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教育教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502
颗粒名称:
教育教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主要讲专业普通高等教育设置,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教学设施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第一节 专业设置
由于各高校的性质不同,各校的专业设置也有所不同。据2000年统计,全区三所高校共有21个系61个专业,其中华东地质学院有8个系(资源和环境工程、信息工程、应用化学、测量工程、经济管理、外语、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科学与系统工程)39个专业,抚州师范专科学校有9个系(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史、体育、艺术)18个专业,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有4个系(临床医学、护理、影像、妇幼卫生)4个专业。课程分:(1)公共必修课(一般有马列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形势与政策、法律、英语、体育等);(2)专业必修课;(3)选修课。
第二节 德育工作
抚州地区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首位,建立了德育工作机构,配备了得力的专兼结合的德育工作干部,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制度。
全区高等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1)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各校均开设了哲学、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课程。(2)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各校普遍开设了思想品德、法律基础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道德、民主与法制等教育。(3)形势政策教育,各校普遍把形势政策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开设形势政策课,成立业余党校和团校,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团基本知识。
全区高等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是:(1)正面的理论灌输。作为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列主义理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教书与育人相结合。1989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和江西省教委颁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工作暂行规定》,对高校教书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基本内容、途径方法、教师的职责要求以及鼓励教师教书育人的政策措施作了明确规定,各高校根据《规定》要求,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工作实施细则》等,教书育人的业绩被列为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晋升的重要条件。(3)教育与管理相结合。1988年,省教委制定了《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暂行规定》;1989年初,省教委作出了《关于整顿高校秩序,建设良好校风的决定》;1990年8月,省教委又发出了《关于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校风建设的意见》。根据省教委要求和本校实际情况,各校分别制定了《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学生宿舍管理条例》、《评选先进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办法》、《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实施办法》、《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在学生中开展了校风建设活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4)学生自我教育。各高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大学生”等形式多样的自我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华东地质学院、抚州师专多次被评为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医学院抚州分
院被评为江西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江西省无吸烟学校。(5)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工厂、农村、街道、商店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生产劳动,开展科技服务等。
第三节 教学工作
1958年,抚州工专、抚州农专、原抚州师专开展“教育大革命”,在学术领域搞所谓“插红旗,拔白旗”运动。在教学形式上,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师生到工厂农村进行现场教学,请工农业劳动模范、技术人员来校讲课,实行“能者为师”。当时,由于不适当的精简课程,大砍基础课,师生过多参加政治运动和生产劳动,打乱了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195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全区高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师生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作了适当调整。
1961年9月,教育部颁布《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要相对稳定;要切实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等等。抚州地质专科学校、赣东大学、抚州农学院组织教师和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条例》,修订了教学计划,进一步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
1964年,根据毛泽东主席在春节座谈会上的谈话精神,抚州地质专科学校认真检查了教学工作,着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简了教学内容,删去重复的、不必要的部分,增加反映现代科技最新成就、与现实斗争关系比较密切的课程和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抚州地质专科学校停止招生。1969年6月,学校停办。1973年4月至1976年10月,学校复办后,修订了教学计划,加强了基础理论课教学,增加了专业课教学时间,但正常教学秩序经常受到政治运动干扰。
1977年至1982年,华东地质学院、抚州师专、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加紧学校基本建设,一方面整顿和恢复正常教学秩序,重新制定教学计划,坚持“以学为主”原则,切实加强基础理论课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妥善安排教学、科研(生产)和生活时间,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各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或推荐教材,新开设的课程和特殊专业课程,则主要使用自编教材或讲义。
从1983年开始,三所高等学校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教学业务领域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注重发展学生智能,减少教学时数,增加自学时间;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推行教师工作量制度和学生综合测评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管理等。如华东地质学院适当压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加强外语、电子计算机教学,做到本科学生四年不断线。抚州师专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加强教育实习,实施“2年+0.5年+0.5年”定向顶岗实习模式(即二年在校学习,半年到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回校学习提高)。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实施新型社区医学教育模式(NCME):改传统的医学教育培养一般通科医生,为培养有一定专科侧重的通科医生;改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为以问题
为主导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改传统的学科单一教学载体,为学校——医院——社区三维教学载体;改传统的单纯以理论课成绩评价教学,为以知识、能力、态度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等综合成绩评价教学。
第四节 科学研究
全区各高校历来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坚持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建立了科研机构,配备了管理干部,制定了科研规划,专拨了科研经费,创办了学术刊物,组织教师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据1998年统计,三所高校出版学术论(编)著150多本,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0多篇。
华地地质学院设有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应用技术研究所、电子与计算机研究所、高教研究室等。“八五”期间,共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48项,经费28.5万元;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项目3项,经费125.8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通过部级鉴定14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4项。16人获国家特殊津贴,4人被评为核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抚州师专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校、地级科研项目259项,获国家专利3项,获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地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3项,其中对模糊数学、数学“形式实域”和“有序域”理论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量子力学、“黑洞”理论的研究为国内瞻目,比较教育、临川文化、赣东文化名人的研究,受到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江西医学院抚州分院广泛开展科研与科技开发活动,共完成科研课题26项,获厅、地级科技成果奖15项。
第五节 教学设施
全区三所高校创办初期,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奇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各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00年底,三所高校的校舍建筑面积达25.6万平方米,建有可供教学、科研使用的设备齐全的大小教室、实验室、电教馆、图书馆、阅览室、语音室、微机房,有较先进的摄像系统、语音实验室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基本形成了完备的现代化教学网络。三所高校共有藏书84.4万册,订有国内外期刊2679种,有价值3802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校内道路平坦,建筑物错落有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华东地质学院被评为全国、全省绿化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