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478
颗粒名称: 历史概况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5
摘要: 1958年6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联合作出《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在南昌市梅岭创办了江西省劳动大学,不久改名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1958年6月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联合作出《关于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的决定》,在南昌市梅岭创办了江西省劳动大学,不久改名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8月1日,总校和30所分校在南昌举行开学典礼。这一年,抚州地区创办了10所共大分校,即共大东乡红星分校,共大崇仁分校,共大临川太阳分校、共大临川荣山分校,共大黎川德胜关分校,共大宜黄分校,共大南丰分校,共大南城分校,共大金溪分校,共大广昌分校(下文均简称“××共大”)。这些共大分校都设在当地的国营综合垦殖场内,其中德胜关共大、红星共大、荣山共大、太阳共大参加了总校开学典礼。
   全区各共大分校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农)半读,注重培养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创办初期,各分校主要进行劳动建校,逐步实现生产自给,以后逐渐扩大规模,发展生产,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从1959年开始,各分校开始设置专业和编制教学计划。
   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了严重困难时期,全区各共大分校受到很大影响。经过整顿提高,1965年开始新的发展,当年增办了3所分校,即抚州共大、资溪共大、东乡红光共大。1966年5月,又创办乐安共大。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区共大分校受到严重干扰。1968年6月,省革委会作出《关于改变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管理体制的决定》,将共大总校改由省革委会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农业组领导,各分校一律下放,由所在县(市)革委会领导,并改名为“××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此后,共大总校与分校脱钩,一批中学与共大分校合并办学。1968年秋,南昌三中600余名初中
  生并入东乡共大,以后又有200名初中生并入该校。
   1970年8月,东乡县创办工业共大,首届招生400人,学制三年。
   1972年,全区共大在校学生5745人,其中学生最多的是东乡县红星共大(758人),最少的是资溪共大(279人);全区共大教职工1109人,其中专任教师234人。
   70年代,抚州地区共大办学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场校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利用垦殖场生产基地,开展教学、生产、科研活动;另一种是单独办学,自力更生建立为教学服务的农场、林场、畜牧场和小型工厂。当时,全区有12所共大属于后一种类型,有1所共大(宜黄共大)属前一种类型。南城、抚州、南丰、临川、广昌等县(市)共大原来也属场校合办,1971年底才先后与垦殖场分开。
   3-40 1972年抚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基本情况
   1972年抚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基本情况(续)
   说明:在校学生数5618人,除去1972年已按期毕业的1378人,实际在校学生为4240人,现有教师中,有133人系文化大革命以来陆续分配到共大的新教师。
   1972年抚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基本情况(续)
   1973年11月,省革委会规定各地共大由共大总校和当地党委双重领导,以当地党委为主,具体业务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1975年,全区各县(市)共大开展庆祝毛泽东《给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一封信》发表15周年活动,地区编印了彩色张贴画《共大的光辉道路》,宣传全区共大,特别是南城、乐安两所共大的办学业绩。
   1978年7月,省文教办公室教育组批准抚州市共大为地区共大。
   1980年,共大总校设立的分校工作办公室撤销,各分校与总校脱钩。
   1983年,根据省《关于恢复和发展县办共大分校的意见》,全区恢复了6所县办共大,南城共大一直坚持办学。
   1984年5月,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关于不宜采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名称”的意见,全区各共大陆续作了调整。当年,南城共大改办为抚州职业大学。1985年,临川共大改办为临川县职业技术学校。其他共大则大都停办或改为全日制学校,只有黎川共大一直坚持办学,到1997年才并入黎川县职业中专。
   30年来,全区共大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南城共大、德胜关共大、红星共大、乐安共大等。1974年,南城共大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1980年又被评为全省政治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其办学业绩被收载于《中国教育年鉴》(地方教育1949—1984)。该学校主要领导先后于1977年、1980年出席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一位副校长于1975年代表学校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出访东非等六国。1976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乡村教育考察团到该校考察。1980年,美国研究职业教育的学者到该校考察时,赞扬共大为第三世界的职业教育树立了榜样。国内除西藏、新疆外,各省的教育界有关人士都曾先后组团到该校参观。
   30年来,全区共大分校共培养具有一定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2万余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重大作用,也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村特点的办学道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广大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作出了贡献。
   3-41 抚州地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一览
   3-42 1963—1984年全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情况
   (续)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