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教师与学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489
颗粒名称:
教师与学生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教师的来源待遇和学生的来源待遇毕业后去向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教师
来源全区共大解决师资问题的办法主要有:(一)各县垦殖场抽调一批有专业特长的干部和技术人员担任教师;(二)聘请当地党政领导和劳动模范作兼职教员;(三)派人到省共大总校师资培训班学习后回校任教;(四)抽调当地中小学教师来校任教;(五)大中专院校特别是共大总校毕业生分配入校。1978年,全区共大教职工总数达1275人,其中专任教师639人,约占50%。
待遇共大教师工资标准按其来源而不同。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其工资与“各级学校职工工资标准”相同;垦殖场抽调的教师,其工资与“学校行政职工工资标准”相同。教师的工资来源:创办初期,一度由学校自给,在生产劳动经费中解决。1963年10月,教师的工资由省财政和中央补贴解决。教职工的疾病、退休、退职,女职工产期待遇,教职工的探亲假、抚恤金及职工福利等,与普通大中学校基本一致。
二、学生
来源共大创办之初,对学生文化水平要求不高,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第一个招生简章规定:“凡是历史清楚,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生产知识、劳动技能的男女工人、农民、公社干部、复员转业军人以及经过一定时间生产劳动锻炼的知识青年,都可以报名”。学生主要来自省内初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也招收一些外省的学生,如黎川德胜关共大有来自苏、浙、湘、鄂、桂、粤等省的学生,东乡红星共大先后从上海市招收100余名学生,金溪共大也招收上海学生50名。80年代,各共大分校主要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待遇根据1958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关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劳动技术学校学生待遇问题的通知》精神,抚州地区各共大分校学生,每人每月生活费标准为14元,其中伙食费9元,医疗费1元,学习费1元,零用3元。除零用钱发给学生外,其它费用由学校统一掌握。这些经费原则上由学生劳动收入中解决。以后,一些共大陆续达到自给或部分自给。1962年,南城共大实现了粮、油、肉、菜、经费100%自给。80年代,一些共大自给发生困难,给学生的补助有所下降。
毕业后去向(一)统一分配。1958年,省委、省人委颁发《关于创办江西劳动大学的决定》,规定共大学生毕业后,“统一分配或自行就业”。共大中专以上的毕业生列入国家计划,由省统一分配;县属共大培养的初技生,列入省分配计划,由县统一分配,报省备案,主要是回原公社、大队和生产队做不脱产的基层干部和技术员。如1962年1月,东乡红星共大财会专业首届毕业生41人,大部分由省统一分配到恒湖垦殖场和东乡县工作,少数留在红星垦殖场;1962年6月,该校农业、畜牧兽医、社会科学、财会专业共298人毕业,大部分留红星垦殖场工作;1963年,该校财会、农学专业毕业生95人,由省人事局统一分配。1964年以后的该校毕业生,由省人事局作中专毕业生统一分配。
(二)“社来社去”。1965年,根据省委规定,县属共大的初技毕业生一律“社来社去”。据1975年对进贤县共大1722名毕业生的情况调查,有13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占7.6%;349人被选进社队领导班子,占20%;614人被评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占35%;还有许多人担任不脱产的农林牧技术员、会计、赤脚医生、民办教师等;县、社、队三级林场和四级农技网的技术骨干都是该校毕业生。1976年,南城共大对1400多名“社来社去”毕业生情况进行调查,其中90多人被选拔到县、社、队领导班子,300多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三)继续深造。有一部分共大毕业生被保送到省共大总校学习。1978年后,一部分共大毕业生考入高校,如广昌共大先后被高校录取20多人。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