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82
颗粒名称: 入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师范学校主要通过考试录取新生。清末,抚州初级师范学堂初创时,入学学生多是贡禀增附监生,年龄在18岁以上,30岁以下,“品德端谨,文理优通,身体健全者”。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入学师范学校主要通过考试录取新生。清末,抚州初级师范学堂初创时,入学学生多是贡禀增附监生,年龄在18岁以上,30岁以下,“品德端谨,文理优通,身体健全者”。
   1912年,教育部颁发《师范学校规程》,抚州初级师范对预科及本科入学之资格,作了新规定:高等小学毕业生,或年14岁以上同等学力者得入预科;预科毕业,年在15岁以上与有同等学力者得入本科第一部;中学毕业,年在17岁以上有同等学力者得人本科第二部。
   1922年,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为六年,招收高小毕业生,并得单设二或三年的师范学校(班),招收初中毕业生,俗称后师。
   1927年,省立第三师范并入省立七中,其中附设师范科,招收初中毕业生。
   1936年,省立十二中改为省立南城乡村师范学校,设师范班1个,招收初中毕业生,修业三年。1942年,增设简师班4个,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四年。以后,全区大部分中学陆续开办简易师范班,招收高小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入学。
   新中国成立后,师范学校招生由省统一领导,分行(专)署、市进行。普通中师招收初中毕业生,简师(含初师)招收高小毕业生,经考试、政审、体检合格,方能录取入学,入学年龄需达15周岁以上。
   1955年起,临川师范曾试行过对少数优秀生免试,保送入学办法。
   “文化大革命”后期(1970—1976),抚州师范(中间曾改名抚州地区五七教育学校),招收下放或回乡劳动两年以上知识青年,称之为工农兵学员,办法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公社审查,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977年,抚州地区的师范学校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二年。1980年开始,三所师范每年用招生指标的30%招收民办教师,通过考试择优录取。1982年起,抚州地区三所师范一律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并把指标分配到县(市)。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