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性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616
颗粒名称: 专题性调查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
摘要: 所谓专题性调查,就是组织教研员带着一定问题,深入到有关学校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寻求对策。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所谓专题性调查,就是组织教研员带着一定问题,深入到有关学校了解情况,征询意见,寻求对策。自80年代以来,这种专题性调查开展了10多次,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一)、教师队伍状况的调查。1984至1985年,地区教研室对全区中学各学科教师的基本情况(学历、年龄、专业结构等)进行了一次调查,然后分类统计,综合研究,写成专题报告《关键在于建立一支稳定的合格的教师队伍——江西省抚州地区初中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供领导制定师训计划时参考,该文刊登在中央教科所主办的《教育研究》(1985年第9期)上。以后,每隔一二年,地区和各县(市)教研室都进行了类似调查,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二)、物理化学实验教学调查。1984年,地区教研室对全区13所重点中学110位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课54节,抽查学生的实验报告1688份,问卷调查了64个班的3481位学生。1987至1988年,又对全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两次调查之后,均进行了综合分析,写成调查报告,从中既发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也找到了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实验教学的建议。此后,地、县(市)教研室经常开展实验教学调查,为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全区理、化、生实验教学提供了依据。(三)、超常教育调查。从80年代初开始,抚州地区积极开展智力超常少年教育实验,培养了一批少年大学生。为了总结超常教育的经验,1985年,地区教育局与省教育科学研究所8位同志,采取走访少年大学生及其教师、家长,同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座谈等方式,对全区中小学超常教育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写成题为《掌握特点,因势利导,精心培育》的论文,在1986年召开的全国思维科学和智力开发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和大会发言。此后,又以《临川县为高等学校培养少年大学生的调查》(1987年第1期《江西教育科研》)和《因材施教,精心培养》(1988年第1期《智力》)为题,在报刊上作了介绍。临川、南城等县(市)也做了类似的调研工作,并在省以上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关研究成果。(四)、职业技术教育调查。1986年,地区教研室对全区12个县(市)的27所职业中学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听课评课、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研究对策,制定了全区职业中学教学计划,并在宜黄县梨溪中学开设了初中职业技术教育试验班(四年制),请江西农业大学专家作指导,探讨职业中学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新途径。此后,地区和各县(市)经常开展职教调查工作,推动了全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五)、贯彻教学常规情况的调查。1988年,省教委制定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常规,并下发《关于在全省中小学试行各科教学常规的通知》。1989年,地区教育局制定《抚州地区中小学教学常规执行情况评价指标》,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学常规检查的通知》。1990年11月20日至30日,地区教育局对全区12个县(市)的48所中小学贯彻执行教学常规情况进行了检查,期间听了1048位教师的1175节课,查阅教师教案1144份,学生作业20604本,试卷4023份,问卷调查了2160位学生,与教师个别交谈802人次,观看学生课外活动75次,按《评价指标》要求,对有关学校和教师逐项进行了评价,写出了题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调查总结报告,印发给各县(市)教育局和全区中小学,并在全区完全中学校长会上作了通报。此后,地、县(市)和学校把检查实施教学常规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