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小学师资培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561
颗粒名称:
中小学师资培训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2
摘要:
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发展概况培训方式学校例介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发展概况
民国时期,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通过师范学校和各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每年举办的讲习班进行;县教育局还成立中小学各学科指导委员会,每科聘请专家担任指导,解决教学上的疑惑;成立小学教师检定委员会,对全县小学教师进行检定,提高教师水平;组织国民教育巡视教学辅导团,深入山区辅导教师。教师学习的内容有三民主义、总理遗训、教育概论、语文、数学、教材教法等,多聘请有教学经验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担任辅导教师。
新中国成立初,主要利用星期日组织教师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暑假期间,各县(市)常集中教师到县城或公社学习时事政治及教学业务。平时,各校普遍建立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不少于4-6小时。随着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迅速壮大,教师学历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为此,地、县(市)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教师,如送教师到省教育学院进修,送校长到外省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的正常培训工作受到冲击。1976年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教师奇缺,教师水平甚低。为此,地委、行署和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各县(市)创办了教师进修学校,分期分批轮训小学教师、校长和乡镇教办主任;地区创办了教育学院(筹)和广播电视大学,分期分批轮训初中教师和校长;同时选送高中教师和完中校长参加省教育学院等高校培训班、进修班学习。地、县(市)两级建立了教师培训网络和培训制度,采取教材教法过关考试、“三沟通”(卫星电视师范、函授、自考三者互相承认、互相沟通)考试、教学经验交流、教学专题研讨、优质课评比竞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到1997年底,全区初中30%的教师和90%的校长都已轮训完毕,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由1980年的62%提高到84.1%,初中由1980年的55%提高到88.2%;高中由1980年的33%提高到63.5%。
1998年,国务院要求通过多种方式,逐步使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经济发达地区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应达到一定比率。2000年,
全区小学22682名专任教师中,达专科及以上学历者为13%,普通中学13134名专任教师中,达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初中教师为7.43%,高中教师为44.48%,可见中小学教师培训任务相当艰巨。据此,行署召开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加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培训,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尽快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
5-10 1997年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情况
二、培训方式
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有在职培训和离职进修两种,地区和县(市)教师进修院校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阵地。
1.在职培训
民国时期,各县每年均举办寒暑假讲习会,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如1915年,临川县奉令举办暑假讲习会,由省、地干部训练团集中调训小学教师;1923年,临川县举办寒假讲习会,所学内容有注音字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等。
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也开展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1932年,广昌县苏维埃政府在县城举办列宁师范训练班,由区苏维埃政府保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雇农参加,每期学习二个月,先后共举办3期,每期学员百余名,结业后担任小学教师。7月,南(丰)广(昌)县苏维埃政府教育部举办列宁师范训练班,培训列宁小学教师100多名。
1935年,全省推行保学制度,各地农村小学剧增,为解决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时第七行政区举办保学工作人员征训所,集中训练保学人员(教师和行政人员);举办义务教师培训班,开展业务辅导。是年,南丰县开办暑期教师训练班,参训教师107人;崇仁县举办保学师资训练所,参训教师50名。翌年,临川县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暑假初级小学教员讲习会,有145名学员参加了国语、数学、作文和公文程式等课程的教学研讨。广昌县39名小学教师参加了第8行政区宁都师范附属小学师训班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各县师训工作仍坚持进行。1945年,抗战胜利,师训工作一度得到加强。不久内战又起,教育经费日益紧张,教师连生计都难以维持,培训工作更无从谈起。
新中国成立初,专署举办了中小学教师轮训班,时间二个月,轮训后回原县任教。全区各县(市)相继开办星期日学校(一区一所),集中学习文化、业务和时事政策。1950年暑假,全区
中学教师集中在抚州,小学教师集中在县城,学习政治时事和土改文件,参加学习的教师计1493人。
1951年至1952年,全区对文化基础差的教师进行文化补习。1953年,专署举办全区中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学习班,重点进行教育教学业务学习。
