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汤显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795
颗粒名称:
汤显祖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汤显祖(1550-1661年),字义仍,号海岩仍,号海岩士、若士,江西临川人。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汤显祖(1550-1661年),字义仍,号海岩仍,号海岩士、若士,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受家庭熏陶,从小勤奋好学,聪明过人,5岁能做对子,12岁会写诗,14岁中秀才,21岁为举人。之后,曾三次进京参加会试,但都落第而归,据史料记载,主要原因是不肯阿谀权贵,得罪了当朝宰相张居正。汤考试失利后,在家里刻苦读书作文,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即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34岁的汤显祖才得中进士。
汤显祖中进士后,先被任命为南京太常封博士,主管祭祀礼乐:后被任为詹事主簿(文书)、礼部祠祭司主事。在南京任职六年间,他一面发奋读书,一面研究音律和戏曲,并写了大量关心时政、同情人民和反映观游的诗作。万历十九年(1951年)三月二十五日,汤显祖不顾个人安危,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其文有理有据,义正辞严,抨击了朝政,弹劾了两位首辅,触怒了皇帝。神宗于五月十五日下旨,贬汤显祖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万历二十年(1592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期间,为政清廉,深受士民爱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怀着满腔的愤慨,弃官归里,一直到他去世,潜心从事戏剧创作,以才华四溢的艺术手笔,接连写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三部大型剧作,连同他早期由《紫箫记》修改而成的《紫钗记》,最后完成了不朽名剧《临川四梦》,成为一位杰出的戏剧大师。
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重教劝学,先后创办三所书院,在教育领域有一定的建树。
万历十九年(1591年),汤显视被贬到广东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小县徐闻当典史后,竭尽所
能,做了不少有益于地方和百姓之事,创办“贵生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徐闻的士民,由于种种原因,存在一种“轻生”、“自贱”的思想。为了教育士民,汤显祖在知县熊敏(江西宜丰人)的支持下,创办了“贵生书院”。这里所谓“贵生”,就是强调人人皆有“生”的权利,应该珍惜这种“生”的权利。“贵生书院”设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12间课堂。汤显祖亲自登台讲学,针对徐闻县的实际,以“贵生”之说教育士民及其子女,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君子学道则爱人”。汤显祖在“贵生书院”的讲学,好比在海上树起了一盏明灯,吸引了大批学士前来求学,开创了徐闻礼义之先。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汤显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前后五个年头,为当地做了不少“加爱遗民”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重教劝学。他上任伊始,就谒拜孔庙,视察讲堂,汤显祖在《遂昌县相圃射堂记》中写道:“又三曰,谒先圣庙,甚新。从学官诸生至讲堂,堂敝。其后益庳。问所藏书,无有;问县隅中或有他学舍为诸生讲诵,无有也。”四月,汤显祖又召集诸生操练射箭,“诸生皆对不能,云无射堂也。”针对这些情况,汤显祖便立即筹建射堂和学舍,甚至捐出自己的俸禄。到八月,新建的射堂落成。在射堂左右,各建15间学舍,每舍容2人,“合之可坐生徒60人”,汤显祖命名为“相圃书院”,并常“与诸生讲德问学”。万历二十二年(1592年),汤显祖重建了“尊经阁”;次年,又为书院加建大堂,名曰“聚德堂”。从此,“士相师友而游。至夜分,莫不英英然、言言然,讲于《诗》、《书》六世之文。相与为文,机力日以奇畅,大变陈常”。为了保证办学经费来源,汤显祖还为“相圃书院”配置了学田,并亲自撰写了《给相圃租石移文》、《相圃书院置田记》,着令刻田为记。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弃官回到临川后,除了从事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外,还热心于桑梓的公益事业,与高应芳、曾如春等友人在临川城南下桥寺创建了“崇偭书院”,主要为兴学育人才,同时也祀奉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吴澄、吴与弼等乡贤。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