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途径与效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780
颗粒名称: 勤工俭学途径与效益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1983年以前,勤工俭学活动主要是利用劳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校办工厂、农场、实验基地劳动,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接触社会。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83年以前,勤工俭学活动主要是利用劳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校办工厂、农场、实验基地劳动,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接触社会。1983年以后,勤工俭学的途径和形式逐步多样化,重点发展校园经济。根据地委、行署大力发展林果业的要求,各县(市)狠抓了劳动基地的落实,调整了校园经济的产业结构。南丰县职教中心的千亩果园,崇仁县职业中学的千亩毛竹林,乐安县南村中学的450亩湿地松基地,资溪县泸阳中学的170亩杉树林等,成为校园经济的典型。广大农村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种养活动,为校园经济增添了新内容。南城县株良乡融坊小学的旱鸭饲养,50天即可上市,获得较好经济效益。乐安县南村乡下辖五所小学,有山林水塘400多亩,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年创收10多万元。临川市荣山中学、崇仁县礼陂中学既有果园,又有鱼塘,还有猪栏。东乡县占圩中学栽种葡萄,甘坑小学种板栗,王桥中学种杉树等,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区有一批校办骨干企业,如临川市振达服装厂、东乡县教育印刷厂、乐安县教育印刷厂、抚州经贸学校农机厂、南城师范宏达综合开发公司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发挥服务、管理和价格的优势,赢得了市场,争到了客户,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临川二中先后办起弹簧厂、红星助剂厂、印刷厂和高科技建筑材料厂,南城一中开办了印刷厂、木器厂、小桔园、小商店等,为勤工俭学开辟了基地。
   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学校第三产业在校办产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一些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办起培训班,新建临街店面,为社会服务,为学校创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规定,勤工俭学收入按下列原则掌握:50—60%用作添置教学、生产设备;30%用于学生困难补助或减免学生学杂费;10—20%用于师生公共福利事业。严禁用勤工俭学收入请客送礼或借支、挪用。从1986年至2000年,全区勤工俭学收入用于补助教育的经费18291万元,其中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2733万元。
   8-16 1986—2000年抚州地区中、初等学校勤工俭学主要指标
   说明:学生人均收入从1990年开始均按全体学生数计算,之前按三年级以上学生计算。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