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卫生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20010312
颗粒名称: 体育卫生工作
分类号: G527.562
页数: 10
摘要: 体育卫生工作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概况 抚州地区

内容

一、体育工作
   清末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颁布,规定体操为公立各级各类学校必修课。抚州中学堂、建昌中学堂都设置体操科,每周2小时,配备专职体育教习,
  进行列队操练。
   民国时期
   全区各中学设有体操科,作为体育教学科目,每周3小时。1914年,抚州中学堂改为江西省立第七中学,抚州初级师范学堂改为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体操科得以加强。1915年,各校开始增设体育课外活动,积极开展一些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和近代体育活动以及竞赛等。
   1923年,国民政府公布《新课程标准》,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体育教习改为体育教员,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都相继在学校出现。1927年,初中每周增设童子军训练2节;高中增设军事训练2节。1930年以后,县城中小学均举行田径、篮球、足球体育运动项目比赛。1943年至1948年,宜黄县先后举办5次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首届运动会运动员240人。
   1934年,江西省教育厅通知举行全省运动会。临川县举行预选赛,评出男选手19人、女选手6人参加省运动会,其中4人获锦标,11人选入省代表队,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华中运动会,临川县的沈时发获万米冠军。
   新中国成立后
   全区中学体育工作得到广泛重视,体育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都列入教学计划。1950年至1953年,各中学根据毛泽东主席发出的“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指示,开足体育课,科学安排运动量,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中学体育课主要是开展球类(以篮球为主)活动和简单的列队操练等。1954年,国家体委、教育部等5单位联合推广“少年儿童广播体操”,全区中学体育课增加了这项内容。
   1955年9月,全区中学开始推行国家颁布的“劳动卫国制”体育锻炼标准(简称“劳卫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建立运动队,增强学生体质。1956年,教育部颁布体育教学大纲,中学体育教学开始走上正规。至50年代末期,全区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运动水平都有显著提高。
   1958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和教育厅在临川县召开全省中小学体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临川县在会上介绍了开展群众体育运动的经验。会议要求年底各中学要基本实现“四红”,即分别达到劳卫制一级标准(初中毕业生)、劳卫制二级标准(高中毕业生)、等级运动员和普通射手标准。由于要求过高、过急,许多学校突击训练、测验,出现虚报“达标”和等级运动员等情况。
   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物质供给减少,中学体育运动受到影响,学生体质下降。
   1964年,国家体委公布《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一些县(市)中学列为达标重点学校。当年,崇仁县一中达一级标准的94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中学体育教学先是被劳动课所代替,后又改为军体课。体育竞赛一度中断。1971年,国家教育部、体委重新公布“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临川县等8所完中通过开展活动,有756人达标。
   1973年,各学校逐步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按《体育锻炼标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1976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区中学据此开展群众性的体育锻炼活动,至1978年,达一级标准的学生逐渐增多,如崇仁县一中有50%,崇仁县二中有
  42.7%,共大崇仁分校有43.6%。1980年,地区教育局下发全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暂行规定后,各中学的体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人数逐渐增多。1982年11月,地区教育局印发《全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暂行规定试点检查验收工作会议纪要》,通报了抚州市一中、进贤县一中等4校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标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其中抚州市一中各年体育达标比例为:1980年25%,1981年35.8%,1982年41.8%。又据1985的统计,当年抚州市有中学生26023人,达标人数为4083人,重点中学达标率为60%。1985年10月,地区教育局、体委颁发《抚州地区贯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一批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学校先后被定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全区重点中学达标率为63%,普通中学为40%。以后,随着《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进一步推广,全区中学生体育达标率稳步提高。
   80年代,各中学按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草案)》,制订体育教学计划,并十分重视省颁《中学体育教学常规》的贯彻执行,以保证体育教学质量。1980年至1997年,全区开展中学体育教研活动近40次,组织全区性体育优质课竞赛10次,组织参加全省中学体育优质课竞赛获奖10人次,其中获一等奖7人。
   从1987年起,根据《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各校组织学生参加达标训练。地区教委下文规定,未达标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并建立《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登记卡》。1988年3月,地区教育局下发《关于实施<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实行中学生体质健康体育合格登记卡的通知》,将体质健康体育合格登记卡作为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报考凭证之一。
   1993年,抚州市中考招生进行加试体育试点,体育占50分,计入总分;从1994年起,在全区推广,成绩由50分改为30分。测试项目为:男生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女生50米跑,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以后,测试项目逐年有调整。2000年,又将总分改为20分。为确保中考体育加试的质量,地区还向各县派出工作组进行监测。
