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抚州金融志》 图书 |
唯一号: | 140220020230001890 |
颗粒名称: | 一、制钱 |
分类号: | F822.9 |
页数: | 1 |
页码: | 61 |
摘要: | 我国远在原始公社末期,已有货币出现。大约在殷商到西周期间长期流通的货币为贝币,周朝初期,开始出现金属货币。春秋战国时,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金属铸币开始广泛通用。有铲形的布币,刀形的刀币,环形的圆钱和方形的爱金等。当时楚国一带曾行用爱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币制。当时以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自秦以后,直至明、清,都沿用着这种圆形方孔的铸钱,仅重量和大小有差别而已。由于明清两代的铜钱按其本朝定制由官炉所铸,故又称制钱。 |
关键词: | 金融史 货币史 制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