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亮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847
颗粒名称: 戴亮侪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戴亮侪(1899-1967年),江西金溪县人,全国著名的陶瓷专家。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戴亮侪(1899-1967年),江西金溪县人,全国著名的陶瓷专家。12岁进私塾,15岁考入临川中学。18岁中学毕业时,因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家庭经济来源无着落,遂回乡谋职,当了小学教员。29岁时,东渡日本求学,考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鉴于江西工业以陶瓷名世,他便选窑业系,作为自己毕生奋斗之事业。
   1935年大学毕业时,受聘到省立九江高级陶瓷职业学校任实习主任。1937年,日本侵华,省立九江陶校被迫内迁靖安、萍乡上埠镇,物价飞涨,物资困乏,薪金日减,不少教员离职他就。戴亮侪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坚持办学,他兼任教务主任,除教授陶瓷专业课外,还代授英语、史地等课程。不仅每周授课18小时以上,还自编教材,油印讲义,先后编著了《初级陶瓷学》、《高级陶瓷学》、《燃料学》、《矿地学》等约60余万字,其中《高等物理实验法及实验仪器》一书,经当时教育部审定为大专教学参考书,由国立编译馆出版。1944年,学校迁到景德镇;1946年更名为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戴亮侪任教授兼教务主任。为了教学需要,他又编著了《陶瓷原料》、《陶瓷实验及陶瓷制造法》、《筑窑学》、《电子论》等教材。
   新中国成立后,戴亮侪历任景德镇市陶业专科学校教授、副校长。1950年兼任工程系主任,编著了《特种窑业制品》一书,由上海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发行。后来,戴先后担任景德镇和萍乡瓷厂总工程师,还兼任学校教授。1959年,成立陶瓷学院后亦如此,每周到校授特约课一二次。
   戴亮侪埋头苦干,为人正直。解放前在陶校任教时,每每熬夜编写讲义,深夜时饥肠辘辘,只有烤一个红薯消夜。他常以自己微薄的薪金救助贫困学生,但对唾手可得的不义之财却不
  屑一顾。新中国成立后,戴亮侪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敬重,从1949年5月起,被选为景德镇市历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1956年,当选为景德镇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196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