1954年,除地区有计划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外,各县(市)均在县城中学和师范举办在职教师轮训班,采用“小班上课”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辅导。
1956年,临川师范函授部组织教师进行函授学习,开设语文、数学两科,招收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1962年后,抚州师范函授部恢复,负责全区函授工作,并分公社设函授辅导站。
1961年,全区先后举办了初中语文、数学、理化等学科教师培训班。1963年,专署文教处举办了全区农村中学校长学习班,各县(市)举办了小学校长学习班。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举办过校长、体育教师和数学“三算”实验教师等业务培训班。“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区加强了教师培训工作,重点是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方法主要是由地、县(市)教育部门开办各类学科培训班。
1980年后,许多学历未达到要求的中、小、幼教师积极参加电大、函大学习,部分教师参加了自学考试,自学提高逐渐形成热潮。到1982年底,全区有8000多名中、小、幼教师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有3000多人参加函授学习。同年12月,地区文教局下发《关于我区小学师资培训规划及其实施意见》,决定进一步加大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力度。1983年,又下发《关于全区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的安排意见》,要求凡1966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公办小学教师(不含1977年后经统考入学的中师毕业生)和未取得教材教法合格证的民办教师,均要参加教材教法考试。此后,又决定初、高中未取得合格学历的教师也需参加教材教法考试。各县(市)利用寒暑假举办小学和幼儿教师教材教法考试辅导班。从1984年开始,全区逐年举行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1986年4月,全区首次举行中等师范教育自学考试,参加考试人数3000多名,其中公办教师290名,民办教师3000名。是年,全区有1500多名教师参加中师函授,500多名教师参加高师函授。
1987年,国家决定实行中小学教师合格证书制度,各县(市)都成立了中小学教师证考办公室,按照“在职业余自学为主”的原则,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自学辅导网;地区证考办公室订购各种大纲共1.7万份,全部发至教师手中。是年,全区有1.15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文化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同年,全区有470名教师参加高师函授学习,其中毕业260人;3463人参加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合格率为70.1%。
1980年至1990年,全区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学历证书的教师有3559人,其中高师函授本科毕业240人,大专毕业362人,中师函授毕业1777人。
1990年以后,地区在抓好中小学教师业务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学校管理人员和青少年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1991年,地区举办了首届小学、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1992年,举办了农村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到1993年底,全区共培训初中教师6132人次,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6.3%;培训小学教师16925人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7%;培训小学校长1166人,占小学校长总数的86.37%;培训初中校长228人,占初中校长总数的77.28%。
1995年,全区小学教师开始“三字一话一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基本功训练工作。7月,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通知》,规定经过师德、教学能力考核合格者才能发给《江西省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结业证书 》,不及格者不能
转正,也不得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评聘。1996年6月,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小学教师九年义务教育岗位培训的通知》,要求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乡镇教办利用暑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搞好小学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12月,下发《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电脑培训的通知》,要求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参训教师,选聘好专业教师,力争2000年前对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一遍。
1997年2月,地委宣传部、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已培训的校长进行一次跟踪调查和实效考核。8月,举办各县(市)教研室主任培训班。10月,举办有各县(市)教委主管主任、电教站长,重点中学、实验小学、地属中专校长及电教室主任参加的计算机培训班。
1998年3月,地区成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强化全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1999年2月,地区教委和地区人事局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中等专业学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通知》,规定评聘高、中级职称(职务)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别在抚州地区教师培训中心、抚州地区电大和抚州师专进行,其中,临川、东乡、黎川三县(市)的中级职称(职务)教师培训在本县(市)进修学校进行。是年,地区举办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班27期,参训教师3600多人。5月,地区教委印发《抚州地区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考核验收方案》。1999年10月、2000年4月和10月,地区教委先后对全区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训练进行了考核验收。到2000年,地区共举办初中校长岗位培训班9期,全区初中校长基本轮训了一遍。
