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城师范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91
颗粒名称:
南城师范学校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南城师范学校始建于1936年,原名江西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校舍设在明益王府旧址(今南城县实验小学)。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南城师范学校始建于1936年,原名江西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校舍设在明益王府旧址(今南城县实验小学)。1939年,日本侵略军逼近江西,该校奉令疏散,迁往广昌县白水寨(今赤水镇)。1942年,又迁到黎川县宏村。抗战胜利后,迁回南城县城。1949年9月,该校并入临川师范。1956年秋,复办南城师范,地址设在现南城县一中,次年秋,并入临川师范。1959年秋复校,1962年又停办。1977年秋,再度重建,时名抚州师范南城分校,由南城县管辖。1980年,更名为江西省南城师范学校。1982年,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办好的10所中等师范学校之一。1983年后,隶属抚州地区行署管辖。2000年5月,下放南城县管辖,并改名南城县实验中学,从秋季开始招生;剩下的两届中师学生继续在原校学习至毕业;另承担全区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2000年,该校有教职工100人,其中获中、高级职称的55人;学生1148人,其中中师班283人,民师班100人,高中班45人,初中班720人。设有普师、艺师、民师三个专业。
该校占地面积约50亩,校舍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有一所附属实验小学,占地23亩,教职工25人,学生300人左右。现有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图书馆、大礼堂、学生浴室、学生
练功房各一栋,其他生活设施基本配套。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逾100万元,图书馆藏书7万余册。校园硬件建设基本实现标准化。
该校坚持德育为首,建立了“三三制”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模式。(一)德育内容明确三个重点:一年级树立当一名合格农村小学教师的理想,重点进行行为规范和“三热爱”教育;二年级培养热爱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感情,重点进行人生观、理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教育;三年级坚定献身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志向,重点进行国情和献身农村、山区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教育。(二)德育工作把握三条主轴:即始终贯穿爱国主义教育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校、业余团校的宣传主阵地作用。(三)德育过程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学科教学开展德育工作,专业课与政治课统筹安排,教书育人,齐步并进;结合社会实践开展德育工作;结合日常管理服务,抓好养成教育,开展德育工作。1989年,该校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德育先进校;学校业余党校于1992年和1997年,两次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省纪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校。
该校坚持科学管理,重视pe教师队伍建设。政治上关心教师,先后发展教师党员近40名,有10余位优秀教师提拔到校级和中层领导岗位。业务上培养教师,先后选送了40名教师到省内外高等院校脱产进修,36名教师参加了本科函授或自学考试。对青年教师,学校提出了“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成熟”的要求,同时开展教师演讲赛、论文赛、说课赛、教学大比武、专场文艺晚会、球类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多方面的能力。1977年以来,教师中有200余人次在省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或参编专业著作,有40多人次获地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16人受省级表彰,4人受国家级表彰。国画家、高级讲师肖赛明潜心艺术教育及创作40余年,多幅作品被海内外艺博馆和收藏家购藏,被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学部委员会聘为“一级国画艺术委员”。
在教学管理方面,该校确定其目标是,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先后推行了《教师职责评估制度》、《毕业生综合评价方案》和《学生寝室星级评比制度》等制度,把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结合起来,从不同层面规范了师生的思想行为;有严格的检查考核,包括严格对教师教学常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严把考试关及毕业生综合评估关。坚持优化教学效果管理系统,开发使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工作职责评估系统”、“学科试卷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等计算机软件,使教学效果管理准确而又高效。严格的管理产生了明显的成效,学校形成了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师资,学校积极贯彻新的《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开足课时,突出特色,丰富内容,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抓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兴趣小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先后获得地级奖100余人次,省级奖30余人次,国家级奖20余人次,在各种报刊发表作品40余篇(幅)。书法兴趣小组有多人加入省级、国家级书法研究会。学生“三字二话(画)”和音体美专业成绩的总体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全方位教育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每届毕业生综合评估成绩全部合格,其中优秀率达30%。1994年,该校被行署评为文明单位;1995年,被地委、行署评为“十佳学校”。
该校还千方百计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解除师生员工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成立了专门的勤工俭学机构——宏达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办企业总产值约50万元,年创利润10万余元,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提供了一定数额的资金。
1977年至1999年,南城师范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届共5826名毕业生,其中数理、文史、化生和英语专业469人,民师2626人,普师2731人,并有5名优秀毕业生被保送到高等师范
院校深造。此外,还为抚州地区培养了中师函授毕业生1335人,培训乡镇教办主任和中心小学校长514人。
该校历任主要领导人有邱酬恩、揭方立,现任校长廖家隆,党委书记龚应发。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