   体育考核列入中考,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中学采取措施,抓好体育工作,对加强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97 1999年抚州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分项成绩统计
   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区各中学为体育院校输送了数百名合格新生,仅广昌县一中就达百名,其中1996年一年就有13名。
   全区中学生在全国或国际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其中临川市二中在全国级(少年)比赛中获金牌4枚,铜牌1枚,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25枚,银牌15枚,铜牌34枚;临川市一中在全国性比赛中破全国纪录1项,5人次破省纪录;广昌县一中获省级运动会前3名的有5人
  次,其中获金牌1枚;广昌县二中在1985年全省田径赛中破省少年组纪录。
   2-98 2000年抚州地区县城以上中学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情况
   2-99 1958-2000年抚州地区部分学生在省以上运动会获奖情况
   2000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农业部对东乡县进行体育工作达标验收,被抽查的单位有东乡一中、小璜中学、虎圩中学、二小、实验小学等五所中小学,以及小璜、孝岗、虎圩、店前等四个乡镇。内容是:县体委的田径场、灯光球场、游泳馆、训练房四大硬件是否齐全:各校体育器材设施、师资、课程是否到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民间体育活动是否活跃。经验收符
  合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宣布东乡县为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县,这是抚州地区第一个全国体育达标县。
   全区先后被定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中学有:临川二中(1980)、抚州一中(1986)、广昌一中(1986)、资溪一中(1988)、乐安二中(1988)、金溪二中(1988)、黎川一中(1988)、东乡铜矿子弟学校(1989)、南丰一中(1991)、临川一中(1991)、乐安一中(1991)、东乡一中(1991)、金溪一中(1991)等。1987年,广昌一中被确定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全区先后被评为省、全国体育先进集体的中学有:
   全国体育运动红旗学校:临川一中(1958)。
   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省先进单位:广昌一中(1989、1991)、临川二中(1992)、南丰一中(1999)。全国“体育锻炼达标”先进单位:临川一中(1996)、南丰一中(1998)。
   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抚州一中(1991)、临川二中(1980、1988、1991、1992、1997、1999)、临川一中(1997)、东乡铜矿子弟学校(1997、1998)。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临川二中(1992、1996)。
   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临川一中(1993)、黎川一中(1998)、金溪一中(1998)、南丰一中(1998)。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临川二中(1993、1997)、广昌一中(1993、1997)、临川一中(1997)。
   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东乡一中(1993)。
   二、卫生工作
   民国时期,全区中学注意开展卫生教育和卫生工作。各公立中学都设有保健医生一名。每天打扫教室一次,定期开展卫生检查。1931年,各地设立健康教育委员会,开始办理健康教育事宜,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环境的监督。1937年,崇仁县卫生院对学校卫生视察12次,对850多名学生进行体检,缺点矫治28例。1945年,崇仁县卫生院给299名学生体检,查出缺点155例,矫治83例,矫正31例。1947年,宜黄县对县城3所学校的574名学生进行体检,发现患有疾病者95人,治疗91人。
   新中国成立后,全区中学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加强防病措施,矫治学生常见疾病,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正常的发展。
   1951年夏,全区中学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防病措施,组织卫生大检查,举办卫生讲座,制订卫生晨检制度。学生会和各班均设卫生委员,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当年10月,省委贯彻毛泽东关于“健康第一”的指示,召开全省中学健康教育会议,临川联中有8人参加,并作了经验介绍。1953年,各县(市)普遍建立学校保健工作指导委员会,训练中小学保健教师;卫生工作列入学校日常工作,各校成立保健委员会,有计划地开展保健工作和爱国卫生运动。1956年,各校以提高卫生质量为主,健全学校保健组织,成立学生卫生队,推行卫生工作责任制,同时对保健人员进行业务训练,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1955年暑假,东乡县训练保健教师15名,配发保健药箱13只。1960年,抚州市培训保健教师70名。
   1964年7月,省教育厅和卫生厅对南昌、抚州等七市一镇学校卫生工作组织检查,抚州一中等20所学校的卫生工作受到好评。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卫生工作受到冲击。
   1979年,《中小学卫生暂行规定》颁发,全区中学的卫生工作有所加强。1980年4月,行署办公室发出《全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座谈会议纪要》,指出有些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
  育、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认为“德育是空指标,智育是硬指标,体育卫生工作是软指标,因此,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建立必要的组织机构,体育教师、校医严重缺乏;体育教学质量不高;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很好地开展,适龄学生体育达标率很低。不少学校缺乏必要的体育、卫生设备,不少学生体质下降”。据初步调查,抚州市一中高一年级40%的学生有近视眼,90%的学生体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临川县一中720名受检学生中,视力减退的有427人,占59.34%,其中视力0.3以下的147人,占20.41%。1979年,全区大专、中专招生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但因身体条件不够而没有被录取的达160多人。据崇仁县一中学生健康卡记载:1981年第一学期,受检者941人,未发现严重疾病,唯视力减退者192人,占20.4%;第二学期,413人受检,视力减退者101人,占24.45%。1982年1394人受检,515人视力减退,占36.9%,1983年,1709人受检,822人视力减退,占48.1%。1984年,2022人受检,1158人视力减退,占57.27%。这说明,学生视力减退幅度逞上升趋势。1984年,广昌县对广昌中学等校1056名学生进行肠道寄生虫病调查,查出蛔虫感染656人,占62.12%;钩虫感染45人,占4.26%。同年,地区对19所非重点中小学1567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检查,并建立体质、健康档案。1987年,南丰县对全县中小学12852名学生进行体检,视力在0.1以下者1123人,近视率为8.74%;砂眼974人,发病率为7.58%;龋齿897人,发病率为6.98%;头虱432人,占3.36%;生疥疮者476人,占3.7%。
