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22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交通
分类号:
F5
页数:
4
页码:
214-217
摘要:
水上交通,以抚河为主、东乡河次之,旧时水运极盛,肖公渡设有停泊码头、唱凯人员货物均要至此靠岸和开航。东乡河水浅滩多,河道不便运输,水运价值不高,以渔船和小型货船(5吨)听便,港背熊村是停泊地点,三叉港堵塞后,上游断流,失去航运之利。1958年,礁石拦河坝建成后,抚河河床日高,上下河运成了天堑,仅在春汛时期有少量汽轮往返,冬涸水浅、毫无水运价值。
关键词:
交通
唱凯镇
内容
第一节 古道渡口 旧时、唱凯地区陆上交通有两条南北主道,一为沿抚河上下,一为从云山过:往、过往邻圩罗湖,占圩、展坪、桐沅、城前等地,都是曲折小道,土车来往十分困难公路建成后,陆运南北通畅,东西来往,仍循古道。
水上交通,以抚河为主、东乡河次之,旧时水运极盛,肖公渡设有停泊码头、唱凯人员货物均要至此靠岸和开航。东乡河水浅滩多,河道不便运输,水运价值不高,以渔船和小型货船(5吨)听便,港背熊村是停泊地点,三叉港堵塞后,上游断流,失去航运之利。1958年,礁石拦河坝建成后,抚河河床日高,上下河运成了天堑,仅在春汛时期有少量汽轮往返,冬涸水浅、毫无水运价值。
楼下渡 位于唱凯镇楼下东侧的东河上,由楼上渡往云山的鄢坊,有木船1只。
唱凯汽车站 在唱凯镇唱凯圩温城公路东侧。为区乡站。1931年建站。有站房1栋,占地300平方米。职工人。经过车90次/日。年客运量2.0万人次。
唱栎公路 东起唱凯,昌抚公路,西至栎坪(罗针)。长7.37公里,路基宽7米,路面宽3.5米,有桥3座,由罗针养路组养护。客车通至罗针,日行客车16车次,有代办站一个,1957年建成通车。如今,京福高速公路取代该公路。
唱碟公路 西起唱凯,连昌抚公路,西至碟仔岭。沙石路面,长10公里,路基宽8米,路面宽4米,有桥2座。由唱凯养路组养护,通货车。1957年路通仓下村,1980年改道路通修亭岗,1981年路通碟仔岭。
温城公路 系省内南北交通主要干线公路之一。纵贯县境中部,北起进贤县温圳镇,南至南城县城,长115公里,沥青路面,路基宽12米,路面宽8米。途经临川县云山、唱凯、华溪、东馆、腾桥五个乡、镇、县境内里程47.83公里。有桥梁11座,平江曲线6处,最小半径84米,纵坡12处,最大坡度7%。有养路队两个,汽车站4个,代办站1个。交通量:北段(云山至抚州市)日行1.470车次,南段(抚州市至腾桥)日行1.806车次。此线分两段兴建,温圳至临川县城(今抚州市)至宁都路段,1932年建成通车,原名临宁公路。此两段公路两次被毁,第一次名临宁公路。此两段公路两次被毁,第一次毁于1938年,1945—1946年修复,温圳至南丰路段改名温杉公路:第二次毁于1948年,1949年7月至1950年10月修复温圳至南城县路段,改名温城公路。
万年桥 横跨东乡河下游的万年桥,位于唱凯东北3公里的唱(凯)碟(仔岭)公路上。据旧志记载:此处昔日是“上通八闽,下达南昌,商贾百货,于是汇集,盖临川一通衙也”。今朝乃为临川云山,进贤衙前、东乡占圩通往抚州的交通要道。
又据旧志记载:此处曾两次建桥,两次倒塌。第一次建桥,动工于明万历戊午年(1618)年)七月,已未年(1619年)十月建成。此桥为石墩七,空以行水者九,高三丈,上布石板,合广一丈五,两旁护以石栏,上复椽瓦,以蔽风雨,创屋五楹,宋僧栖焉。约费四千金,无籍于官,无典于民,乃罗静宇者独资所建,桥头悬匾,名曰“万年桥”,以寄时人愿望。所因溪流湍急,遇暴雨洪水泛涨而桥塌。第二次重建于清嘉庆年间,系邑人周英捐资,其十柱人抬石负土,各以力助,阅七月而桥成。但又于周治元年(1962年)再次倒毁。此后,此处无桥,来往行人,只得依靠船渡。
新桥是李井泉副委员长于1979年10月28日重返故里视察工作,为“发展经济,方便交通”,提议重建新桥,省、地、县、社欣然投资,于1979年11月15日破土动工,1980年8月20日剪彩通车,仍名万年桥。
新建的万年桥,新颖辛勤工作壮丽,富有民族风格。桥型为钢筋混凝土空腹式等截面线双曲拱桥,两台两墩,主拱3孔,桥面为混凝土铺就,旁立栏杆,栏杆上置水磨白石子混凝土扶手,下嵌水洗白石子混凝土花板。
桥南头西侧建有三用亭楼一座,为护桥、防洪及行人歇息所设,亭边及桥北头各立青石桥碑一对,上刻李井泉副委员长为重建万年桥的亲笔题词:“发展经济,方便交通”。
