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城县第二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50
颗粒名称:
南城县第二中学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2
摘要:
南城县二中始创于1970年,初名南城县新桥中学。1971年,改名南城县城关镇中学。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南城县二中始创于1970年,初名南城县新桥中学。1971年,改名南城县城关镇中学。
1975年,定名南城县二中。该校占地面积77亩,校舍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2000年,拥有51个教学班(高中28个,初中23个),学生3035人(高中1629人,初中1406人),教工209名(高级教师25人,一级教师71人)。
该校在创业时期,教师苦教,职工苦干,学生苦学,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攀升,学科竞赛、文艺体育也取得很大成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提出“科研兴校,教改图强”的口号,逐步走上科学管理的道路。
在德育工作方面,该校以“学雷锋火炬”小组为龙头,狠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委员会,由党支部牵头,学校行政、政教处、团委、少先队齐抓共管,开展文明年级、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同时通过召开家长会、请英模作报告,到工厂、农村搞社会调查,定期到敬老院做好事,举办学生业余党校,创办警民共建文明街等多种活动,形成多方位德育工作格局。该校“学雷锋火炬”小组坚持20多年为建昌镇敬老院做好事,多次受到省、地、县有关部门表彰;“警民共建文明街”活动,也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誉。学校涌现出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先进人物、“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学生4000多人(次),先后有1500多名同学加入共青团,近10名同学被校党支部列为培养发展对象。
该校重视师德教育,广泛开展学职业道德规范,做师德师表之星活动,先后有600多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地、县、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有30多名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率先在全县试行定岗、定编、定员、定责的全员聘任制,坚持双向选择,择优上岗,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行聘任制的基础上,该校制定了工作量制、教学评估制、班主任等级评估制等一系列制度,解决教师工作中“评价不公,待遇不平”的问题。1998年,该校被批准为江西省专业技术职称聘任管理改革试点单位。为提高师资水平,该校常年开展新教师的过关课、青年教师的优质课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活动,创设以老带新、取长补短良好氛围,使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该校还注重强化教科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对教学上的难点、重点、热点进行集体攻关。经常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至1998年上半年,该校教师在省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论著226篇(本)。
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该校坚持面向全体、培养尖子、狠抓中段、转化后进、发挥特长、激发兴趣的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起始年级抓起步,基础年级抓巩固,毕业年级抓冲刺的不同策略,使各年级学生都能学有长进。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组建课外活动小组,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天地。学校“盱笛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50余人次,省级奖80余人次。1997年,在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上,该校代表队获“五金二银”的好成绩。至2000年,该校初中毕业的学生近万名,高中毕业生6000余名,为全国大中专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近3400名,其中少年大学生6名。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