2.离职进修
1951年6月,全区选送25名教师赴省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期限二年。8月,全区每县选送4名教师到南昌大学师范部学习,时间二至三年,学习期满后充任中等学校教师。9月,选送3名县中校长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学习,时间10个月。同年,全区还选调了一批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和优秀教师赴省学习。
1952年5月至7月,全区抽调一批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中的积极分子赴省豫章中学学习。11月,全区选调33名教师赴省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学习。
1954年,专署文教科选调一批小学教师和应届师范毕业生进入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55年10月,专署组织部分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参加全省小学校长、教导主任训练班,还抽调一批体育教师参加省小学体育教师进修班。
1956年8月,全区选调了一批具有专科毕业或相当于专科毕业水平,有一二年教龄、业务较好,年龄在40岁以下的初中语文、数学、历史教师,参加南昌师范专科学校进修,为期一年,学习期满担任高中教师。同年,全区各中学、师范派1至2名政治教师,参加了全省政治教员训练班。
1960年,临川县委党校附设师资进修班,调训小学代编、代课教师,并招收了一批高中毕业的社会青年共同学习,一年后结业,成绩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教师回原学校任教,社会青年择优分配任小学教师。
1961年,全区选派89名高中教师赴省培训。1963年,选派76名文化业务水平较低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时间一年;还选送部分中学教师赴省培训。
1965年,部分中学政治教师到省委党校培训。暑假,选送20名教师到省教育学院学习。
1966年3月至6月,全区抽调了19名中心完小校长和3名县(镇)教研室主任赴省教育学院培训。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脱产进修基本停止。
1979年后,教师脱产进修恢复并得到发展,不少教师通过考试进入各级教育学院深造,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1988年后,随着教师培训形式多样化,提高学历的脱产进修逐步被在职进修取代,人数逐年减少。教师脱产进修的主要内容也更多地转换为岗位培训。1999年,地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校长培训协议,全区24名中学校长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培训。
3.教师进修学校学习
1979年,临川县第一个建立教师进修学校。随后,抚州市、东乡、黎川、广昌、宜黄等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也相继建立。到2000年12月,全区教师进修学校投资800多万元,兴建教学楼26幢,教工宿舍18幢;全区11所教师进修学校共有在编教师264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64人,高级职称123人,中级称职143人。
县(市)教师进修学校是成人中等师范学校,其任务是提高本县(市)小学、幼儿园教师与教育行政干部的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成立之初具体任务有四个方面:(1)按国家计划,招收不及中师毕业的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师进行脱产进修;(2)负责对中师函授生、电视中专师范生的管理与辅导工作,高师函授生、电视高等师范生的管理工作;(3)对参加教材教法过关考试、《专业合格证书》考试的小学与幼儿园教师进行辅导;(4)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学制不一,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其中脱产进修班修业年限为二年,各科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的中师毕业证;中师函授班为三年制;电视师范班也是三年制,教材播放周期为四年;各种各样的短训班,多则半年,少则一周。学习的课程因班而异。(1)脱产进修班,上中师课程,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开设文选与习作、语文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算术基础理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代数与初等函数、几何、心理学、教育学、自然、史地、生理卫生等13门课程;选修课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与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等课程,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统编教材。(2)中师函授班,课程和教材,与电视师范趋于一致,使用中央电视师范学院统编教材。(3)《专业合格证书》考试辅导班,小学教师有教育学与心理学基本原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数学、体育等7门课程,幼儿教师有语文基础知识、计数教学法、语言与常识教学法、音乐、体育、美术教学法(音、体、美选一门)等4门课程。
