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476
颗粒名称: 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红星分校,校址在东乡县圩上桥镇。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红星分校,校址在东乡县圩上桥镇。1984年,改名东乡县职业技术学校。2000年,有学生427人;教职工61人,其中文化基础课教师15人,专业课教师24人,实习指导教师7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8人。学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有办公楼、生化家电维修实验室、微机房、糕点房、宿舍、食堂、礼堂和运动场。另有校办农场一个,其中水田360亩,旱地130亩。先后开设了园艺、畜牧兽医、工艺美术、家电维修、农牧蚕桑、医疗保健、幼儿教育等专业。招生对象为应届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园艺、畜牧兽医、工艺美术及农牧专业,学制三年;蚕桑、家电维修、医疗保健及幼儿教育专业,学制二年。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回农村,少部分进入高等院校深造。1998年,蚕桑专业毕业生由县政府择优分配到各乡当农民技术员。
   198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该校基础上创办东乡县食品技工学校,与该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东乡县食品技工学校行政上归县教育局领导,业务上归省劳动厅技校管理处管理。先后开设专业有食品加工、电工、财会、计算机应用、化工等,其中食品加工、电工专业学制三年。1993年以前,招生和分配纳入国家计划,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非农业户口青年,招生范围为全区12个县(市)。1993年以后,招生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条件放宽,户口粮食关系和婚否不限,但仍需参加全省技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生毕业后,由省劳动厅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中专学历,按合同就业,或自谋职业。
   该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创建了兽药厂、蚯蚓良种繁殖场、良种鸡养殖场、蚕室、桑园及生物、化学、家电维修实验室、微机房、糕点房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做
  到学以致用。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该校引进竞争机制,进行量化考核,将固定的班主任津贴改为班主任基本津贴,制订《先进班级月月评细则》,评比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并作为评优晋级依据;将助学金改为奖学金,根据学生的操行和学习成绩,奖优罚劣,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还经常通过电话、书信、家访,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及时沟通情况,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设立教学奖和超课时奖,按照教学常规要求,将每个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教研活动、计划、总结等情况,全部记录在案,每学期评比一次。还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任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评议教学工作,推动教与学相互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该校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模式,深入市场找生源,与用人单位直接挂钩,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多渠道办学,先后同广东惠州市荣光精密仪器厂、南昌医疗保健学校、南城酒厂、金溪县劳动局等单位联合办学。至2000年,学校输送职高毕业生近2000人,其中考入高等院校41人,并为抚州地区12个县(市)培养中级技术工人1166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生产能手,有的自办经济实体,成了经济改革中的弄潮儿。1990年,学校被抚州地区行署评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