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978—1985年)大办文化夜校实现“基本无盲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533
颗粒名称:
(1978—1985年)大办文化夜校实现“基本无盲县”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1978—1985年)大办文化夜校实现“基本无盲县”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78年后,农村政治夜校改为文化夜校,文化教育重新受到重视。
1979年3月,行署制定《抚州地区农民教育规划》(1980年—1985年)。10月,恢复地区工农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12月,行署批转《全区扫盲规划》,提出力争在1981年12月以前扫除农村基层干部和共产党员中的文盲,1985年以前扫除少年和青壮年文盲,并做到一堵(堵住新文盲的产生)、二扫(扫除12—45岁人口中的文盲)、三提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脱盲人员继续学习)。全区12个县(市)、57个公社和10多个厂矿先后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地、县两级共配备了20多名工农教育专职干部,200多个公社配备了专职干部,一手抓扫盲,一手抓普及小学教育。
1980年,大部分县、社、大队把人武部、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的“民兵之家”、“妇女之家”、“工会之家”、“团员之家”作为扫盲阵地。是年,全区共开办文化夜校5000多所,学员7.8万人,其中1万多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同时,全区有工农业余高等学校3所,学生134人;工农业余中等学校30所,学生1800人;工农业余中学40所,学生1800人;工农业余初等学校1万余所,学生近30万人。
1981年,根据省教育厅颁发的《江西省农村扫除文盲标准和检查验收实施办法》,各县(市)制定了实现“基本无盲县”规划,再一次掀起扫盲教育高潮。全区共办3680个扫盲班(校),学员4万余人;50个业余高小班,学员1000余人;10个业余初中班,学员250人;35个农业技术班,学员500人。对2万多名扫盲对象进行验收,有1.5万余人达到脱盲标准。
1982年,行署批转地区文教局《关于“基本无盲县(市)脱盲验收实施方案”的请示报告》,规定县(市)脱盲验收工作由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在验收过程中,要对工农教育情况(主要是扫盲和文化知识教育)作全面的了解,验收结束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使更多的人脱盲,许多地方组织中小学教师和农村知识青年担任扫盲教师,并印制2000字的扫盲识字卡,无偿发给扫盲对象学习,购置了大批农民学习课本供农民夜校使用。1983年,经行署验收,临川县、抚州市、广昌县为基本扫除文盲县(市)。
1984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各地纷纷办起农民业余文化技术学校,实行教学与农村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习科学种田、科学管理等方面知识,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5月,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办好重点农民学校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开办一所重点农民学校。是年,全区共办重点农民夜校22所,同时恢复、创办了1000余个农民识字班,500多个农民业余初小班,300多个农民业余高小班,8个农民业余初中班,400多个农业技术班,共有7万人参加学习。地区教育局组织编写并发行农民业余小学教材23万册。全区扫除少青壮年文盲1.5万人。经验收,崇仁、宜黄、金溪、东乡为基本无文盲县;翌年,资溪、南城、南丰、乐安、黎川等县
亦基本扫除文盲。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