1986年,地区成立抚州教育学院筹建小组,配备了领导,确定了20个编制,负责培训全区初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从1987年开始,抚州教育学院(筹)单独承担全区初中教师《教材教法合格证书》、《专业合格证书》的考试和颁证工作。至1994年,全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报考人员为4.49万人次,其中通过考试获得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者1.4万人。1987年,地区成立”三沟通”教育领导小组。抚州教育学院(筹)负责全区的“三沟通”师资培训工作,通过中国卫星电视师范学校的办学模式,分别开设了中文、政教、英语、数学、教育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已有三届2372人毕业;开设了中文、政教、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文史、教育管理等12个大专专业,已有五届7113人毕业。举办初中校长培训班7期,参加培训的校长270余人。各县(市)也相继成立”三沟通”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教育的副县(市)长任组长,教委主任(教育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各乡、镇、场教办相应设立”三沟通”教育干事。1996年,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三沟通”师资培训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教育行政部门是“三沟通”师资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整个师资培训的管理工作;办学体制为:高师本科教学由抚州教育学院(筹)承担,中师教学由
县(市)教师进修学校承担。是年,全区参加“三沟通”学习的教师有2013人,合格人数为1814人。
1990年至2000年,抚州地区教师培训中心、抚州师专、抚州教育学院(筹)和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初中校长培训班9期,共有800余人(次)参加培训;举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电脑培训班30余期,共有1万余名教师参加培训;还举办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各种短期培训班,进行非学历教育,促进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
5-11 2000年全区教师进修学校情况
三、学校例介
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
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前身为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1996年,三校合并,称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
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79年,当时与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均附设在江西共大临川分校,分别办有中师班、建筑班。1986年两校迁至县城,与原临川县教育局电化教育馆、广播电视大学临川分校合并,统称“临川电教中心”。该中心共办脱产进修中师学历班5届,毕业学员225名。1985年至1994年,先后开办小学新教师上岗前培训班,证考辅导员、音体美教师、小学校长、少先队辅导员、汽车驾驶员等多期培训班。1989至1991年,办证考班共培训教师5879人次。1988年,受中国电视师范学院江西分院委托,设立临川培训站,开设大专层次中文、政治、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专业及中师专业,招收中小学教师参加学习,其中88级高师专科598人,中师132人;90级高师专科515人,中师60人;92级高师专科155人,中师736人;96级高师专科110人,本科168人。已毕业学员2603人。学校在搞好师资培训工作的同时,先后开设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计有5届家电维修专业,3届建筑装璜专业,1届军预专业,1届美术摄影专业,1届保健护理专业,1届幼师专业,1届汽车修理专业,共培养职校学生735人。
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筹建于1984年,先后租借市实验小学、文昌小学、四中、八小等地办学,举办小学教师全脱产中师班,毕业学员68人;开展“三沟通”学历教育,毕业学员495人,使原抚州市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由83%上升到95%。随着学历教育的逐步完成,该校工作重心转向以岗位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1992年暑期,开办小学音、体、美教师培训班;1993年春季,开办自然教师培训班;1995年至1996年,举办小学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培训班,参训骨干教师67人,新教师53人;完成了小学校长岗位培训任务,全市57名小学校长均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1996年,临川县教师进修学校、临川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抚州市教师进修学校合并,改名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4.6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微机42台,语音设备48座,电子琴10台、风琴8台,电教、仪器设备价值40万元;图书室藏书1.8万册,报刊杂志100余种。学员公寓能容纳200人住宿。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有文科、理科、专业三个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2000年,有教职工6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20人;有“三沟通”师资培训高师、电师学员783人,中专函授学员26人,江西教育学院临川函授点教育管理本科专业学员82人,电大法律及电大自考电脑会计专业学员35人。同年,江西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在临川教师进修学校设立教学点,开设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研究法硕士研修班,共有学员155人。
该校以“勤奋好学、求实创新、遵纪守法、争先创优”为校训,教职工实行全员聘任制,制定了《临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教学常规考评办法》、《学生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并把建设一支思想觉悟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关键,要求全体教师在授业上求精,治学上求严,教学方法上求活,教学环节上求新。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开展业余为主、短训为主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继续教育,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社会实践之中,全面提高学员素质。1988年以来,教师们在各类报刊发表教育论文50余篇,获全国、省、地优秀论文奖22人次。该校1991年被评为全省第一轮证考工作先进单位、电视师范培训网络先进单位,全区电视师范教育评比一等奖;1993年,被评为全区电视师范教育先进单位;1995和1996年,被评为全省“三沟通”师训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临川市办学效益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全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2000年,被评为江西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先进单位。
