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505
颗粒名称: 教学工作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三所高等学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教学业务领域的改革。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58年,抚州工专、抚州农专、原抚州师专开展“教育大革命”,在学术领域搞所谓“插红旗,拔白旗”运动。在教学形式上,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现场教学,请工农业劳动模范、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实行“能者为师”。当时,由于不适当的精简课程,大砍基础课,师生过多参加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195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全区高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师生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作了适当调整。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布《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相对稳定;要切实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等等。抚州地质专科学校、赣东大学、抚州农学院组织教师和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条例》,修订了教学计划,进一步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
   1964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精神,抚州地质专科学校认真检查了教学工作,着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简了教学内容,删去重复的、不必要的部分,增加反映现代科技最新成就、与现实斗争关系比较密切的课程和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6月,学校停办。1973年4月至1976年10月,学校复办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基础理论课教学,增加了专业课教学时间,但正常教学秩序经常受到政治运动干扰。
   1977年至1982年,华东地质学院、抚州师专、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加紧学校基本建设,一方面整顿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坚持“以学为主”原则,切实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妥善安排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时间,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各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或推荐教材,新开设的课程和特殊专业课程,则主要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
   从1983年开始,三所高等学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教学业务领域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发展学生智能,减少教学时数,增加自学时间;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推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和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等。如华东地质学院适当压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外语、电子计算机教学,做到本科学生四年不断线。抚州师专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加强教育实习,实施“2年+0.5年+0.5年”定向顶岗实习模式(即二年在校学习,半年到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回校学习提高)。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实施新型社区医学教育模式(NCME):改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一般通科医生,为培养有一定专科侧重的通科医生;改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以问题
  为主导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改传统的学科单一教学载体,为学校——医院——社区三维教学载体;改传统的单纯以理论课成绩评价教学,为以知识、能力、态度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等综合成绩评价教学。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