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超常少年教育实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641
颗粒名称: 智力超常少年教育实验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21名智力超常少年,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21名智力超常少年,创办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82年,中国科大派人到临川县一中联系招收少年大学生事宜。学校领导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从高二年级的一个班挑选了10名15岁以下、智力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加以短
  期培训,报名应考。结果,5人预选合格,后经科大教授复试(口试和笔试),4人被录取。同年,南城县一中也有1名学生被科大少年班录取。1983年,临川县一中又有3名学生被科大少年班录取。1984年,临川县二中、南城县一中有7名学生同时录取于科大少年班。从这以后,地区和各县(市)教育局(委)便把智力超常少年教育问题列为重点研究课题,目的在于研究智力超常儿童少年教育的方法和规律,为高校输送一批优秀少年大学生。实验的具体做法是:
   (一)选好“苗子”。这是搞好超常教育的前提。“苗子”的条件,主要不是看考试成绩,而是要年龄小、智力好,后劲大,有抱负、有毅力。选“苗”时,强调两点:一是早期发现,从初中一年级就开始物色对象;二是众人推荐,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当“伯乐”。“苗子”选出后,分别建立档案,制定培养计划。
   (二)分散施教。智力超常儿童少年在一所学校内人数不多,且分散在不同的年级,临川一中、二中、南城一中、二中、南丰一中、乐安一中、东乡一中、金溪一中、广昌一中等学校都没有把他们单独编成一个教学班,而是分散培养,因材施教。
   课内从严。平时,“苗子”和其他同学一块学习,各科教师一方面坚持面向大多数,帮助学生过好“三关”(单元、学期、学年),另一方面,同中有异,对这些“苗子”适当提高要求,如课前预习增加“思考题”,每次作业增加“选做题”,各种考试增加“附加题”,让他们“吃饱”、“吃好”。
   课外超前。主要形式有:提前自学、单独讲课、举办讲座、插班听课、集中培训等。
   分类指导。即根据“苗子”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比如,对“全能冒尖型”学生,着重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引导他们好上加好,在“学有特色”上下功夫;对“能力潜在型”学生,着重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自强自信、早露锋芒的精神,引导他们珍惜时光,在“深入探究”上下功夫;对“争强好胜型”学生,着重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勇于攀登、敢于角逐的精神,引导他们坚韧不拔,在“持之以恒”上下功夫;对“潜心苦读型”学生,着重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生动活泼、多方求证的精神,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对“调皮淘气型”学生,着重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严以律己、善于慎独的精神,引导他们增强责任心,在“自重自控”上下功夫。
   授法重能。“授法”,指传授思维方法、自学方法、治学方法等,重点在自学方法;“重能”,指培养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运算能力、操作能力、自控能力等,核心是思维能力。在辅导中,教师重点不在传授知识,送给“金子”,而在于揭示规律,发展智能,授予“点金术”。
   (三)集中办班。临川中学(原抚州市一中)则采取集中办班的办法,开展超常教育实验。他们的研究课题被列入江西省“八五”教育科研重点项目。该校的超常教育实验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0年),在高中招收了172名学生,单独编班,精心培养。高二时,有44名考上大学(其中大学少年班28名)。特别是88级超常教育实验班的42名学生中,1990年有15名录取大学少年班,占当年全国录取的少年大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
   第二阶段(1991—2000),进行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一体化”超常教育实验。每年8月初,经过初试复试筛选,从小学毕业生中招收2至4个初中超常教育实验班(均为10岁以下,智力好,成绩优异的学生),两年学完初中全部课程,然后,采取直升或中考选拔办法升入高中,继续进行实验。高中阶段,超常班与普通班的课程、课时相同,但要求实验班教师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放在首位,坚持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程安排上,既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又注意必修、选修、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体、社团活动,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和超常发展。这项实验现仍在继续进行。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