   据1989年大中专招生考试统计,全区上体检线的3020名应届毕业生中,体检完全合格的仅1701人,合格率为56.34%,其中因身体有种种情况而限报专业的1322人,限报率为43.66%。近视眼最为严重,据一所重点中学调查,初一年级404名学生中,患近视眼的97人,占24%,初二年级360名学生中,患近视眼的121人,占33.1%,年级越高,近视率也越高,给升学和就业均带来严重影响。
   针对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各校陆续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一)加强视力保护。各校学生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统一做眼保健操;同时改善教室采光条件,达到卫生标准。1982年,广昌县教育局、防疫站对广昌中学28间教室和教学楼进行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调查,其中有16间教室基本达到卫生标准,而有12间教室采光照度却极差,“I”字型教学楼大部分教室采光照度严重不合格。学校对此作了改正。(二)搞好校园美化。各校每年都开展校园植树活动,绿化校园。(三)加强健康教育。开设生理卫生课,通过课堂教学和墙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宣传青少年卫生知识。80至90年代,全区中学进一步加强校医室建设,落实校医编制,提高校医素质,为校医室添置机械设备和常用药品。各校医室经常宣传医疗卫生方针政策,讲解卫生保健知识,传达贯彻有关保健工作会议精神,预防流行性突发性疾病,治疗小疾小伤,担任卫生知识教学,协助学校管理校内环境卫生,督促检查每周一次的校内大扫除,参加学生卫生检查评比活动,一学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并负责建立健康卡片、病历档案。1981年至1982年,宜黄县对黄陂中学等校856名学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12周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情况。同时,还对县一中等校970名学生进行视力监测。
   地、县(市)教育部门还加强了体育卫生的检查督促工作。1982年2月,召开全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总结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经验教训,此后每隔一、两年就要召开一次全区性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或进行全区体育卫生工作检查。
   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要求从我国国情出发,以社会主义的社会道德为核心,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还要求掌握适度、适当的原则,并加强试点工作。全区先在重点中学开展试点,然后
  全面推行。
   1990年,地区教委转发国家教委发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4年,地区教委转发国家教委发布的《1994年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公告》。1997年,地区教委转发省教委《1996年全省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指出,当前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深造,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应高度重视,共同做好学生视力监测和近视眼的防治工作。这一年,南丰县一中、崇仁县一中被省教委指定为学生视力监测学校。
   1998年,根据地区教委、卫生局《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管理,严防学生中毒事件发生的通知》,各中学对校内的碘制品、加碘食品、含碘保健食品以及学生用药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开展以“一灭三管”(灭苍蝇;管水、管粪、管饮食卫生)为重点的爱国卫生活动。
   1999年,全区中学贯彻执行省教委《关于加强学校卫生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通知》精神,加强了对食品卫生的管理,健全了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疫情报告制度,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并按教学计划要求,每周开设1/2课时的健康教育课。
   2000年10月11日至月底,根据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卫生部、民族宗教事务局、科委的要求,地区教委、体委、卫生局、民族宗教局、科委联合组织50余名工作人员,对临川市三中、十中、四小、湖南乡中心小学7800余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状况的检测和调研,以便为国家制订体育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落实全民健康计划提供决策依据。此项工作已分别在1985年、1991年进行过两次,这是第三次。
   2-100 2000年抚州地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抽样平均数据统计
   类别:城镇男生
   (续)
   类别:城镇女生
   (续)
   类别:乡村男生
   (续)
   类别:乡村女生
   说明:此四表所列数据各年龄段均按10%(12人)抽样分析作为统计结果。
   这次检测表明,学生的体质健康整体水平呈下降趋势,而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男学生和女学生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如视力,城市学生一般比农村学生差,男同学又比女同学差。整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跑步、跳远等,城市学生又明显好于农村学生。这些反映了学生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等的差异。
   据此,地区教委提出如下措施:(一)加强体育卫生工作管理。要求各校按规定开足体育课,保证课外活动时间;卫生课要设专职教师,健康教育课要达到要求;要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提高学生住宿、饮食卫生的管理水平。(二)加强体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卫生器材、药品等,要增加投资,教室要符合卫生条件,要控制成班率,教室座位安排要规范。(三)加强体育卫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要求各校配备体育教师、校医,逐步达到600名学生配备1名医生;提高体育教师、校医的水平(包括学历达标),要落实体育教师、校医的待遇(包括职称评定等)。

知识出处

抚州地区教育志

《抚州地区教育志》

本书为抚州地区教育志,分别在官学、私学、书院、科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科研、教育行政、事业管理、人物等栏目介绍。

阅读