崇仁县教师进修学校
崇仁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5年9月,校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有教学办公楼、教师宿舍楼各一栋,图书室藏书1万余册,教学仪器、音像等设备齐全,还配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一套。2000年,有教职工24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建校以来共培训学员近万人(次)。
1985年10月至1990年9月,该校共招收中师班4届共91名小学教师,通过两年全脱产的系统学习,全部毕业。同时,在南城师范学校设立了一个中师函授教学点,对学员进行面授。1987年底,经南城师范学校统考,全县111名中师函授学员全部毕业。1988年9月至1997年,招收“三沟通”师资培训学员6届共1145人次,学制三年,其中中师515人,高师专科565人,高师本科65人。
1988年后,该校承担全县教师《教材教法合格证》、《专业知识合格证》考试辅导工作。至
1993年7月,共举办教师证考辅导学习班11期,学员近千人次,经全省统考,50名高中教师、43名小学教师、20名幼儿教师获《教材教法合格证》;15名高中教师、26名初中教师、630名小学教师、40名幼儿教师获《专业知识合格证》。1992年3月至1997年7月,先后举办7期小学校长培训班,283名小学校长、教办主任参加培训,每期三个半月。1995年起,分期举办了骨干教师和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采取业余学习的形式,期限一年,共培训教师400余人。1991年以来,还先后举办了电子电器技术培训班,初中英语教师、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电教人员、政教干部、教导主任等短训班共18期,参训教师1200人次。
1991年,该校获全区电视师范评比一等奖;1993年,被评为全区电视师范教育先进单位;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三沟通”师资培训先进单位;1996年,被评为全县科教工作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
宜黄县教师进修学校
宜黄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4年10月,原址设在风岗镇北关小学内。现校园占地面积3.2亩,校舍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拥有图书室、活动室、微机室、食堂等教学设施。2000年,有教职工13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有学历培训和师资培训班10个,在籍学员586人。
该校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科门类齐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从事教育教学15年以上的教师占77.8%;80%的教师能独立进行教学和专题研究。学校从创办以来,共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1880人次,社会成人学历培训1058人,教师岗位培训822人。
乐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乐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5年,校园占地面积12.6亩,校舍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2000年,有教职工2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中学一级教师12人,小学高级教师2人。现建有22台微机的计算机房,有藏书近万册的图书室,有实验室、仪器室、音体室和彩电、录像、放像机等教学设备。
该校创办以来,采取离职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单科培训和多科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共举办各类学习班65期,参训学员3500多人,内含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班,音、体、美教师培训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培训班,“三沟通”本、专科培训班,小学教师大专函授培训班,中小学办公室主任、教导主任培训班,新教师岗位培训班等。还与县劳动人事局、就业局、县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班等。2000年,有“三沟通”本、专科学员345人。
南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南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79年,校园占地面积4.5亩,校舍建筑面积2420平方米,有1幢四层教学大楼,3幢教师和学员宿舍。2000年,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有教学班4个,参加学历教育的学员362人,形成了学
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师资培训体系。
该校创办20多年来,有1600人参加了学历培训,各学科专业培训390人。1993年以来,学校附设成人高中班,学生140人。从1997年开始,进行小学教师“三字一画一话”基本功训练。随着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由1994年的84%上升到2000年的99%,初中由80%上升到97%,高中由40%上升到60%。1991年,该校被评为全省证考先进单位和省电视师范教育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1998年,被评为省师训先进单位。
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
南丰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4年,内有附属小学。2000年,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兼职教师24名,他们都是县重点中小学的骨干教师或县教研室的专职教研员。
