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教育科研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645
颗粒名称:
教育科研成果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2
摘要:
教育质量,教师素质,社会影响,论文论著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第一节 教育质量
一、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育科研活动中,教师们通过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向45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南丰县熊信之老师运用“三六九阅读教学法”,学生除参加学期和毕业统考外,平时不搞单元测验,不进行模拟考试,不布置语文知识方面的课外作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第一届实验班64人,升入重点高中、小中专的62人。这些学生高中毕业时87.5%升人大专院校,其中考进全国名牌大学的15人,占南丰县一中应届毕业生录取重点院校学生的三分之二。该班初中升学统考,除化学外,各科均夺南丰县之魁,语文平均成绩高出县平均成绩20分。第二届实验班56人,进校时,语文成绩中下者占70%,最低32分,毕业升学统考,及格率100%,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二。第三届实验班两个,其中一个班全是桔农和个体户子女,成绩相当差。初二年级全县统考,该班以及格率、优秀率、平均成绩第一名而轰动南丰县城。毕业统考,两班分列全县第一、二名。第四届实验班,1990年6月参加全区统考,题目虽然有点偏难,该班及格率达100%,占南丰县及格人数的40%。70分以上的,全是该实验班学生。毕业统考,及格率100%,平均成绩、优秀率居南丰县第一。
南城县宁冠群老师运用“六环节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首轮实验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负担的前提下,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初一到高一共四年的语文教学任务。实验班于1989年提前一年参加南城县一中高一升高二的文理分科统考,各项考试成绩在
全年级9个班中居首位。1989年插入高二理科班的22名实验班学生,1991年参加高考,语文平均成绩高出全校平均分12.2分,其中90分以上的7人(全校19人)。第二轮实验班学生,在1994年全省中考时,语文成绩名列全校前茅。
1994年12月,地区教育局在资溪县召开全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汇报会,应邀参加会议的省教委、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领导和专家,当场命题、监考、评卷,对实验班进行检测,其内容包括查字典、阅读、作文三项,结果如下:(一)查字典。受检学生:资溪县高阜镇港口村小学二年级全体学生29名。检测结果:①速度最快6分钟完卷,最慢的20分钟完卷,平均用时13分钟。②成绩:最高100分,最低50分,全班总平均88.05分,合格率96.6%。(二)阅读。受检学生:资溪县实验小学五(1)班全体学生(46人)。检测结果:平均91.86分,得满分6人,合格率100%。(三)作文。受检学生:资溪县实验小学四(2)班全体学生(46人)。检测结果: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句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完全达到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超过大纲对这个年级的要求。特别是参加小语“能力训练”实验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其优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资溪县参加全区、全省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连续几年获团体总分优胜奖,名列全区前茅,获奖者90%以上是小语“能力训练”实验班的学生。
二、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育科研过程中,教师们既重视“教法”的研究,更重视“学法”的指导,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听课、作业、笔记、应考、安排时间、科学用脑等学习方法,增强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自学、操作、创造等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果。南城县一中通过“六环节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的实验,80%以上学生养成了以下10种语文学习习惯:①字斟句酌精读课文的习惯;②借助相关资料参读的习惯;③课堂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的习惯;④做读书笔记、摘录卡片的习惯;⑤勤查字典、辞典的习惯;⑥日记练笔的习惯;⑦自评自改作文的习惯;⑧文面整洁、书写规范的习惯;⑨听记新闻联播和读报的习惯;⑩用普通话朗读交谈的习惯。南丰县一中学生通过“三六九阅读教学法”实验,培养了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初中三年期间,实验班每个学生自觉做语文笔记10万余字,写书评、影评30余篇,写观察日记近500篇,每学期人均阅读课外书籍120万字。
三、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成绩
据统计,1981年至2000年,抚州地区学生在全国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1548人,其中一等奖238人,二等奖464人,三等奖846人;省级奖574人;30多次全省性学科竞赛颁奖大会,有16次在抚州举行。
6-5 抚州地区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获奖人数
(续表)
6-6 抚州地区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获团体奖情况
抚州地区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也取得优异成绩。1994年,东乡县孝岗镇一小学生胡亚军发明的“剥蔗衣器”,获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一等奖和茅以升科技教育奖,并获国家专利,1998年8月,在第11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被授予金牌。1999年8月,临川市二中学生傅晨、苏宇、胡晶辉获全省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其中傅晨于2000年3月赴澳门参加全国第17届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0林匹克竞赛。
6-7 1982—2000年抚州地区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活动获奖人数
四、少年大学生培养
1982年至2000年,抚州地区共为全国高校输送少年大学生224名,约占全国少年大学生总数的十分之一。
6-8 1982—2000年抚州地区各县(市)录取高校少年大学生人数
(续表)
6-9 1982—2000年各高校录取抚州地区少年大学生人数
6-10 1982—2000年抚州地区少年大学生名录
(续表)
(续表)
第二节 教师素质
在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教师们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
中学语文“三六九阅读教学法”的创立者熊信之(女),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孜孜探索,卓有成绩,先后为省内外教师上示范课100多节,应邀讲学28次,听讲教师15000余人。1986年教师节期间,她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赴京领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87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选入全国优秀教师讲演团,到四省十一个城市演讲。1990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小学语文“五问自读法”的创立者陈茀成,1951年高中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在小学和中学任语文教师。1981年调临川县教研室,从事小学语文教研工作。40多年来,他先后18次被评为省、地、县优秀教师。1989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他的专著《阅读金钥匙
——文章自读百法》,1994年3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年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优秀论著奖。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的创立者曾曙春,1960年师范毕业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0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1985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1986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民教师奖章”。199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主编的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教材(1—6册),经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批准,列为全国发行的教材书目,在江西省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史上属首创。
