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湖南乡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72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邮政
分类号:
F61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临川县志》载,宋嘉定十年(1217年),抚州知州费蜒设置临汝驿,在邮驿道上建立驿,孔家渡设立了邮馆,并设驿丞(主管邮递与迎送事务的官)1人。(《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记载,县属驿丞,全国仅有8省设置,共37人)民国24年(1935年)新民市(临川至浒湾之间)开有邮政代办所,由当地私营药店丞办。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邮政代办所由一家私营药店承办,1945年转为自办。
关键词:
邮政
湖南乡
内容
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临川县志》载,宋嘉定十年(1217年),抚州知州费蜒设置临汝驿,在邮驿道上建立驿,孔家渡设立了邮馆,并设驿丞(主管邮递与迎送事务的官)1人。(《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记载,县属驿丞,全国仅有8省设置,共37人)
民国24年(1935年)新民市(临川至浒湾之间)开有邮政代办所,由当地私营药店丞办。民国24年(1935年),全县共有4条干线邮班,其中第三条是:县城——湖南——流坊——黄坊(金溪)——浒湾——金溪,每三日一次,在浒湾交接。全程46公里。湖南当时设立了信柜。
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邮政代办所由一家私营药店承办,1945年转为自办。当时县区邮路不到300公里,邮递员6人,有3条步班邮路,其中第一条是:县城——七里岗——太阳——董塘——新积——罗湖——云山——城前——浒湾——罗针——黄昏渡——萧公渡,每二日一次,交通工具落后,步行肩挑,递送极慢。
1973年1月,湖南公社邮政所建立,面积100平方米,设业务员(负责人)和乡邮员共三人。全乡邮路长达79.25公里。建所前,邮政业务由公社电信站(总机)代办。
1980年开始试行邮政编码制度,1986年起邮政编码进入使用阶段,同时推行信封国家标准。本乡邮政编码:344106
1993年,全县共开通了罗湖、七里岗两个端局各500门数字程控电话,七里岗建起了程控大楼,建筑面积562平方米,业务范围为:函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长话、农话、电报。主要设备有西安邮电所生产的5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一套及配套电源设备。湖南乡境内电话由七里岗程控大楼负责。此时,湖南乡境内才开始大规模使用电话。
1996年邮政与电信分开。
解放前,邮局的函件业务主要是收寄信函,以后逐步开办明信片和印刷品等邮务,民国29年(1940年),平信邮资每件为法币8分,到民国37年竟上涨至法币15元,同年改用金元券,平信邮资每件改为金元券1角,到民国38年4月,已上升至金元券1500元。1950年2月,国家统一邮政资费标准,平信资费每件(20克以下)人民币8分,1960年新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86年又调为平信费为人民币2角。此外还有包裹,汇兑等业务,但本乡业务量都不大。
解放前,报刊由各报社通过私营分销处发行。1951年实行“邮发合一”每个生产队都订阅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江西日报》。每个生产大队配有义务投递员(1970年撤)。近几年报刊发行量稳中有升。
知识出处
《湖南乡志》
出版者:湖南乡人民政府
本书对湖南乡的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建设、文教事业、杰出人物、名胜古迹等都作了介绍,并描叙了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