第二节 交通工具和公路养护 土车 独轮,木制。由一人在后推着朝前走,过载能力二百至四百斤,是合作化以前,本乡农民的主要运输工具,现仍有少数农民使用。
鸡公车 一种由土车改制的独轮车,车轮子改为钢骨胶轮,运载能力比土车增大,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板车 钢骨双胶轮人力车,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拖拉机 分手扶拖拉机及丰收—27型两种,1982年农机站购进了一台上海50的拖拉机。上世纪90年代本乡农民用来装运麻石,现多为用来耕地的机耕式拖拉机。
目前家有摩托、汽车甚至私人轿车已很常见。
乡村级公路一般由乡村派人养护。上世纪公路都是沙石路面(昌抚路除外),本世纪初已建成水泥路面。
唱凯交警中队 1990年2月建队,办公楼兴建于1995年6月;建筑面积:987m2;造价:52万元。历任中队长:万云辉、桂波、王华光、胡淑华。现任中队长:顾真云。现有警员:张顺成(男,副中队长,二级警司),陈华国(男,民警,二级警司),谢立成(男,民警) 中队长顾真云:男,1965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本科学历,现任抚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唱凯中队中队长,三级警官,临川区罗针镇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至1995年2月去原临川区公安局工作,1995年3月至2001年7月在临川市交警大队工作,2001年8月至今在抚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工作。1998年8月被抚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授予抗洪抢险先进个人,2001年3月被抚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评为“2000年度全市优秀交通民警”,2002年2月被市公安局嘉奖,2003年1月被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
第三节 街道建设 唱凯圩最早街道在茅家洲近傍(唱凯圩东半里许),名茅店,于宋、大观(1107—1110)年间遭洪灾,西迁至傅家井一带。今名老街,已无市场。
唱凯圩有一条大街,两条小街。大街位于市集中心,东起老街北口,西接公路,街道长200米。旧时有南货、布店、药店、铁店、米店、茶店、酒坊、油坊、染坊、饮食店等二十余家较有名声独家经营商号,街道宽3米,石块铺面。小街有畅子街(位于大街南)、兴隆街(位于大街中心北),另有鱼街(位于大街南),已于1978年堵塞。这些小街多为摊贩市场。戏台下,是本圩杂物交易集中地,另有谷庄(胡家门前)、柴厂(老街口)、牛厂(老街南口头)、芝麻厂、芋头厂(位于大街南)等土产市场。
建国后,各行业经改造参加了集体经营,组成各行业的合作社,街道铺面整饰一新,供销社、合作商店,手工业梳篦、理发、木器、缝纫等生产合作社,先后于大街中心兴建起门市部,1958年街道更经加宽平直,大街马路口头,形成合面街道。东西长250米,现街面宽8米,机车可通行。公路东西两侧,较大建筑物有医院,行管所、木材门市部,供销仓库和门市面部、药店、税务所、车站、加工厂、饭店、银行、影院、和乡政府等机关单位。
1982年唱凯镇被列为全国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之一以来,街道建设日新月异。经过十多年建设,镇区面积已扩展到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初步形成了五条街道的“井”字型框架格局。以唱凯集贸市场和商城为龙头,集布匹、服装、家俱、鞋帽、副食品、建材、粮油等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市场体系已具雏形。唱凯小城镇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投资80余万元,实施城镇街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行街”体闲广场的建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已初步形成现代化小城镇规模。街道建设以昌抚公路为主线,向东扩展,已建成“井”字形南北向直街2条,东西向横街7条。主街昌抚大道命名“井泉大道”,全长2.5公里;另一条直街全长约一公里;通向李井泉家乡的一条横街全长1.5公里。主街宽30米,另外4条街宽20米以上。
