,令人发痼疾;合鲤鱼肠子食,令人伤神;合鱼肉食,令人生痈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和醋。
  狗肉:反商陆;忌杏仁。
  鲫鱼:反厚朴;忌麦门冬、盖菜、猪肝。鲤鱼:忌朱砂、狗肉。
  龟肉:忌酒、果、览菜。
  鳝鱼:忌狗肉、狗血。
  雀肉:忌白术、李子、猪肝。
  鸭蛋:忌李子、桑甚。
  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觅菜、鸡蛋。
  以上中药与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值得重视。在烹调药膳时,应当加以注意。其中有些虽无科学证明,但在没有得出可靠的结论以前还应参考传统说法,以慎重为宜。主要包括:
  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百合、苍术;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等。
  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其道理虽不充分,但在药膳应用中仍宜慎重从事,把它们作为重要参考为宜。这些禁忌是:
  猪肉忌养麦、豆酱、鲤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盖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养麦、豆酱、鲤鱼、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葚、李子;鸡肉忌芥末、糯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抚州药膳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本草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芜花;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蔹
  、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黄畏朴峭,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小资料
  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敬岌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
  十九畏歌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肉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
  忌口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抚州药膳也不例外。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病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油煎、生冷等食物;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
  忌鱼虾;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第二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茹、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第三类是服药后应忌食某些食物。如: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忌口之说有些已被证明是有道理的,有些则不合实际,在药膳应用中可资参考。
  古代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就开始探索食物和药物的功用,故有“医食同源”之说。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朝,宫廷医生分为四科,其中的“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载药膳方数则。约成书于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许多既是药物又是食物的品种,如大枣、芝麻、山药、葡萄、核桃、百合、生姜、薏仁等。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亦载有一些药膳名方,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百合鸡子黄汤、猪肤汤等,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专列有"食治”''养老食疗”等门,药膳方十分丰富。据史书记载,至隋唐时期,我国已有食疗专著约60余种,惜多散佚。唐代孟诜所著《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
  至宋代,王怀隐等编辑的《太平圣惠方》论述了许多疾病的药膳疗法;陈直的《养老寿亲书》是我国现存的早期老年医学专著,在其所载的方剂中,药膳方约占70%。该书强调:“凡老人之患,宜先以食治,食治未愈,然后命药。”元代御医忽思慧所著的药膳专书《饮膳正要》,药膳方和食疗药十分丰富,并有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等内容。至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载了许多药膳方,仅药粥、药酒就各有数十则;明代高濂的养生学专著《遵生八笺》,也载有不少养生保健药膳。清代的药膳专著各有特色,如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介绍了药用食物七门300余种,章穆的《调疾饮食辩》所涉及的药用食物更多,袁枚的《随园食单》介绍了多种药膳的烹调原理和方法,曹庭栋的《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中则列出老年保健药粥百种。抚州药膳继承和遵从了上述经典要义,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抚州地域药膳的品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增加,如药膳罐头、药膳糖果等。结合现代科研成果制成的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饮料品种繁多,各具特色。既有适合糖尿病、肥胖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服食的药膳食品,也有适合运动员、演员和矿工等服食的保健饮料,还有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或用于老人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或药膳。

知识出处

抚州农家美食

《抚州农家美食》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抚州农家美食》对抚州悠久农业历史、丰富农业资源、优质特色产品、种养加工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深厚农耕文化、传统美食工艺、现代农业实践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理例相联、雅趣共辉的形式进行全景式展示,把抚州农业的辉煌历程、巨大成就和美好未来。抚州农家美食首推民间小吃,也叫农家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凝聚着淳朴的草根原创。抚州民间小吃起源于农家,根植于乡野,是最原始、最地道,也是最具魅力的农家美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