经过教育科研实践的锻炼,广大教师提高了教书育人的本领,形成了一支由特级教师,国家、省、地、县(市)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地、县(市)、乡(镇)、校学科带头人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据2000年统计,全区中小学教师中,有22人被评为特级教师,11人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96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79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890人被评为全区优秀教师或先进工作者,50人被评为地区学科带头人,338人被评为县(市)学科带头人,还有数以千计的乡(镇)和校级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师德修养好,业务水平高,教学基本功扎实,教育科研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在全区教师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
经过教育科研实践的锻炼,一大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从80年代开始,省、地、县(市)开展了优质课评比竞赛,参赛者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探讨课堂教学艺术,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1990年至2000年的11年间,抚州地区在全省优质课评比竞赛中,就有涉及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音乐、体育、地理、社会、美术等10余个学科的30多位中小学教师先后获得全省一等奖,其中广昌县一中的罗良勤老师,于1998年获全国初中数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第三节 社会影响
抚州地区的教育科研活动,不仅促进了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影响,受到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好评。1987年,小语“五问自读法”初见成效后,陈茀成以《导思·引路·授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初探》为题,进行了初步总结。1988年3月在三省一市(江西、福建、广西和上海)教研协作会上,4月在全省第二次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分别作了介绍,受到省内外同行们的关注和赞扬。同年5月,在全国第二届语文教学信息交流会上,应邀作了专题发言,反映热烈,20多位代表索取资料,约请深谈。
1991年6月,在联合国“农村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展播了介绍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专题片(英文版),并赠送给世界六大组织和24个国家(地区)。
黎川县一中的“3+1”德育实验使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5年以来,该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违纪率在3‰以下,学校连续三次被中共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1997年9月,又被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教委评为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2000年7月,该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抚州地区的教育科研成果,不少书刊作了介绍和评价。小语“五问自读法”的实施成果,《小学语文教学》杂志以及《小学教学研究》、《江西教育》、《江西日报》等先后作过报道或开辟专栏介绍,《浙江教育》、《福建教育》等先后予以转载。《江西教育》1991年第2期以8个版面的篇幅进行了详细介绍,编辑部还特写了评论《教改需要正确的认识观》,指出:“五问自读法”的
“研究思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仅简单易学,适用面广,效率高,效果好,见效快,而且具有深刻性和包含性:①把学生的认知结构、语文知识结构和学习科学(学法指导)结合起来;②把教的思维流程和学的思维流程统一起来并使之优化;③坚持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的统一,十分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④着眼素质培养,强调‘自读’,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主动探求中吸收新知,练习技能,发展能力,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思想水平”。并指出:“五问自读法’的产生,是基于对农村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是“一项植根在农村的语文教改实验”,是“针对农村小学教学实际,遵循学习语文的自身规律,经过长期思考和实践而创造的语文教学方法体系。它有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坚实的基础。它不仅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走出了一条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新路”。
1996年3月,《江西教育》以16个版面的篇幅,全面系统地介绍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成果,并为此发表了社论。
1990年第3期《人民教育》的“教改信息”专栏,对中学语文“六环节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实验作了1400多字的介绍。1994年6月,国家教委、中央教科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纂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将该实验专列辞条,作了详细评价。1996年7月,四川辞书出版社将该实验收入《中国当代新教学法大全》一书,用4300多字的篇幅作了详细介绍。
“3+1”德育实验开展以来,《江西日报》、《江西教育》、《德育报》,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学习与宣传》,国家教委主管、华中师大主办的《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杂志,进行了专题介绍。研究成果《“3+1”德育模式》,被人民出版社编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大型学术文库中。1998年3月11日《中国教育报》报道:“黎川县一中的‘3+1’德育工程,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正在全省推广”。
抚州地区的一些教育科研成果,被许多地方引进推广。1983年至1986年,抚州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系列化”的专题研究成果《中小学语文“双基”教学安排表》(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22册)编辑出版后,北京、天津、内蒙、江苏、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的一些教研部门和学校语文教师纷纷来函,索要这一研究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函要了5套。
小学语文“五问自读法”实验,在黑龙江、吉林、天津、浙江、江苏、河北、四川、云南、安徽、广东、广西等17个省、市、自治区及江西省37个县(市)的小学得到推广。
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1990年以后影响逐步扩大,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山东、内蒙、黑龙江、深圳等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研部门和学校纷纷来函索要资料。江西省其它地区(市)和浙江省天台县、山东省聊城地区、河南省南阳市等地,引进和推广了这项实验。
第四节 论文论著
1980年以来,全区大中小学教师,一方面从实际出发,积极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另一方面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出版(发表)了一批教育教学论文(著)。据对全区892位教师的统计,1980年至1997年,共出版教育教学论(编)著470本,计6700万字,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200多篇,计880多万字。
一、高等院校教育论文(著)
根据对华东地院、抚州师专、抚州医学分院和抚州电大等高校207位教师的统计,1980年至1997年共出版论(编)著200本,计2995万字,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论文824篇,计300多万字。
6-11 (一)、抚州地区高等院校教师部分论(编)著
(续表)
6-12 (二)、抚州地区高等院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部分论文
(续表)
二、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著)
根据对崇仁师范、南城师范、东乡师范等5所中专60多位教师的统计,1980年至1997年共出版论(编)著30本,计330万字,在省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10篇,计63万字。
6-13 抚州地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部分论文
(续表)
三、中小学教育论文(著)
根据对全区中小学462位教师初步统计,1980年至1997年,共出版论(编)著240本,计3374万字,在省以上报刊共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252篇,计418万字。
6-14 (一)、抚州地区中小学教师部分论(编)著
6-15 (二)、抚州地区中小学教师在省以上报刊发表的部分论文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