第四节 公路建设 早在1930年前,唱凯即有公路通过,设有客车招呼站,租用民房,一人负责卖票,营业简单。其时来往车辆稀少,路基狭窄不平,日寇入侵时,曾受严重破坏。建国后,运输频繁,路面几经整修、桥梁先后经重建为混凝结构。1961年,唱凯至罗针兴建起公路长四公里,并兴建车站平房一栋,1980年唱凯至寿亭岗六公里通车。由于形势发展,1981年唱凯公路,全长翻修为柏油路面,由原宽六米蹈面扩宽为八米,日往返车辆近四百辆次。如遇时令佳节、加调班车。1982年已完成公路两旁植树规划。
唱凯公路的进一步建设,是我社发展经济方便交通的命脉所在,现在机耕道路,四通八达乡村大道,纵横交错,交通机辆,越来越多,运输越来越方便。
2006年全镇已修建水泥公路62公里,实现100%行政村、90%村小组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2005年唱凯镇被评为“全省村级公路建设先进乡镇”。
万年桥重建纪事 1、据东桥村周氏谱载: 万年桥在郡城北二十五里,上通八闽(福建),下达三江(南昌),商贾百物,于是汇集,盖临川一通衢也。桥始立于明,万历戊午年(1619),为石墩七布,以板两旁,护以橡瓦,以蔽风雨,而溪流急驶,遇暴泛涨,桥辄圮坏,而居者不一姓,曩时分居人为十柱(唱凯街)人醵金为之,而免其徭役,以尝其工力。今桥圮又数载矣,邑中人屡兴钜工,未暇谋及此也。今年余自南昌返造,邑人周君瑛之,卢而谋焉,周君慨然任之,鸠工庀材,罔辞劳瘁,其十柱人亦舁石负土,各以力助,阅七月而桥成者,咸相庆于途也。周君可谓乐于为善者矢!待日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士,苟能以济利人物为怀,而懿是好,则固无忠于善举之惑于众矣。然情涣则情不联,利诱则意中止,于是相顾而不前者有之,而乐善之心,则固人人自具而未尝或止也。临川既称难治,顾自余承乏以来,所见好善之君子,往往不乏,为善举者,且接踵而兴也,徒扛舆梁之修,守土者之责,而周君愿出其力以助,十柱诸人,又出其身以助,周君推斯意也。睦渊任恤之谊,临川人其优为之,吾愿诸君各以情联,其乡党而相戒,于利之不可汨,而推其为善之心,以明夫不善之不可为,为善之事日孟众,由是化行俗美,康乐和亲,其为余守土者之幸!为何如故,记斯役周君之善而并为易吾邑之人也。 知临川县事奏沆撰 2、一九七九年重建碑文: 万年桥位于东乡河下游,临川唱凯公社境内,西邻唱凯,北连云山,东联罗湖,南通抚州,居临川云山、进贤衙前,东乡占圩,通往抚州交通要道,桥两岸万年桥邓家,仓下李家,山水相连,土地相属,人民日夜作息,奈此往返通行,相传百多年前,此地有一座七孔石桥,因傍万年邓家而名之。石桥倾后,两岸百姓及过往行人,大感不便。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全国人代常务委员会付主席李井泉重返故里,体察民情,抚今追昔,重建大桥,为民造福,是日为重建万年桥亲笔题词:“发展经济,方便交通”。
中共抚州地委,抚州地区行署和临川县委、临川人民政府极重视万年桥的重逢,特为之成立:“临川县万年桥建桥工程指挥部”,于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破土动工,一九八○年六月建成通车,历时一百八十余天。
重建的万年桥,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双拱桥,长一百二十四米,宽八、五米,高十三米,拱矢度六分之一,全桥两台两墩三孔,荷载:汽车十五吨,挂车八十吨。唱凯公社民工参加建设,云山、罗针、华溪、罗湖、湖南、七里岗、太阳等七个公社和地县有关单位给予了支援。
为感承党和政府的关怀,为纪念建设者的业绩,专修此文。
公元一九八○年十月 发展经济,方便交通 为纪念重建万年桥留字 李井泉 一九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机构
唱凯交警中队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