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唱凯镇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108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
分类号:
S763.3
页数:
1
页码:
143
摘要:
上世纪50年代,唱凯镇农民主要采取“三光灭虫”,即田塍铲光,禾兜拔光,冬闲田翻光,对稻苞虫组织人工捕捉。从1963年开始推广药剂防治及灯火诱杀手段,主要使用“666”粉剂及滴滴涕防治水稻螟虫及其它害虫。此后,农药使用的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多,有甲胺磷,杀虫双、杀虫胺、叶蝉散、井岗毒素、三环唑、叶青双、托布津等药物。
关键词:
唱凯镇
病虫害防治
内容
上世纪50年代,唱凯镇农民主要采取“三光灭虫”,即田塍铲光,禾兜拔光,冬闲田翻光,对稻苞虫组织人工捕捉。从1963年开始推广药剂防治及灯火诱杀手段,主要使用“666”粉剂及滴滴涕防治水稻螟虫及其它害虫。此后,农药使用的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多,有甲胺磷,杀虫双、杀虫胺、叶蝉散、井岗毒素、三环唑、叶青双、托布津等药物。在药剂防治的同时,逐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重点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974年以后,采取压缩早稻迟熟品种,选用抗病品种,并强调适时晒田,合理施肥,对减轻三化螟,稻叶蝉等病虫的发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86年以后,大力推广种子药剂消毒,对减轻秧苗一些病害的发生也收到明显效果。
1982年分田上户以后,田里老鼠一年比一年增多,对早稻、二晚危害极大,严重的年份造成的损失达10%左右。为此,唱凯公社每年都开展一次群众性灭鼠活动。
知识出处
《唱凯镇志》
本书为唱凯镇志,分别在地理志、政治志、经济志、文卫志、教育志、社会志、方言志、人物志、志余等栏目介绍。
阅读
相关地名
唱凯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