该校的师资培训工作,采取五个结合的方式开展,即学历培训与岗位培训结合,师训与干训结合,离岗与在岗培训结合,长线与短线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针对学员的年龄、学历、资历、阅历参差不齐与各人的生活情况不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综合运用。除常规的教师讲授外,还指导学员自己拟提纲,查资料,析疑解惑。同时,学员之间开展结对互帮活动,克服困基础不一而造成的教与学的困难。1990年以来,教师有计划地利用双休日下到各乡镇师训点,开展考核、评教等活动,既锤炼了教师队伍,又丰富了办学经验,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该校从创办至2000年,通过学历培训,有417名教师获得中师毕业文凭,106名教师获得大专文凭;通过专业合格证考试,347名小学、幼儿园教师获得《专业合格证书》,全县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1.9%。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小学校长234名,参训率100%;培训小学骨干教师152名,参训率77.5%;培训新教师135名,参训率达100%。同时,还举办专业学科岗位培训班共12期,计460人次,使全县70%的小学教师得到继续学习的机会。1990年以来,该校连续被县政府评为文明单位;两次被省、地教委评为办学先进单位。
黎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黎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5年,坐落在县城西北小北门路,现已发展成为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和小学校长继续教育的基地。2000年,有教职工3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含1名特级教师),中级教师16人。聘请校外辅导教师8人。学校开设了3个大专班和4个职专班,在校学生300余人(含高等师范函授学员、面向社会招收的学生等)。
该校占地面积11亩,校舍建筑面积2648平方米,内有400平方米的花圃和绿化带,环境优美。有适应师资培训需要的教室、实验室、仪器室、阅览室、钢琴室、艺术教室、微机室、宿舍、食堂、灯光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和跳高跳远、单双杠训练场。有附属小学1所。
1985年至2000年,该校侧重于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培训,通过脱产进修、函授教育、电视教育等,共组织中小学教师1368人参加培训,其中中师毕业396人,大专毕业672人,本科毕业170人,还有在籍函授专科生92人,本科生38人,使全县中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到92.8%,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69%。1994年以后,学校工作的重心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转轨。至2000年,举办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及骨干教师培训班各3期;小学校长岗
位培训班6期,小学校长提高班5期,小学音、体、美骨干教师培训班各3期,小学教师“三字一画一话”辅导员培训班4期,以及各类学科教师培训班22期,并组织全县小学教师开展“五项基本功”训练。
该校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办学潜力,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办学。如利用假期开办少儿美术、舞蹈、器乐、篮球等特长班和初中升中专、高中升大专的艺术专业“强训班”,还跨地区跨省联合举办大、中专班,如与赣南师院联办成人大专班和本科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校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论文20余篇,教学专著3部,被评为省级以上先进个人8人次,先后被评为县文明单位、地区先进中师函授工作站、地区电视师范工作一等奖、地区电视师范先进单位、省先进办学单位、省“八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省先进进修学校。
广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广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4年,校园占地34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226平方米。内有教室、实验室、微机房、电教室、图书室、教工和学生宿舍等,有计算机、录放像机等价值10万元的教学设备,图书资料1万册。2000年,有教职工14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8名;在籍学员701名,其中师资培训类529名(含“三沟通”中师、大专、本科学历培训386名,新教师、骨干教师、校长提高等非学历培训143名),成人教育类172名(含高教自考辅导班120名,电大中专、大专班52名),承担国家教委世行贷款教育科研课题1个。
该校从创办以来,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形式,举办顶编补员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学校管理、专业教师、新教师、骨干教师等培训班多期。1984年至1997年,学校累计培训教师978人次。1997年3月开始,开展以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为内容的小学教师全员基本功训练,并于1998年5月通过验收。
在学历教育方面,该校先后举办小学在职教师脱产学习培训班3期,有131人参加了学习。1988年以来,通过国家卫星电视师范和江西省“三沟通”师训渠道,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培训,其中,中师毕业41名,大专毕业210名。通过校内的电大工作站,开展了成人电视教育,至1997年已毕业中专生75名,大专生70名。1991年,该校获全区卫星电视师范办学优胜奖。
金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金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4年,校园占地面积3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900平方米,内有教学楼、教师宿舍、学员公寓楼等;配备了图书资料、教学仪器及录相机、收录机、录相带、手风琴、脚踏风琴、电脑等教学设备。2000年,有专任教师16人,兼职教师12人。
办校初期,该校重点抓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1985年至1990年,先后招收3届中师脱产进修班学员131人,学制两年,课程有政治、语文、数学、自然、史地、教育学、心理学等。同时开设中师函授班,已毕业179人。1988年,省卫星电视师范学院招生,该校设培训站。1988年至1999年,共毕业大专学员8322人,中师学员408人。同时,该校利用暑期举办小学和幼儿教师各类培训班共27期,每期10至15天,培训教师1270人。1991年至2000年,共举
