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乌米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农家美食》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2332
颗粒名称: 三、乌米糕
分类号: TS213.23
页数: 2
页码: 13-14
摘要: 乌米糕是指南城县里塔、新丰街、上唐、株良等地农户,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八时,家家户户采摘杜鹃花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的南烛树(俗称乌饭树)嫩叶叶汁浸米蒸煮,再经捶捣、调料而制成的糕点。乌米糕香甜可口,爽滑软韧,食后耐饿。乌米糕放置通风处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关键词: 抚州市 糕点饮品 乌米糕

内容

乌米糕是指南城县里塔、新丰街、上唐、株良等地农户,每年在农历四月初八时,家家户户采摘杜鹃花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的南烛树(俗称乌饭树)嫩叶叶汁浸米蒸煮,再经捶捣、调料而制成的糕点。乌米糕香甜可口,爽滑软韧,食后耐饿。乌米糕放置通风处阴
  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民间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掺入部分粳米,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其制作方法为:先到山上采一种叫南烛树(俗称乌饭树)的嫩叶,将糯米在乌饭树叶沥成的汁液中浸泡1天,再蒸熟并添加适量的白糖,在石碓中捣成乌饭麻糍,然后摊到面板上,撒上些许面粉芝麻粒,将捣烂的乌饭麻糍擀成约3.3厘米厚,上面再撒上薄薄一层芝麻粒,压实切为四方形。这样制做出的乌饭麻糍,
  别有一番风味。民间传说
  据传,四月初八吃乌米糕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目莲救母"的孝行。目莲是佛陀弟子,其母亲因生前罪孽被打入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
  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
  咀嚼,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饿鬼狱卒不知何物,就不会遭抢。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即南烛树叶)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不再争抢,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
  目莲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为了褒扬目莲的一片孝心,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吃乌饭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除了纪念''目莲救母”的孝行外,还有其独特的营养药用价值内涵。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将制作乌饭的方法收录其中。《本草纲目》载:"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有俗话说,“吃了乌饭糕,蚊子不会咬”,用"乌饭树”嫩叶汁与糯米制成的乌饭麻糍食后能驱蚊蝇。现代医学也证明,乌饭树叶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泻等功能,具有独特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衰老植物。

知识出处

抚州农家美食

《抚州农家美食》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抚州农家美食》对抚州悠久农业历史、丰富农业资源、优质特色产品、种养加工技术、农业产业发展、深厚农耕文化、传统美食工艺、现代农业实践等方面,以图文并茂、理例相联、雅趣共辉的形式进行全景式展示,把抚州农业的辉煌历程、巨大成就和美好未来。抚州农家美食首推民间小吃,也叫农家小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凝聚着淳朴的草根原创。抚州民间小吃起源于农家,根植于乡野,是最原始、最地道,也是最具魅力的农家美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