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78
颗粒名称: 教育实习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3
摘要: 清末“实事授业”是师范学堂最早的教育实习方式,规定师范生学完教育史、教授法、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等课程后,要到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并由教师、校长作辅导。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实事授业”是师范学堂最早的教育实习方式,规定师范生学完教育史、教授法、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等课程后,要到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并由教师、校长作辅导。
   民国时期抚州地区师范学校的教育实习有参观、见习、教学实习等项。参观,在各学年随时进行;见习和实习,在最后一学年进行,上学期每周9小时,下学期每周12小时。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习(包括见习)被视为师范学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环节。抚州师范教育实习的内容也日趋丰富,有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外辅导和家长工作等。平时还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学生到附小有关班级参观、见习和参加课外活动,使学生经常接触小学实际,了解小学教育工作,了解小学生,培养其对本专业的兴趣。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从1950年开始,临川师范学生第三学年每周到小学参观、实习3小时。1952年,学生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二、三学年进行,共100个课时,并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用4周时间进行总结性的教学参观实习。1961至1962年,教育学课时及平时教育实习时间,为第二学年每周3小时,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每周4小时,第二学期集中进行4周;1965年,调整为第二学年2周,第三学年4周。
   80至90年代,全区三所师范的专业实习分为三部分:(一)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每学期一至二次,时间不少于20小时;(二)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学生在新学期开学报到时,向学校递交社会调查报告,作为教育学的成绩之一;(三)毕业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期间有“六一”儿童节活动,让实习学生有一个全面的锻炼机会。有的学校,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的11月,期间各小学都有校运动会,让实习学生有一个组织、安排、指导训练的机会。实习的内容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家长工作及课外活动辅导等。
   经多年探索,三所师范教育实习的目的逐渐明确,主要为:(1)使师范生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通过了解儿童,熟悉儿童,培养和巩固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2)使师范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深入检验,全面印证,并学会综合运用,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教育方法;(3)培养师范生初步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按照教育科学理论的要求上好小学各科实习课,学会做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组织课外活动,并学会与小
  学生家庭联系;(4)全面检查师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崇仁师范的毕业教育实习基本上都是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即学生以班为单位,集中到一个乡的几所学校或相邻乡的几所小学实习,学校给每班配备3至4个指导教师。这种实习的效果较好,一是便于管理,也便于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便于各项实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下面是该校九七级学生毕业教育实习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1999.10.5-11.12)
   1、选定实习小学;
   2、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3、举办有关专题讲座,进行见习,观看教学录像;
   4、学习《江西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工作条例》;
   5、分班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制订实习计划;
   6、在教师指导下,钻研小学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具,进行试讲(自讲、小组讲、班级讲),为到小学实习作好充分准备。
   (二)实习阶段(11.14-12.3)
   1、第一周(11.14—11.20)
   ①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18节,评课不少于6节);
   ②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备好课;
   ③了解和熟悉所教班级的学生;
   ④了解和熟悉小学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
   ⑤实习教案送该小学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2、第二至第三周(11.21—12.3)
   ①教学实习,不少于3科,语文、数学为必教课,其它至少选一科,实习总课不少于8节;
   ②班主任工作实习(组织班级活动不少于1次);
   ③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实习(组织活动不少于1次);
   ④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活动不少于1次)。
   (三)结束阶段(12.4—12.10)
   1、在实习小学的结束工作(12.4)
   ①归还所借的一切用品;
   ②学生作个人实习小结;
   ③实习小学全面评价每个实习生的实习成绩。
   2、回校后的结束工作(12月5日返校)
   ①学校组织人员检查每个实习生的听课记录、教案、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活动记录、少先队工作计划和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
   ②分班举行座谈会进行总结;
   ③召开班主任座谈会进行总结;
   ④评选、表彰优秀实习生;
   ⑤举行毕业教育实习成果报告会。
   东乡师范自1979年10月以来,共有4945名学生参加了教育实习工作,其形式既有集中,
  又有分散。该校的教育实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5年),集中定点实习:集中在一个县,分若干实习点,每个实习点分派两名教师具体负责实习指导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学生先试教后上课。
   第二阶段(1986-1997年),原则上回各县小学实习:每个县分派两名教师巡回指导,先集中在校试教两周,后到各县小学进行实习。
   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原则上回各县就近小学实习,但无教师指导(因教学经费紧张)。实习前集中在校试教两周,实习期间校领导巡回检查、督导。
   其实习时间安排:自1985年起,教育实习都定在三年级下学期,时间为5—6周。
   第一周:教育见习,备好课,进行试教;
   第二周至第四或第五周:全面实习,内容包括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课外活动等;
   第五或第六周:实习小结,写好自我鉴定。
   返校后,进行实习总结,对实习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选优秀实习生,召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大会。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