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教师与学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408
颗粒名称:
教师与学生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教师的来源和任用,待遇,和学生的情况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教师
来源与任用 清末,抚州医学堂的教员主要由知府选聘,其标准极严,学历一般必须大学医科毕业的优秀者或中等者,品行要求端正。
民国时期的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按部颁要求,教员的资格是:①在国立农科专门学校毕业者;②在国外农科专门学校毕业者;③高等师范学校毕业者;④在教育部认定的公立、私立农科专门学校毕业者;⑤有中等学校教员之许可证者;⑥在甲种实业学校毕业且较有研究者。教员由校长聘任,报县备案。
1924年2月,依照新制,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设立董事会,由董事会任命校长,仍报县备案,再由校长延聘教员。第二年,校名改为江西省代用昭武农业学校,由县办改为省办,取消董事会,校长由省教育厅任免,再由校长聘任教员,并报省备案。1927年改为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有教工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大学毕业学历者6人,占60%。
新中国成立后,抚州地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多数由非教育部门主办。初期,其教师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化课教师,由当地县中教师担任;二是专业教师,由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抚州卫校是地区办的学校,其教师除聘请少量专业人员外,大部分由大学毕业生和调入一些专业人员组成。“文化大革命”中,该校大部教师下放农村劳动,工人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管理学校,不久下迁南城县新丰,又由贫下中农宣传队(简称贫宣队)管理学校。“文化大革命”后,该校教师主要由下放教师和大专院校毕业生补充,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1980年,抚州农校复办后,对教师提出学历和专业方面的要求:必须是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所学专业与所教的专业相符。当年有教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有大学学历的23人,达标率为67%。1997年,教工增至100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具有大学学历的56人,达标率为72%。
待遇全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待遇除最高级别略优于普通中学外,其余大致相同。“文化大革命”后,这种差距没有了。
80至90年代,全区各中专学校教师的住宿条件得到大改善。如抚州农校的教工,80年代初,基本上是住筒子楼,1984-1994年,经多方努力,兴建教工宿舍5栋,共96套,全校教工户均住房面积近70平方米,均为套房,通风好,设计也较新颖。90年代,抚州经贸学校、江西省中医药学校的教工也基本上住上了套房。
二、学生
民国时期的抚州六县公立昭武甲种农业学校及省立第二农业学校,均招收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学生毕业后多数回乡务农,少数留学校农场从事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的抚州卫校,择优录取初中毕业生。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各县医院、卫生院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招收多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后大部分由国家统一分配,也有社来社去的。
抚州农校1980至1993年,通过高考招收高中毕业生。1993年下半年,改由通过全区中考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当年招收3个班,其中园艺班1个,财会班2个。从这一年开始,抚州农校在国家计划内招收委培生、艰苦行业定向生和农业系统内部生。
1986年,抚州卫校改名为抚州中医学校(后改名为江西省中医药学校),仍招收初中毕业生。1993年,抚州经贸学校创办后,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
全区中专毕业生,除统一由国家分配外,各校也开辟毕业生分配新路,如抚州经贸学校,90年代后期的毕业生,不少分配在全省经贸战线或沿海城市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1990年至1999年,抚州农校共有2077人毕业,主要分配到全区各乡镇农场、农机站,其中1999年有
27名农学、园艺、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分配到上海海丰集团、江苏中洋集团工作。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