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师范教育教学与教育实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76
颗粒名称:
师范教育教学与教育实习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4
摘要:
民国初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校规程》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习(包括见习)被视为师范学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教学
民国初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校规程》,抚州师范要求教师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五四”运动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试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1928年,省立第三师范改革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的照章讲授法,提倡手脑并用,注意劳动教育,倡导“教、学、做、用合一”,以“做”为中心,以“用”为目的,实施“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用以治学”的教学方法。省立八中师范科的教师除在课堂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带领学生到校办工艺厂、实验农场进行实地教学和操作训练,指导学生制作标本。该校还设立了附属小学,并与附近乡村小学建立业务联系,开展实习、辅导活动。
1948年后,省教育厅公布《江西省师范教育第二期改进方案大纲》,省立临川师范、省立南城乡村师范以及各县的简师、中学附设简师班,开始在教学中加授生产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内容,并重视与校办的生产事业以及兼办的社会工作密切联系,做到“活用教本”,注重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临川师范(抚州师范)及以后创办的一些师范学校,教学上注意专业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当时各校均成立了学科教研组,强调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建立听课制度,让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
1978年后,崇仁、南城、东乡三所师范的教学逐渐走向正规。80年代初期,先后成立地区中师语文、数学、教育学等学科中心教研组,开展全区性的教研活动,每次确定一个中心议题,轮流到三所师范活动,既听课,又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如语文中心组,先后开展了“针对现状,研究对策”、“学习外地教改经验,探索中师语文教学特点”、“推广先进经验,进行教改实验”、“总结经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等专题活动。1983年底,三校又组织教师参加全省中师8个学科中心教研组牵头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三所师范的教学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
90年代,崇仁师范开展的“学陶”(陶行知)活动,对三所师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实习
清末“实事授业”是师范学堂最早的教育实习方式,规定师范生学完教育史、教授法、教育法令及学校管理法等课程后,要到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法则,并由教师、校长作辅导。
民国时期抚州地区师范学校的教育实习有参观、见习、教学实习等项。参观,在各学年随时进行;见习和实习,在最后一学年进行,上学期每周9小时,下学期每周12小时。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实习(包括见习)被视为师范学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环节。抚州师范教育实习的内容也日趋丰富,有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课外辅导和家长工作等。平时还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安排,组织学生到附小有关班级参观、见习和参加课外活动,使学生经常接触小学实际,了解小学教育工作,了解小学生,培养其对本专业的兴趣。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从1950年开始,临川师范学生第三学年每周到小学参观、实习3小时。1952年,学生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二、三学年进行,共100个课时,并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用4周时间进行总结性的教学参观实习。1961至1962年,教育学课时及平时教育实习时间,为第二学年每周3小时,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每周4小时,第二学期集中进行4周;1965年,调整为第二学年2周,第三学年4周。
80至90年代,全区三所师范的专业实习分为三部分:(一)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进行,每学期一至二次,时间不少于20小时;(二)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学生在新学期开学报到时,向学校递交社会调查报告,作为教育学的成绩之一;(三)毕业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期间有“六一”儿童节活动,让实习学生有一个全面的锻炼机会。有的学校,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的11月,期间各小学都有校运动会,让实习学生有一个组织、安排、指导训练的机会。实习的内容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家长工作及课外活动辅导等。
经多年探索,三所师范教育实习的目的逐渐明确,主要为:(1)使师范生在实践中接受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通过了解儿童,熟悉儿童,培养和巩固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2)使师范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深入检验,全面印证,并学会综合运用,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教育方法;(3)培养师范生初步独立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按照教育科学理论的要求上好小学各科实习课,学会做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组织课外活动,并学会与小
学生家庭联系;(4)全面检查师范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
崇仁师范的毕业教育实习基本上都是采取集中的方式进行,即学生以班为单位,集中到一个乡的几所学校或相邻乡的几所小学实习,学校给每班配备3至4个指导教师。这种实习的效果较好,一是便于管理,也便于及时发现实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便于各项实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下面是该校九七级学生毕业教育实习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1999.10.5-11.12)
1、选定实习小学;
2、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3、举办有关专题讲座,进行见习,观看教学录像;
4、学习《江西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工作条例》;
5、分班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制订实习计划;
6、在教师指导下,钻研小学教材,编写教案,制作教具,进行试讲(自讲、小组讲、班级讲),为到小学实习作好充分准备。
(二)实习阶段(11.14-12.3)
1、第一周(11.14—11.20)
①听课(每人听课不少于18节,评课不少于6节);
②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备好课;
③了解和熟悉所教班级的学生;
④了解和熟悉小学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
⑤实习教案送该小学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2、第二至第三周(11.21—12.3)
①教学实习,不少于3科,语文、数学为必教课,其它至少选一科,实习总课不少于8节;
②班主任工作实习(组织班级活动不少于1次);
③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实习(组织活动不少于1次);
④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组织活动不少于1次)。
(三)结束阶段(12.4—12.10)
1、在实习小学的结束工作(12.4)
①归还所借的一切用品;
②学生作个人实习小结;
③实习小学全面评价每个实习生的实习成绩。
2、回校后的结束工作(12月5日返校)
①学校组织人员检查每个实习生的听课记录、教案、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活动记录、少先队工作计划和活动记录、课外活动记录;
②分班举行座谈会进行总结;
③召开班主任座谈会进行总结;
④评选、表彰优秀实习生;
⑤举行毕业教育实习成果报告会。
东乡师范自1979年10月以来,共有4945名学生参加了教育实习工作,其形式既有集中,
又有分散。该校的教育实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5年),集中定点实习:集中在一个县,分若干实习点,每个实习点分派两名教师具体负责实习指导工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学生先试教后上课。
第二阶段(1986-1997年),原则上回各县小学实习:每个县分派两名教师巡回指导,先集中在校试教两周,后到各县小学进行实习。
第三阶段(从1998年开始),原则上回各县就近小学实习,但无教师指导(因教学经费紧张)。实习前集中在校试教两周,实习期间校领导巡回检查、督导。
其实习时间安排:自1985年起,教育实习都定在三年级下学期,时间为5—6周。
第一周:教育见习,备好课,进行试教;
第二周至第四或第五周:全面实习,内容包括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课外活动等;
第五或第六周:实习小结,写好自我鉴定。
返校后,进行实习总结,对实习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选优秀实习生,召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大会。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