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75
颗粒名称:
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0
摘要:
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实践教育课程设置的改进发展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清末抚州初级师范学堂完全科开设13门课程,即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教育学、历
史、地理、美术、博物、物理、化学、习字、体操、图画;简易师范科所设课程,除内容较浅显外,不同处,一是免修“读经讲经”,二是将“博物、物理、化学”三科并为“格致”。
民国时期全区师范的课程经历了多次大的变动。1916年,根据部颁《师范学校规程》,开设的科目有:修身、读经、教育学、国文、习字、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农业(女子师范为“家事园艺”)、乐歌、体操等。1922年,增设《心理学初步》、《伦理学初步》、《人生哲学》、《社会问题》,国文改国语,体操改体育,乐歌改音乐。1932年,《师范学校法》公布,科目定为:公民、国文、历史、地理、算术、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卫生、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心理、教育测量及统计、小学教材教法、小学行政、教育实习等。乡师增设军训,乡师女生军训内容为军事看护,初中部增添童子军训练。1937年,配合抗战需要,增加军训时间,增设乡村教育、民众教育;乡师还增设农村经济与合作、水利概要、农业及实习,同时减少了国文、地理、音乐与教育实习时间。抗战胜利后,基本恢复战前的法定科目。
3-3 1912年师范学校课程设置
注:表内视情况将手工、农业或商业之一科增加2小时,同时酌减他科钟点。
1919年以后,师范课程有数项改革:(一)废止读经;(二)国文改为国语;(三)修身改为公民;(四)注重教育学科;(五)注重体育。
1923年,师范学校实行新学制,课程设置如下:
3-4 高中师范科公用课程
3-5 高中师范科选修课程
3-6 师范学校教育选修科目
注:1学分,通常指每半年度每周上课1小时而言。例如,图画、手工、音乐、体育及生物、理化实验,无课外之预备,自修或预备时间较少者,得以每半年度每周上课1小时半或2小时或3小时为1学分。
1927年,国民政府,实行三民主义教育,全区师范学校执行教育部公布的高中师范科暂行课程标准,其科目及学分如下:
3-7 师范学校必修科目
3-8 师范学校选修科目
为了便于小学教学应用或学生深造起见,选修科目依性质而分为各组。例如:
(甲)艺术组 设音乐、绘画、塑造等科目。
(乙)体育组 设体育、健康教育等科目。
(丙)实用技能组设农、工、商、家事等科目。
(丁)语文组设国文、国语、伦理等科目。
(戊)数学组设算学、自然科学等科目。
(己)社会科学组设法制、经济、史地等科目。
以上必修科目、选修科目,须修满162学分以上,方得毕业。
1933年,全区师范执行教育部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教学科目为公民、历史、地理、算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军事训练(女生习军事看护)、劳作、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教育心理、教育测量统计、小学教材及教学法、小学行政、实习等。
新中国成立后临川师范取消公民、军训、童子军教育等课程,增设马列主义政治课。
1952年,临川师范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执行四年制初级师范的教学计划:
3-9 1952年全省四年制初级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1953年,临川师范执行教育部修订的师范学校教学计划,中师和初师都增加了一些课程。1956年和1959年,教育部先后对《师范教育规程》作了调整。
3-10 1959—1960学年度全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3-11 1959—1960学年度全省初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1962年秋,抚州师范执行省教育厅制发的三年制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3-12 1962年全省三年制普通师范教学计划
说明:(1)语文包括汉语、文学知识、儿童文学和语文教学法,从第三学年起,在语文教学时数中每周安排语文教学法2课时;(2)在第三学年的数学课中增授珠算;(3)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周l课时的平时见习时间可以积累使用;(4)教育学包括心理学、学校卫生等内容;(5)一、二年级每学期上课17周,三年级上学期15周,下学期13周。
1965年6月,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行署确定抚州师范学校执行全省中师教学计划。
3-13 1965—1966学年度全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单位:课时
3-14 1979年全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单位:课时
说明:各类课程比例:政治课7%,文化课56%,教育课23%,体育、艺术课14%(音乐或美术可任选一门)。
3-15 1979年全省幼师班教学计划
说明:各类课程比列:政治课7%、文化课22%、教育课21%、体育、艺术课50%。
1982年,全区中等师范学校改招应届初中毕业生,执行部颁教学计划。这年,全区三所师范中的民师班执行省教育厅印发的二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民师班教学计划(见下表)。
3-16 1982年全省二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民师班教学计划 单位:课时
1989年9月,全区师范学校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1999年,三所师范执行国家教委制发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计划》,形成由必修课、选修课、劳动课和教育实践课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
3-17 1999年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课程设置
注:(1)每学年留出3周复习考试时间,因此,实际上课周数为:一年级35周,二年级35周,三年级30周;(2)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等形式组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3)三年级学生可根据需要,任选音乐、美术一门。
3-18 1999年崇仁师范学校体育专业班课程设置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