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议购议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粮食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3000173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议购议销
分类号: F307.11
页数: 2
页码: 87—88
摘要: 议购议销主要描写了抚州地区食用油脂油料均系通过市场调节,实行自由贸易等内容。
关键词: 抚州地区 议购议销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全区食用油脂油料均系通过市场调节,实行自由贸易。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区食用油脂油料购销,仍是自由贸易。国营贸易公司和供销合作社,以及私商、油坊(店)、油贩均可经营。
  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脂的规定》后,全区关闭油脂油料自由市场。在统购期间,不准私商参与油脂油料的购销活动。但仍有一部分小商贩在商场上出售少量的花生、芝麻等油料。
  1963年下半年起,全区各县相继设立粮油货栈,同时,粮油管理所也设立粮油交易所,开展油脂油料议购议销经营,并按省人民委员会规定,接管原供销合作社经营的议价粮油业务。
  1967年,全区粮油货栈相继撤销,油脂油料议购议销经营基本停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明确规定,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后,允许农民进行少量粮油买卖,我区粮食部门又恢复粮油议购议销业务。1980年1月,地区成立粮油货栈,各县(市)也相继成立粮油货栈,粮管所(站)设立粮油议价门市部。油脂油料议购议销数量逐步增加。1984年后,全区各粮管所、站,均采取了市场议购、上门议购、挂牌议购、相互兑换等方式购进议价食油。到1991年,议价收购量已接近平价收购一半。1992年,食油收购退出定购,全部改为议价收购至今。
  八十年代以来,虽然食油议购数量不断增加,但议销数量增加更快,仅靠本地议购已远不能满足市场和群众的需求。如1984年,全区食油议购虽增加到86.30万斤,但议销猛增到390.69万斤,各县只得组织人员到外省、外地采购,共购进201.51万斤,才使市场供求有所缓和。此后,全区各级粮食部门,特别是粮油贸易部门,采取了内购内销,外购内销,外购外销等多种形式,开展食油议购议销经营,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又活跃了市场,粮食部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3年,取消食油统销后,食油购销都纳入市场轨道,一律实行议价经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油脂市场逐步放开。虽然各级政府明令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插手食油议价经营,但和粮食一样,是禁而不止。1984年,省政府决定放开食油市场,实行多渠道经营,各行各业、单位个人都积极参与,使油脂市场又一度紊乱,影响国家收购。经过1986年整顿,虽有所好转,但多渠道格局已经形成,除粮食部门外,其它单位和个人都继续参与食油议价经营。1992年,取消油脂统购,1993年,放开油脂经营后,粮食部门除负责食油议购和批发业务外,食油零售已全部放开,各行各业都可开展零售业务,少数单位和个人还参与批发,从外省、外地购进卖出,十分活跃。
   由于议购不能满足议销的需要,各县大量从外省、外地购进议价食油。1995年,因油料丰收,收购大增,自此,连续三年都是销往区外。
   历年全区议价油脂购销调情况
   品名:折油单位:万斤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粮食志

《抚州地区粮食志》

《抚州地区粮食志》,是集“存史、资治、教化”为一体的好史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再现了全区粮食工作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对帮助全区广大粮食工作者了解过去,珍惜现在,认识将来,承前启后,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