办9期村完小校长培训班和提高班,参训的300名校长全部获得合格证。1994年以来,开展“三沟通”师资培训,共招收10个班630人,其中中师89人,大专377人,本科164人。1995年以来,举办了6期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6期骨干教师培训班。该校开展的小学教师五项基本功训练活动,已通过省、地验收。
该校创办16年来,通过函授、脱产进修及专业合格证考试等渠道,共培训教师4000余人。1986年到1987年,学校连续被评为全区先进中师函授站;1991年,获抚州地区电视师范教育评比一等奖,被评为全区电视师范培训先进网点;1993年,被评为县文明学校。
资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资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3年,校舍设在县教委内。2000年,有专任教师3名,其余均为兼职教师。
该校创办10多年来,重点开展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非学历培训,举办小学校长培训班9期,骨干教师培训班8期,新教师培训班每年4期,其他培训班20多期,参加培训的教师共1000多人次。同时,学校还开办了“三沟通”大、中专班,学员500多名,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创造了条件。
该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培训师资,多次聘请县内外教育专家讲学,组织部分教师到外地学习取经,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中小学教改实验和专题研究,使学校成为全县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及师资培训的基地。
东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东乡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于1984年秋。2000年,有教职工2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4人。在校学员(生)中,有“三沟通”学员517人(教育管理专业本科65人,专科35人;政治专业本科49人,专科105人;中文专业本科30人,专科146人;小教专业40人;中师47人),电大法律专业注册视听生25人,高教自考助学班学员235人(涉外会计专业174人,文秘专业38人,幼教专业23人),青年中专班计算机应用专业(全日制)22人。
该校占地面积24亩,校舍建筑面积2823平方米,1997年,学校自力更生筹资金70万元,兴建综合大楼1栋,面积1100平方米。综合大楼集办公室、接待室(校史展览室)、会议室、图书资料室、书报阅览室、档案器材室、微机教室、仪器室、实验室、艺术教室、教工活动室、小礼堂于一体。拥有图书资料1.5万册,教学仪器670件,586微机18台,电子琴10台,以及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彩电、录放像机、VCD等电教设备和文体器材。
该校采取离职培训和业余进修、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单科培训和多科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对全县在职小学干部教师进行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1995年以前,着重学历教育,主要是解决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1995年开始,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培训转轨,着重提高全县小学教师的政治和业务水平。在学历教育方面,1984年秋至1990年上半年,先后招收4届中师进修班学员共163人,脱产学习二年,均获中师毕业证书。与此同时,协助南城师范举办3届中师函授班,学制三年,已毕业174人。1988年秋,开办电大师范类政史专业大专班1届,学制二年,脱产进修,为东乡、广昌两县培养了37名中学政治、历史教师。同年,省卫星电视师范学院招生,1994年改称“三沟通”师资培训,学校连续招收中、小学教师参
加学习。到1997年底,共有“三沟通”师资培训的大专毕业生636人,中师毕业生715人。在非学历培训方面,学校先后举办以工代教人员文化补习班1期,离职学习一年;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2期;小学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班3期,每期一年;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5期,每期三个半月。这些培训班统一使用省编教材,采取集中面授、研讨,分散自学、实践等方式,分阶段进行。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发给合格证书。此外,还先后举办小学音乐教师培训班3期,小学美术教师培训班1期,小学“三字”辅导员培训班1期,小学教导主任、自然教师、图书管理员、中小学科技辅导员、会计等培训班各1期。
该校在全力搞好小学教师培训的同时,充分挖掘潜力,面向社会办学。1985年起开办电大教学班,1995年又开办高教自考助学教学班(计有涉外会计、文秘、幼教等专业)。1997年秋,为适应初中毕业生分流需要,增办青年中专班计算机专业,首批招生22人,学制三年,按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共计招生477人,已毕业170人。同时,协助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卫生局、财政局等单位,举办农技员、兽医、农村医生、会计等短期培训班,走出了一条以教养教的发展之路。
该校创办16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共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培训1430人(其中大专学历408人,中师学历1022人),专业培训1101人次;组织教师证考培训984人。全县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提高到97.9%,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提高到88.8%。1990年,该校被评为县文明单位;1991年,被评为全省证考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和199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办学先进单位;1997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全省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