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593
颗粒名称: 教育科研管理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5
摘要: 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中,地、县(市)、乡(镇)和学校均重视教研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第一节 队伍培训
   在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中,地、县(市)、乡(镇)和学校均重视教研队伍的建设。从80年代开始,地区重点抓了教研队伍的培训工作。培训目标,是帮助教师明确教育科研方向,增强教育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发现和培养教育科研积极分子。培训对象,为全体教师和地、县(市)专职教研人员。培训内容,主要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国内外教育科研动态和最新成果等。培训方法主要如下:
   (1)在职学习。1980年至1987年,组织全区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学习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并分期进行了考试;1988年至1992年,组织全区教育行政干部和骨干教师,学习《学校管理学》、《教育测量学》、《教育统计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参加教育科研实践。1980年至2000年,全区有2400多位教师,先后参与了中小学近20个学科、40多种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100多项课题研究。
   (3)举办培训班,请专家学者作专题学术报告。1986年至2000年,地区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40多人,作专题学术报告40多次,参加听讲教师9000多人次。
   (4)召开学术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1980年至2000年,地区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300多次,参加学习、研讨教师1万多人次,收学术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4000多篇。
   (5)赴外地学习考察。1980年至2000年,地区组织小学语文、数学教改实验班教师到黑龙江省黑山县北关小学、辽宁省锦州市小学、北京景山学校、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湖北省武汉市小学等地参观学习30多次,组织中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改实验班教师到北京、上海、天津、广西、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地有关学校参观学习40多次,前往学习考察的教师3000多人次。同时,地区还选送了10位实验教师赴省教育学院进修。
   第二节 科研制度
   一、规划制度
   地、县(市)教研室、乡(镇)教办和中心完小以上学校每年均须制定教育科研计划,内容包括教育科研目标、主要内容(项目、课题)、步骤方法、重大活动安排、人员分工、成果形式、经费预算等,并打印分送有关领导(部门)和参与研究人员。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
   二、立项制度
   从80年代开始,省、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教育科研必须按一定程序申报立项。1997年6月,地区教委颁发了《抚州地区中小学教改实验(课题研究)申报审批规定(试行)》,对教育科研立项作了具体规定。1998年7月,成立了抚州地区中小学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学术委员会和6个学科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的申报审批、考核验收等工作。
   申报条件:(1)教改实验(课题研究)必须制定实验(研究)方案,其内容包括课题、目标、意义、内容及理论依据、方法、措施、步骤、时间安排等;(2)必须确定一个以上的实验班级和对比班(如受条件限制,对比班也可是外校的),参与实验(课题研究)的教师需具有良好的师德,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能胜任中小学的大循环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3)已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备案(立项)的实验项目(研究课题),均由省里统一考核、验收并颁证,不再进行申报。凡属引进的外地实验项目,原则上不再申报。对一些确有意义,而又未能在省以上有关单位立项的,可以申报,但材料(如实验、研究方案等)必须齐全。
   审批程序:(1)申报,由实验创立者(或课题组长)写出申请报告,并由所在单位和县(市)教研部门签署意见,填写《抚州地区中小学教改实验(课题研究)申报审批表》,正式向地区教研室申报;(2)初审,地区学科考核小组有关领导、专家、研究人员,对申报的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实用性、新颖性、可行性等进行初审,必要时组织人员实地考察,提出可否立项的意见;(3)审批,由地区学科考核小组报地区教委审查批准,予以立项。
   三、验收制度
   凡经地区同意立项的实验(课题),须分年度写出阶段性汇报材料;实验(研究)结束时,须写出全面的实验(研究)报告。经过一轮实验(研究)后,地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鉴定,写出验收报告。经过验收鉴定合格的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由地区教委发给证书;对参与了一轮实验的全过程(中学为经过初中或高中一轮实验教学,小学至少三年以上实验教学)且验收合格的实验教师,由地区教委发给教改实验证书;对通过鉴定的研究课题,由地区教委给课题组成员颁发证书。
   四、成果处理制度
   对经过验收鉴定,证明有推广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积极予以宣传和推广。如中学语文“三六九阅读教学法实验”、“六环节四步迁移单元教学法实验”、小学语文“五问自读法实验”、“能力训练实验”等,地区教委和教研室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广播电视、教育报刊等,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宣传、推广。一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还向省和国家有关单位及报刊进行了推荐。
   五、表彰奖励制度
   对教育科研成果,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制定了奖励办法,分别给予精神上的表彰和物质上的奖励,并与职称评聘、评优、晋级、提拔、获取科研资助等联系起来,促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第三节 教育报刊
   新中国成立前,抚州没有办过全区性教育报刊。新中国成立后,适应教育事业和教育科研发展的需要,先后创办了十多种全区性内部教育报刊,并分别成立了编委会,确定了编辑人员,不断提高报刊质量,使这些教育报刊成为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一、《抚州教育革命简讯》
