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金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499
颗粒名称:
金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金溪共大创建于1958年6月,初名金溪县沟树劳动技术学校,同年8月,改名金溪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制由两年改为四年。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金溪共大创建于1958年6月,初名金溪县沟树劳动技术学校,同年8月,改名金溪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制由两年改为四年。
该校坚持“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一面进行生产劳动,实现自给,一面进行课堂教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使生产劳动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学校由峡山迁到沟树后,师生们艰苦奋斗,新建了教室、师生宿舍、厨房膳厅,校园面貌得到改观,基本满足了办学需要。1959年后,学校贯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原则,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每月发给学生生活补助15元(伙食费9元,零用费3元,医疗费1.5元,学习费1.5元)。1959年7月,该校纳入县统一招生计划,学生由87人增至220人,教工增至14人,新建了教室和礼堂,生产基地扩大到200亩,并办起了林场、农场和牧场。1961年,招收上海学生50名。
1962年,该校撤销,本地学生大部分回生产队参加劳动,上海学生合并到黎川共大就读,教师大部分下放农村。1965年,学校重新恢复,开设了农学(中专)、林学和牧医(初技)等专业,中专班学制两年,初技班学制三年。1968年下半年,金溪共大与赣东共大、抚州农职学校合并,改称金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教职员工共80人,学生405人,先后开设了农学、林学、兽医、农机、财会、师资、文艺、人医、水电等专业,学制二至三年,学生社来社去。1981年,该校再度撤消,改办为普通中学——金溪县第三中学。
金溪共大开办20年来,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半工半读,勤工俭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立足本县,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服务农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热爱农村,而且有一技之长,在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在近2000名毕业生中,担任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有36人,还涌现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省十佳杰出青年”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全县70%的农技站、农机站、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和80%的村(大队)植保员、种子员是该校毕业生。
该校不但培养了大批农村建设实用人才,也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1977年,学校拥有水稻田662亩,果园200余亩,渔塘11亩,造林2000亩,油茶300亩,油橄榄200亩,生猪400多头,牛40多头,解放牌汽车2辆,拖拉机3台,手扶拖拉机1台,同时还办有砖瓦窑3个,翻沙厂1个,鞭爆厂1个。全年创产值2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7万元,工业产值8万元,利润7.5万元;共生产粮食500多万公斤,油料8000多担,果茶近1000担,生猪1000多头,不但粮、油、肉、茶自给自足,而且向国家提供了优良稻种1000多万公斤,禽畜良种500多只,水产良种10万多尾。1980年,学校工农业总产值近30万元,创利润近10万元。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