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师范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90
颗粒名称: 崇仁师范学校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崇仁师范学校座落在崇仁县城北宝水河畔,创办于1977年10月,初名抚州师范崇仁分校,1980年12月改为现名。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崇仁师范学校座落在崇仁县城北宝水河畔,创办于1977年10月,初名抚州师范崇仁分校,1980年12月改为现名。校园占地325亩(另有农场20亩),有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艺术楼、体操房、大礼堂、附属小学、学生宿舍、食堂、教工宿舍、综合楼等,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配备了较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体育运动设施,藏书12万余册。2000年,有教职工114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9名,中级职称45人,特级教师1人,取得研究生学位的4人,正在攻读研究生的13人。有213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51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各级各类奖,8位青年教师在全省中师教学比武中获奖。
   该校现有学生987人,开设师范(含体师)专业与非师范专业(企业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机械制造、机电技术应用、装潢设计)。学校最初招收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培养初级中学师资;1980—1983年招收民师;1982年迄今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培养小学师资。1994年,开办非师范专业;普师专业面向9县(市)招生,体师和非师范专业面向全区11个县(市)招生。2000年秋季,招收英语班学生200人。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是该校办学的特色。学校开辟了学陶园地——行
  知园。1987年,成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开办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班,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园丁科技活动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该校重视德育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具体落实,教研组、班主任、教师具体负责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努力贯彻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原则,狠抓校内外德育基地的建设,校内的德育广场、校史室、临川文化展览室和校外的崇仁县革命烈士陵园、崇仁县福利院,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事业理想教育的大课堂。在教学上,做到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四板块的有机结合,切实抓好教学改革,搞好艺术教育,严格实施“三字两画(话)”等教学基本功和体育达标考核制度。同时建立“青少年科技协会”组织,成立了包括文学社团、手工制作、科技发明在内的28个课外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求知识,提高能力。在学生中实行“实践周”制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接受“实践”教育,在实践中提高管理能力,在管理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方明,称赞该校是全国中师“学陶”工作的一面旗帜。1997年,该校被评为江西省中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1999年,学校出席全国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同年被评为全国“陶研”先进单位,并加入中国陶研会。
   艰苦奋斗是该校的又一特色。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每个学生每学期用一星期时间参加建校劳动,磨炼意志,美化校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欣然挥笔,为该校写下“弘扬艰苦奋斗传统,坚持从严治校作风”的题词。学校注重弘扬正气,民主治理学校,校党委、行政把民主管理的权利交给包括离退休老同志在内的全校教职工,重大事情民主决策。1996年,该校党委被地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委。1997年5月,该校通过了国家教委中师联检团的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和办学质量检查评估,进入全国标准化师范学校行列。1999年,学校被破格评为地区文明单位。2000年,被地区评为示范学校。
   建校20多年来,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在省、地教委组织的历次统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各类比赛,获国家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10人次,优胜奖21人次;省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1人次,三等奖14人次;获集体奖40次。
   该校历任主要领导人有华封、曾嘉祥、梁平、顾胜和,现任校长章良生,党委书记管国栋。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