   《抚州教育革命简讯》创办于1972年12月,批准机关为抚州地区革委会政治部,主管部门为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教育组,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学研究室。不定期内部刊物。主要内容有:全区性重大教育科研活动报道、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介绍、中小学教材教法研讨等。16开本32页,每期印数1000份,承印单位为地区印刷厂,发行范围为全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中小学领导。1974年停刊。后经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批准,1977年10月复刊,1979年6月停刊,共出刊20期,计90万字。
   二、《抚州教育通讯》
   《抚州教育通讯》创办于1978年8月,批准机关为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管部门为地区文化教育局,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学研究室。不定期内部刊物。主要内容有:地区和各县(市)重大教育科研活动报道、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总结、中小学教材教法研究、学科教学经验介绍、教育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事迹简介等。16开本,一般为32页,有时内容较多,增至40页,每期印数10000份,承印单位为地区印刷厂,发行范围为全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教师。1979年11月停刊,共出刊19期,计85万字。
   三、《教学研究》
   经江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1980年12月,《抚州教育通讯》更名为《教学研究》,主管部门为地区文化教育局(1983年后为地区教育局),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学研究室。内部月刊。主要内容有:地区和各县(市)重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报道、国内外重要教育教学研究信息、中
  小学教材教法研究、学科教学经验介绍、优秀教师先进事绩简介等。16开本,一般为32页,内容较多时,增至48-64页,每期印数5000份,承印单位先后为地区印刷厂、抚州师专印刷厂,发行范围为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教师。至1989年12月,共出刊97期,计460万字。
   四、《抚州教育》
   经江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局批准,1990年1月,《教学研究》更名为《抚州教育》,主管部门为地区教育局(1997年后为地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地区教育学会和地区教学研究室。内部综合性月刊。办刊宗旨:总结交流教育教学经验,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为普及全区九年义务教育服务。主要栏目有:德育园地、教育管理、教育论坛、教学探胜、教案拾萃、考场纵横、雏燕展翅、教坛艺苑、教育短波、教育广角、教育通讯、园丁风采、人杰地灵、聚星塔、卷首语等。16开本,一般为32页,内容较多时,增至40—48页,每期印数2500份,承印单位先后为抚州师专印刷厂、抚州教育印刷厂,发行范围为全区中小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1997年12月停刊。共出刊90期,计438万字。
   五、《教育简讯》
   《教育简讯》创办于1987年1月,批准机关为地区教育局,主办单位为地区教育局普教科。不定期内部刊物,主要内容:地、县(市)重大教育教研活动信息、中小学教育管理经验简介等。小4开4版,每期印数100份,承印单位为地区印刷厂,发行范围为地、县(市)教育行政干部和有关单位领导。1987年12月停刊,共出刊20期,计8万字。
   六、《教学仪器简讯》
   《教学仪器简讯》创办于1989年6月,批准机关为地区教育局,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学仪器站(1990年改名为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站)。内部不定期刊物(油印)。主要内容是地、县(市)教学仪器装备活动信息。16开2页,每期印数100份,发行范围为地、县(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中小学实验室。至2000年底,共出刊68期,计13.6万字。
   七、《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学研究》创办于1989年8月,批准机关为地区科协和地区教育局,主办单位为地区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会和地区教育技术装备站。不定期内部刊物,主要内容有:地、县(市)实验教学研究动态、经验介绍等。16开本(油印),每期印数100份,发行范围为县(市)教育技术装备站、中小学实验教师。至2000年12月,共出刊6期,计36万字。
   八、《赣东教育与电视》
   《赣东教育与电视》创办于1990年3月,批准机关为中共抚州地委宣传部,主管部门为地区教育局(1997年后为地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赣东教育电视台。初名为《赣东教育电视》,1998年4月更名为《赣东教育与电视》。办报宗旨:宣传教育方针政策,及时反映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教改动态,总结交流教育教学新鲜经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于师生。初为16开4版,后改为小报,共4版,第1版为教育新闻,第2版为教育园地(教学经验简介),第3版为节目预告(“赣东教育电视台”一周荧屏节目安排),第4版为社会之窗(其主要栏目有:卫生健康、锦绣中华、名人逸事、历史长廊、世界各地、军事天地、百科知识、文化长廊、体坛纵横等)。电脑排版、胶印。至2000年12月,共出版564期,计1120万字。
   九、《抚州教育信息》
   《抚州教育信息》创办于1998年6月,批准机关为地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委办公室。内部不定期刊物。主要栏目有:重视与支持、教育教学改革、人物记事、读者来信等。
  16开4页,电脑排版、胶印,每期印数为80份,发行范围为省教委办公室及有关领导,地委、行署办公室及有关领导、各县(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县(市)长、各县(市)教委、地区教委所属单位。至2000年12月,共出刊42期,每期4000字,计16.8万字。
   十、《抚州教育简报》
   《抚州教育简报》创办于1998年6月,批准机关为地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委办公室。内部不定期刊物,主要内容是地区、县(市)教育行政管理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简介。16开4页,电脑排版、胶印,每期印数为100份,发行范围为省教委办公室及有关领导,地委、行署办公室及有关领导,各县(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县(市)长,各县(市)教委,地区教委所属单位,有关学校。至2000年12月,共出刊物40期(每期3000—5000字),计20万字。
   十一、《抚州教育专报》
   《抚州教育专报》创办于1998年6月,批准机关为地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单位为地区教委办公室。内部不定期刊物,主要内容是地、县(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重大情况汇报。16开4页,电脑排版、胶印,每期印数15—20份,发行范围为省教委办公室及有关领导,地委、行署有关领导,地区教委领导。至2000年12月,共出刊26期(每期1000—2000字),计5.2万字。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